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夏天「涼補」!吃對了,幫你排濕、補氣  

作者:趙敏

攝影:陳德信

夏天「涼補」!吃對了,幫你排濕、補氣

常聽人家說冬天適合進補,但夏天其實也可以吃補。炎炎夏日濕氣重,容易大量出汗與排尿,也常感到食慾差或疲累沉重,中醫認為會耗氣傷陰。

 

中醫常說「暑必夾濕」,濕使人在夏季容易疲憊昏沉。《黃帝內經》提到,春、夏、秋、冬四季有分別對應滋養的五臟,夏、秋兩季之間還有一個「長夏」,大約在七、八月颱風較多的時候,多雨的環境也會形成濕,內外濕邪過多都容易引起脾胃不適,這段期間應吃涼補養脾,桃園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養生健康中心主任喬聖琳說。

 

不過涼補並不是一味地「補水」而已,中醫在幫患者調理時,還會選擇「補氣」的食物和藥材。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療部中西醫師劉佳祐說,身體所有的成分都是由氣形成進而推動,氣又分陰陽,像冬季天冷,需用溫補來補足陽氣;夏季天氣熱,身體就像鬧乾旱的稻田,會用清涼滋潤的方式滋補身體的陰液,「氣能夠化成水,還能生津、收攝,讓水保持在體內。」

 

中醫的「涼」並非溫度

涼補以益氣、生津、健脾、補陰為原則,多選擇屬性偏涼的藥材和食材。中醫常用的涼補藥材包含薏仁、西洋參、玉竹、百合、茯苓、麥門冬等,嚴重氣虛、一到夏天就大量出汗或容易中暑的人,服用這類中藥可滋陰、祛濕和補氣。

 

食材方面,苦能祛心火,酸能生津、收斂身體的津液,像苦瓜、苦茶、酸梅等都是夏季常用的消暑食材。

 

劉佳祐提到,五汁飲和生脈飲也是夏天常用的解暑飲品。五汁飲是由甘蔗、麥門冬、蓮藕、荸薺與水梨打汁而成,能生津止渴;暑熱重、耗氣、疲倦多汗的人飲用人參、麥門冬、五味子製成的生脈飲後,可益氣生津。

 

夏季盛產許多消暑的水果,瓜果類偏寒涼,像西瓜、椰子都相當多汁、沁涼入脾,是許多怕暑熱者的救星。雖然西瓜有「天然的白虎湯」之稱,和椰子一樣有清暑熱的功效,但涼性水果吃多了,腸胃可能受寒,容易拉肚子,建議適量食用。

 

要注意的是,中醫的「涼」指的並非溫度,而是食物的屬性,有些人以為吃涼補也包含吃冰,其實並非如此。喬聖琳說,吃冰會造成血管收縮,熱氣鬱在體內排不出去,而且吃冰只是口感上覺得冰涼,但處於恆溫的身體要把外來的冰給融化掉,以調回平衡狀態時,需消耗大量陽氣,且冰融化後並沒有變成能被人體利用的津液,因此不建議吃冰。

 

不過要求在夏天不能吃任何冰涼的食物,未免也太強人所難。若真的要享受清涼飲食,建議接近室溫或微涼,飲品則不要加冰塊,「冰箱拿出來退冰、變成接近常溫時再飲用,有點涼就好,」劉佳祐說。

 

涼補不宜在晚上吃

 

大部份的人在夏天都應補充水分,或吃涼補益氣、保水、化濕。不過涼補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吃,劉佳祐叮嚀,寒性體質的人容易手腳冰冷,較不適合吃涼補;而脾胃不好,經常拉肚子的人,或是受一點風寒就氣喘咳嗽、上呼吸道感染,甚至感冒、生理期將來的時候,也應避免吃涼補。

 

中醫診所主治醫師余雅雯也提醒,涼補最好不要在晚上或睡前吃,因晚上大氣偏陰,吃太多寒涼的東西容易腹脹、腹瀉或消化不良,引起水腫、拉肚子或白帶變多。

 

正確吃涼補其實可以吃得很健康,讓自己在暑氣蒸騰的夏日仍保有滿滿的活力。

 

出處:康健雜誌(全文

 

【延伸閱讀】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作者相關文章



讓產品為服務加值


從顧客動向找創新


醜聞連坐效應


別讓任一方不講道理


建立「見解競爭力」


做出困難的決定


效果大打折扣!運動「前」別喝它


成為消費者的最愛


三大重點改革 加速工研院、資策會合作


企業需要外交政策


狂運動也瘦不下來?你可能做錯了這3件事!


亮哲的親子冒險 我的親子旅遊地圖 全世代東京壯遊


蔡英文滿意度44.4% 九成民眾叫不出首長名字


解開駱駝最後一根稻草


選對時機!運動的黃金時段竟是……


聯合國OICT 黃一展 27歲,我在聯合國工作


補身vs.禁忌 懷孕期間的中醫調理


痛風、‎關節炎的人必看!不想膝蓋痛,最好少吃「它」


克服產後哺餵難關:乳腺炎


10個關鍵詞搞懂巴黎 用一杯咖啡,活在當下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