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
因公司內部規劃調整,自即日起,HOUSE情報站文章整併到生活話題。我們將重新規劃,期待未來為大家提供更完善的服務。感謝您的理解與支持!
-
作者:阿保圖:pixabay星光微稀、北風冷冽,在四維路上,一對母子正提著行李在路上走著。小志:「媽媽,我們特地從台南來找爸爸,但為何奶奶要把我們趕走呀!」媽媽:「小志乖,因為媽媽不是爸爸的真正的老婆,你也只是個私生子,當然爸爸他
-
作者:阿保/圖:pixabay我和女友在專科時,是班上人人稱羨的班對。專四時,我們一起補習,專五時一邊做專題還要一邊準備插大考試。很辛苦,但我們彼此分工,也怡然自得。插大放榜時,女友考上北部學校,我沒考上準備去當兵;以前我就常聽說
-
作者:阿保/圖:pixabay我們老家在南投縣鹿篙鄉,是一個很純樸的鄉下地方。我們是一個大家族,奶奶共生了九個小孩,爸爸排行老五,許多親戚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紛紛到台北、台中發展,只有在連續假日或過年過節才會回來南投。爸爸因為書讀得
-
作者:阿保/圖:pixabay想想看:有一家營業40年的老餐廳,和剛創業的小路邊攤,哪家較有競爭力和存活率?一個高階主管,和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哪個較有競爭力和存活率?上述所說的40年老餐廳,是台北東區江浙菜名店『永福樓』而高階主
小劑量、長時間暴露,即使微毒也會變劇毒,吞掉你的健康。立即檢視辦公室,改變生活中各種壞習慣!1.請用玻璃、瓷器、陶杯或不鏽鋼的杯子
2017-02-15
新舊交替時刻,在元旦跨年之際發表「感動我的十本書」後,繼續發表我的「美好的十頓飯」,確乎已成慣例。剛好藉此回顧過去這一年,讓我的味
2017-02-14
從台東體中到福岡一高,再前進火腿鬥士與讀賣巨人,陽岱鋼每次的轉折,面對的是永無止境的挑戰,他說:「拿下優勝是唯一使命。」如果201
2017-02-10
近日有網路流傳「健康者戴口罩時,要把口罩白色面朝外,綠色面朝內;病患則剛好相反。」食藥署在官網闢謠,強調:若將口罩反過來戴,可能吸
2017-02-08
許多減肥的人「聞油色變」,將油脂視為令人發胖的原凶,採取吃水煮菜或是將所有食物過水去油的減肥策略,但是,飲食完全不碰油,不僅會讓你
2017-02-03
寶寶「食的習慣」是讓新手爸媽苦惱大事之一,寶寶吃飯時總是心不在焉,一頓飯往往要吃上1小時,讓照顧者好辛苦,也讓寶寶覺得自己好委屈,
2017-02-02
總是覺得煩躁?體重還直直往上飆升?美國《時代雜誌》表示,如果你身體出現以下這7大徵兆,代表你可能睡眠不足:1.常常覺得煩悶:睡不
2017-01-25
從古至今孕期的傳統禁忌不少,有哪些是孕媽咪該注意的?本篇邀請專業醫師為媽咪解答。文/陳珮瑜 採訪諮詢/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專任主治醫
2017-01-24
幾年前,金城武為電信業代言的廣告詞:「世界愈快,心則慢」,似乎預言了未來趨勢。當科技創新不斷「加速」,反而激發人心更希望尋求「減速
2017-01-19
做家事主要目的,在於「服務家庭生活,使每個人日常活動能具有次序性和流暢性」。因此,首先就應該建立正確觀念:家事並非苦差事,而是一
2017-01-18
寶寶發燒生病時,父母無不手忙腳亂,而嬰幼兒抵抗力尚未發展健全,發燒時該如何應對呢?文/陳珮瑜 採訪諮詢/馬偕兒童醫院主治醫師黃耀毅
2017-01-17
年節將至,中國人的習慣會在過年前進行全家大掃除,以往也是父母們最傷腦筋的時候,因為一方面要打掃家裡,一方面又要照顧小朋友們,實在分
2017-01-16
現代人飲食不若早期社會物資缺乏,因此進補實際上需依照不同體質有不同程度的攝取,尤其是一人吃兩人補的孕媽咪,若懷孕期間因為想滋養腹中
2017-01-13
對於精神疾病患者,你的想像是什麼?是新聞報導口中的不定時炸彈?還是曾患有憂鬱症的那些大明星?花蓮縣玉里鎮,台灣東部一個小鎮,人口兩
2017-01-11
吃完午餐,血液中的糖分上升,讓人昏昏欲睡,趴在辦公室小瞇10分鐘還不夠,不如補充點咖啡因吧!喝咖啡提神,主要來自當中的咖啡因,可刺
2017-01-06
認知能力是一組來自大腦發展之整合性的能力。它是我們認識與了解世界的基本能力,主要用來解決日常生活問題,應付各種生活所需。一般來說,
2017-01-05
寶寶流鼻水,父母就心慌,認為感冒了;流鼻涕的時間一久,更擔心是否為過敏性鼻炎?面對寶寶流鼻涕,父母應關心哪些問題?文╱李藹芬採訪諮
2016-12-29
許多人疲勞、沒精神時,不一定懂得尋求醫療,往往藉助菸酒、吃安眠藥放鬆,但這些物質只會加重疲勞,造成惡性循環,甚至引爆行為失控。睡眠
2016-12-29
作者_退休好幸福「以形補形」是中醫獨有的概念,最常聽聞的就是「核桃補腦」,由於核桃形狀與腦部相當雷同,因而有多吃核桃會變聰明、預防
2016-12-26
老一輩的人總認為「乳牙不重要,以後還會有恆牙,所以蛀掉沒關係!」但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中華民國兒童牙科醫學會理事長李楊鈞醫師強調,
2016-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