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夏季濕氣排不出,睡再久也睡不飽!  

作者:李雪雯

夏季濕氣排不出,睡再久也睡不飽!

依據中醫理論,夏天是人體最好的「除濕」機會。應該透過適當的運動,讓身體體表的溫度上升、正確發汗,讓末梢的微循環打開,幫助體內排出這些寒與濕。

 

體內聚集的濕氣如果沒有排出去,在體表就會形成皮膚水腫,或皮膚長濕疹、發癢;在腸胃道則會形成拉肚子及吸收不良的問題,久而久之則會造成營養不良,常常覺得身體沉重。甚至產生「睡再久也都睡不飽」的感覺,因為陽虛(陽氣不升發),頭腦所需要的能量無法向上供應,所以會思緒不清、頭腦不清醒。

 

從西醫看,出汗的生理功能只是用來「調節體溫」,因為流汗後,皮膚溫度平均可降低攝氏4度左右。比較起來,中醫較重視出汗,並且會依據出汗的時間與狀況,判定身體的健康與否。

 

蒸蒸出汗,但不可淋漓

中醫認為的正常出汗是「蒸蒸汗出,不可汗出淋漓」。也就是說:可以看到汗珠,汗卻不能像下雨一樣地流。不正常出汗則是指,不論冬、夏,完全不活動或是輕微活動下,出太多或太少汗都不好。

 

太多汗

1.自汗:白天不自覺地出一身汗。

原因:「實氣太旺」或「陽氣過虛」、「元氣虛弱」。

治療:「實氣太旺」,宜飲食清淡,或吃些西瓜、水梨等食物。「陽氣虛」,要用補氣的藥,像是人參、粉光參……等。

 

2.盜汗:晚上睡著了才出汗,醒了就不會出汗。

原因:體內的陰液不足。

治療:服用「當歸六黃湯」,或是吃點滋陰降火的藥,像是知母、黃柏、黃連等。更年期婦女可以吃點山藥、野葛根、蝦與牡蠣等食物。緊張、壓力大的人,可以用點菊花、牡丹皮、知母等藥材。

 

太少或不出汗

1.外寒─天氣或環境寒冷所致。

2.內寒─人體陽虛而無力發汗。

治療:適度吃一些「辛味藥」,讓人體的「陽氣」宣發。

 

此外,中醫養生理論也講究「出汗要依照四時(季)做調整」:春夏養陽,可以運動出點汗。秋冬養陰,不宜過度運動,汗應該流少一點。

 

從「正常出汗」及養生的觀點來看,建議夏天最適合運動的時間是早上5~7點,太陽才剛出來的時候,以及下午3~7點陽氣開始轉弱的時候最佳。

 

而在運動出汗之後,一要調整呼吸,吸氣吸到腳底,吐氣吐到頭頂,且速度要慢,最好能到每分鐘呼吸6次,甚至是一個呼吸循環達半分鐘;二是不要馬上喝太多水。

 

出處:康健雜誌(原文

 

【延伸閱讀】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作者相關文章



讓產品為服務加值


從顧客動向找創新


醜聞連坐效應


別讓任一方不講道理


建立「見解競爭力」


做出困難的決定


效果大打折扣!運動「前」別喝它


成為消費者的最愛


三大重點改革 加速工研院、資策會合作


企業需要外交政策


狂運動也瘦不下來?你可能做錯了這3件事!


亮哲的親子冒險 我的親子旅遊地圖 全世代東京壯遊


蔡英文滿意度44.4% 九成民眾叫不出首長名字


解開駱駝最後一根稻草


選對時機!運動的黃金時段竟是……


聯合國OICT 黃一展 27歲,我在聯合國工作


補身vs.禁忌 懷孕期間的中醫調理


痛風、‎關節炎的人必看!不想膝蓋痛,最好少吃「它」


克服產後哺餵難關:乳腺炎


10個關鍵詞搞懂巴黎 用一杯咖啡,活在當下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