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聰明越有錢?
文.洪寶山
美國明尼蘇達州報章《Gazette Review》選出全球十大最聰明國家,台灣人平均智商104,位居第四名。其中前五名也全由亞洲國家包辦,前三名分別是香港、南韓、日本,第五名是新加坡,除了日本外,剛好亞洲四小龍都入列。
單從亞洲地區來看,的確可以發現國民的平均智商似乎與經濟成就呈現正相關,前五名的亞洲國家經濟成就領先東南亞各國,也就是說,聰明的人比愚笨的人較容易賺到大錢。
但是需要思考的是,從全球各國智商表現來看,東亞地區國家表現優異,前五名都在105分左右,領先英、德、美等歐美先進國家,然而東亞各國人均GDP卻是遠遠落後,美國人均GDP為四萬五千美元,南韓人均GDP只有二萬七千美元,而台灣人均GDP也只有二萬美元。
再對照工作時數來看會更有趣,不論南韓或台灣勞工,工作時數在全球都是名列前茅,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12年全台勞工平均工時達2140.8個小時,但平均時薪只有新台幣260元,反觀德國一年工作時數為1396.6個小時,時薪為新台幣1177元,若以周休二日來算,平均每位德國勞工一天只要工作五個半小時,就能賺到台灣勞工四倍以上的薪水,而德國人的智商是102分,所以國民所得也未必與智商相關。
也可以說,IQ測的是「考試」的聰明,並不見得是真正的聰明。而紙上的聰明,也未必反映在財富的成就上。
尤其是從教育方式來看,更可以發現其差別。眾所周知,猶太人其實滿聰明的,也很會賺錢,很會理財。猶太父母鼓勵孩子發表意見、問問題、提出不同見解、挑戰權威,可是我們是教孩子要「聽話」、要「乖」,以至於我們的孩子很會讀框架上的書,成績表現不錯,但卻缺少了打破框架、創新的能力。
偏偏在現在這個社會,沒有創新、沒有差異化,就很難出頭天。
隨著金融環境的變化,金融商品日新月異,想要理財致富,不能只守著原來的理財方式,「金融創新」就是我們的機會。我們需要創新的人才、創新的能力,但是,台灣真的準備好了嗎?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825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理財教育學苑www.moneyedu.org.tw】
※理財周刊825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穿越 數字迷宮
◎理財我最大>一萬小時定律!投資達人周皇仁:成功沒有秘訣,只有堅持到底!
◎洪寶山發行人語>越聰明越有錢?
◎馬凱財金觀察>長保幸福 唯賴知足感恩
◎莊孟翰會客室>替柯P抓「四年二萬戶社宅」解套良方
◎產業追蹤>電競下半年更旺 微星明年EPS破6元 技嘉挑戰4元
◎陸股脈動>金融改革只會更好不會更壞!除舊布新 醫藥板塊值得關注
◎王信傑股市豪傑>打入國內醫美市場 1xx2抗癌藥拚今年取證
◎陳學靖飆股天地>接單報捷、新產能開出 8xx0業績創高可期
◎楊天迪量價領航>利基型產品放量 2xx1獲利動能增強
◎勞動新知>搶救勞保破產窘境 勞保年金如何改革?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