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搞定旅遊時的「腸胃大事」  

 

開心出遊,行程緊湊、腸胃跟著出毛病,

有人好幾天無法「嗯嗯」,也有人拉個不停,怎麼辦?

〈便祕篇〉

深知水和纖維的重要性,酷愛旅行的芳療師陳秀麗每次出國,早餐一定要喝500cc純柳橙汁,或是鮮奶調入未灑糖粉的麥片或乾果粒,也可攝取豐富的膳食纖維。

不過她提醒,巧克力和冷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使胃腸燥熱,容易讓便祕症狀加重,如果真要喝咖啡,也切記趁熱喝。

以中醫觀點來看,清晨5~7點屬於「大腸經」,大腸蠕動最旺,也是最佳的排便時間。而7~9點則是「胃經」,消化吸收最好,應選在此時吃早餐。醫生建議最佳的排便時間,就在早上起床後或飯後半小時之間。

 

潤腸通便加按摩有效治便祕

1.熟悉零嘴安撫腸胃:

常帶父母出國旅遊的作家吳若權透露,每次出國前一定備妥父母愛吃的食物。

在父親生前,當他們抵達飯店,吳若權第一件事就是先替父親沖茶,以他最熟悉、日日都需要的食物,安撫老人家面對陌生環境產生的緊張情緒,也因而可降低水土不服、胃腸出毛病。

 

2.蜂蜜水、芝麻糊是潤腸通便法寶:

中醫師黃裕昌建議,出門前可在旅館沖一瓶蜂蜜水帶在身上,不但補充能量,更可潤滑腸道。芝麻糊隨身包則含豐富油脂,也促使腸子蠕動。

 

3.精油按摩促進腸胃蠕動

芳療師陳秀麗建議,晚上洗完澡後,可用黑胡椒4滴、葡萄柚4滴、薰衣草2滴,加上10cc葡萄籽油調勻,圍繞肚臍四周按摩,或取按摩油約1元硬幣的量,搓揉尾椎骨部位,若便祕情況嚴重也可搓揉肛門口,以促進直腸蠕動,加速排便。

 

4.穴道按壓助腸胃收縮

以指尖按壓中脘穴(肚臍正上方4寸處)、天樞穴(肚臍左右兩邊2寸處)、足三里穴(膝蓋眼下方3寸)、合谷穴(食指與拇指相交的虎口處),都有助腸胃收縮。

 

〈腹瀉篇〉

旅行時的腹瀉通常屬於急性腹瀉,因為腸道蠕動太快,大腸來不及吸收足夠水份,導致排便形成水狀,或是排便次數過多。

造成旅遊腹瀉的原因很多,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感染,食物中毒,或感冒等因素,通常幾天內可自行痊癒,不必過於擔心。

 

中西雙效緩解不適

腹瀉時的調理,最重要的是預防脫水和補充電解質。

市售運動飲料和白開水依1比1份量調勻飲用,或是直接利用電解質發泡錠,便可有效平衡體內電解質、補充能量。

如果能夠找得到,甘蔗汁蓮藕汁也各有良效。黃裕昌中醫師指出,甘蔗汁當中的葡萄糖,易被人體吸收,而黏稠的蓮藕汁在中醫觀點,有極好的收澀功能。

有「胃之穀」稱號的米飯,熬煮成糊狀可修補破損的組織腸道,提升胃氣,適合腹瀉患者食用。

一般來說,輕微腹瀉可用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來恢復體力,但如果身體實在很不舒服,為了降低腹瀉對行程的影響,醫師也建議,可服用止瀉劑,分為抑制腸胃蠕動、吸附劑、益生菌等類型。

旅行其實也反應了個人在家的生活作息,出門在外的飲食切記不要過度放縱,心情放輕鬆,「大」事可以一路都搞定。

 

 

 

 

 

 

 

 

 

 

【原文出處】:康健雜誌        作者:林慧淳

【延伸閱讀】

誰說旅行一定要風塵僕僕?令人驚豔的旅行秘訣

搭機保健5撇步,身體享受頭等艙般呵護

搭飛機敷面膜 皮膚一定保溼?

旅遊9大必備藥品不可少

出國急病、意外的就醫指南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http://www.commonhealth.com.tw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作者相關文章



聞香療法─氣味助平靜、提升記憶力、甚至減重?


在那遙遠的地方, 有位億萬邊境教父…


男人不收拾,女人不會收拾!


向Apple Amazon學策略


生育事故救濟試辦計畫,10月1日正式開跑!


當日本買釣魚台,台灣正在買日本


隈研吾╳淺草文化觀光中心。人與土地的親密關係


讀.樂—公共藝術節。閱藝行動入侵圖書館


複合式卡麥拉隆鼻墊下巴,塑造完美臉蛋


理性與感性 Geof Kern說故事的攝影


基本工資可永絕後患


急診暴力頻傳,危及醫病安全


神祕未知的蠱毒和降頭,是恐嚇你的最佳武器


傑出領導人的職涯下半場:學習自我改變,永遠不嫌晚!


如何當個聰明病人:用藥自保3原則


運動讓你變聰明、EQ更高


3招改掉拖延壞習慣


寶寶太早站太早走好嗎?


買電賣電,到底誰坑了台電?


2012華山藝術生活節經典再現-屏風表演班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