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五大誘因催化 同學會遍地開花  

文/陳芳毓

2015-11-01

3

10月11日傍晚,台北大直典華飯店有場特別的宴會。席開30桌,八成賓客都是中年女性,許多人不約而同穿上綠色系衣服,也有人套上制服,領子上銀閃閃的別針鑄著「北一女」。

這是北一女64級的「40重聚」──畢業40年同學會。

「要開始了,請回座!」主持人、行政院政務委員馮燕在台上連喊了六次,台下卻仍鬧哄哄。有人三五成群拿手機自拍,有人圍成一圈聊得手舞足蹈,也有人緊緊擁抱,難分難捨。

你是否感受到了,近年來身邊的人紛紛熱衷參加同學會?甚至自己就是其中之一?

客委會前主委莊錦華,10月份的前10天,就參加了三場同學會,包括台大山地服務團與再興中學;北一女64級的林莉,更是已幫全台各校建立1500多班通訊錄的「同學會達人」。她的「四年級部落格」,10月就洋洋灑灑列了台大、附中、再興中學、中山國小等14場同學會及籌備會。「同學會已經是顯學,遍地開花!」她說。

《中國時報》也觀察到此趨勢,6月起每月開闢十多篇同學會尋人啟事,幫台北,基隆、桃園、彰化、台南、澎湖……,每個角落的人尋找老同學。

曾幾何時,同學會成了台灣人的「待辦事項」。分析起來,有五大原因讓風潮興起:

        

誘因1〉嬰兒潮逐漸淡出職場,發現友伴的重要

首先,台灣1946到1965年出生的嬰兒潮世代逐漸進入中老年期,支撐起一股強大的懷舊風。

近來多數人的第一場大型同學會,落在高中或大學畢業30年後,約50歲前後。這正符合人生的角色轉變。20多歲拚學業、30多歲顧小孩、40多歲衝事業,精力已完全被占滿。但50歲後,才驚覺到小孩大了、事業穩了、時間多了,卻沒有「聊天不需前情提要」的朋友。

「你會預見小孩即將離開你,而你也將離開公司,」屬於嬰兒潮世代的國內TOEIC多益英語測驗台灣區總代理忠欣國際董事王星威說,進入高齡社會,愈來愈多人有這種感嘆。

消費趨勢研究機構龍吟研論針對「退休先驅消費者」(為退休提早預作準備者) 研究也發現,「同伴」提供的歸屬感決定快樂程度。

台灣的嬰兒潮世代已發現,無憂無慮的兒少時代同學,才是最值得找回的一輩子朋友;同學會,則是一個充滿高度信任感的交友平台。

熱衷參與同學會的莊錦華,父親過世前,每週會與十幾位高中老同學聚會;而80多歲的母親,仍每週和七位同學喝下午茶。每次出門前,母親都會用心打扮;經常談話、聚會,也讓她保持腦袋活絡,讓她認知到,「老朋友真的很重要!」

73歲的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是征戰全球的企業家,世界各地團團轉的他,一聽到小學、國中、高中召開同學會,有空也一定出席。

之前他參加了新竹市六家國小百年校慶同學會,今年10月中也剛參加新竹高商畢業54年同學會。新竹高商,正是以六年級生成長背景為題的電影《我的少女時代》拍攝地。

「中年後,人最珍視的就是『關係』,」心理師范衷慈說,出社會後認識的朋友,少了青春期的共同記憶,使老同學在心裡占有特別地位。

范衷慈的同學有次打電話邀請當年最調皮、如今事業有成的同學參加同學會。電話接通時,對方原本莊重沉穩,不料同學一報上名,他立刻高興地直飆粗話,像個小男孩。

「人不會長大,只會不斷社會化,」知名製作人王偉忠認為,人要在日常生活中維持一種「姿態」,唯有在老同學面前才能放下面具,「即使所有人都尊稱你一聲『蔡董』,只有同學大剌剌地喊你『菜頭』,你卻特別開心。」

        

誘因2〉中年後性格成熟,不再喜歡比較

哈佛大學教授大衛.貝爾(David E. Bell)有一篇建議人「45歲前不要參加同學會」的文章,在網路上引發熱烈討論。他認為,太早參加同學會,你可能會為了一個好聽的頭銜、可以炫耀的好車等世俗標準,而放棄自己的長期目標。

但中年以後就不一樣了。不再事事計較,性格成熟了,也是熱衷辦同學會的第二個原因。

根據發展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c H. Erickson)的「人格發展八階段」,30歲到50歲的任務是「生產與突破」,50歲後是「穩定與統整」。30多歲的人的確可能比較愛比較,進入50歲後,成就和外表的重要性會愈來愈低。

年初才剛參加高中畢業40週年的王偉忠還記得,以前班上有個同學老拿第一名,年輕時大家都故意不邀他聚會。過了40歲,有人提議邀他,同學們竟異口同聲答應了,「恩怨情仇一筆勾銷!」

正向看待過去,能使我們更有勇氣面對老年。今年參加北一女30重聚的呂文慧,台大外文系畢業後,不到30歲就生了場大病,從此在家休養。40歲前的同學聚會,總有人惋惜她無法一展所長,使她悵然若失。隨年歲漸長,她在陪女兒學書法的過程中,逐漸肯定自己的興趣與成就,這次同學會紀念品上,就有她的行書作品。「成功,不只有一種,」她總以自身故事鼓勵擔心他人眼光的同學。

        

誘因3〉有感局勢紛擾,想找同窗取暖

懷舊,也是大家熱衷開同學會的理由。從歷史角度來看,過去60年台灣穩定發展,人們不需顛沛流離,才能逐漸累積共同記憶,形成同學會話題。

在王偉忠眼中,50世代就像小學作業簿上寫的「堂堂正正的好國民」,重視安定。最明顯的例子是當他參加「民歌四十」演唱會,散場十多分鐘就結束,「是我看過最有秩序的散場。」

面對這幾年世代衝突與政黨紛擾,這群重秩序的人自然想躲進同學會「取暖」,尋求共同價值。這群人也正面臨相近的人生難題。

58歲的王星威歸納,讓人對同學會樂此不疲的原因有三:回春的情緒、歸屬的尋找、退休的企畫。他的大學同學會,子女學業、下一代婚姻、健康、親戚衝突,甚至父母喪禮都能談。他突然體悟,老同學相聚不僅靠著話當年「回春」,還能在同樣時空背景、價值觀相似的人身上找到「歸屬」,甚至對未來有幫助。

有幾次,老同學聊著遠離都市、買地種田、體驗農夫等話題,讓他對退休生涯的想像有了靈感。2011年,他跑到宜蘭南澳買房子、種田,正是參加幾場同學會後的「附加產物」。

        

誘因4〉人生拼圖最終回,追求圓滿結局

許多人打趣,老人的特徵就是「新事記不住,老事忘不掉」,這也是一般人的心理發展階段。

范衷慈說,中年後,會開始一片片拼湊記憶,透過重新解讀當年的挫折,或彌補未竟之事,追求人生終點的圓滿。

因此,同學會常見的活動便是一起回去逛老校園,或再一次畢業旅行。王偉忠的國小同學會還回到當年遠足的吳鳳廟旁,一群中年大叔意猶未盡地玩了一次老鷹抓小雞。

王偉忠觀察,同學會最常見的畫面,就是三、五人各自說出記得的部分,拼出事件真相,旁人看來只是雞毛蒜皮小事,局內人卻聽得直拍大腿叫好。

他將這種心情融入成舞台劇《同學會!同鞋~》的經典台詞,「人一生會死兩次,一次是你死了,一次是記得你的人死了。」當共享回憶的人走了,回憶,就沒意思了。

死亡,的確也是同學會上無法迴避的話題。

1965年北一女畢業校友廖文真回憶,她的同學、作家施寄青生前一直惦念著要參加今年的北一女「50重聚」,不料今年初卻因病過世,「所以,一定要把握還能聚會的時間。」

在雜誌社任職的一位政大新聞系畢業校友,大學畢業17年就開第一次大型同學會。起因是一位人緣極佳的同學突然病逝,大家才突然領悟,「原來,同學不會一直在那等你打電話約他參加同學會。」一個月後同學會火速召集成功,八成出席。

        

誘因5〉社群網站興起,尋人不再是難事

能快速號召同學會,全拜現代社群科技之賜。即使只是閃過一個念頭,臉書一張泛黃的照片、一個熟悉的名字,都會冷不防將人拽入回憶的長河。

10月初,台大山服團舉創辦40年來唯一一場大型聚會,籌備僅兩個月,參加人數破百。原本,幾位社員只想找當年使山服免於倒社危機的「傳奇人物」莊錦華聊聊。老同學們上臉書搜尋,「莊錦華」三個字立刻跳了出來,拉起了聯繫。

目前台灣臉書用戶高達1600萬,七成台灣人都在這兒活動,自然成為找老朋友的首選。

2014年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網路社群使用現況分析」報告發現,「久未聯絡的朋友」是網友在網路社群中第四常接觸的對象,僅次於同事。

尼爾森調查也發現,2011年到2015年,50~65歲的「新熟齡」使用社群媒體人數從34.3萬增至167.4萬人,成長3.9倍;使用即時通訊人數更從23.4萬人來到219.7萬人,暴增8.4倍。新熟齡使用者的成長速度,是整體使用者的五倍。

「臉書,是同學會的最大功臣!」也熱衷舉辦同學會的公信電子總經理吳惠瑜笑稱,現代人多是常掛在網上的「蜘蛛人」,常看到他人分享照片和狀態,也容易促成彼此連結。

隨著台灣人口逐漸老化與五大因素催化,同學會熱潮正在全台持續加溫中。每個人的一生都有無憂無慮的學生時代,是快速變遷的社會中的懷舊幸福題材。你,同學會了沒?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11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11月號

 


作者相關文章



讓產品為服務加值


從顧客動向找創新


醜聞連坐效應


別讓任一方不講道理


建立「見解競爭力」


做出困難的決定


效果大打折扣!運動「前」別喝它


成為消費者的最愛


三大重點改革 加速工研院、資策會合作


企業需要外交政策


狂運動也瘦不下來?你可能做錯了這3件事!


亮哲的親子冒險 我的親子旅遊地圖 全世代東京壯遊


蔡英文滿意度44.4% 九成民眾叫不出首長名字


解開駱駝最後一根稻草


選對時機!運動的黃金時段竟是……


聯合國OICT 黃一展 27歲,我在聯合國工作


補身vs.禁忌 懷孕期間的中醫調理


痛風、‎關節炎的人必看!不想膝蓋痛,最好少吃「它」


克服產後哺餵難關:乳腺炎


10個關鍵詞搞懂巴黎 用一杯咖啡,活在當下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