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降息雖是利多 房市利空態勢仍難逆轉  

房地產會客室 主持人:莊孟翰(顏瓊真整理)

08-莊孟翰教授

Q:房地合一稅於今(2016)年1月1日上路,大家都認為這是房市利空,台灣房市的成交量將會再萎縮,但中央銀行於3月24日今年第一次理監事會後表示要降息半碼(1碼為0.25個百分點),房仲業爭相發表利多訊息,房價真要回漲了嗎?

 

A:房地合一稅被視為房市利空,主要是房屋買賣的交易成本大幅提高,使得投資者在無利可圖下缺乏追價意願,在買盤力道驟減下,成交量逐漸萎縮,在「量價先行關係」中,進而造成價格的下跌。

 

而政府自2011年實施奢侈稅以降的各種打房措施,到今年的房地合一稅,以及公告土地現值與公告地價之大幅調整,終致買賣移轉棟數從近4年的最高40萬棟,依次遞減至37萬棟、32萬棟、29.4萬棟到今年預估可能只剩26萬棟的衰退趨勢。

 

影響所及,預售房價已有建商主動打85折,甚至還有些電視名嘴大喊從6折、7折往上議價,至於中古屋的價格目前大約已下修15~20%。

 

在此情況下,央行於今年第一次理監事會後宣布降息半碼,各房仲業者都以此次降息為央行自去年第3季理監事會議以來第3度降息,總共降息1.5碼,預期房市有機會小幅回溫,再逐步刺激景氣向上,不過我認為這要從兩方向來探討。

 

當房市多頭時,央行的任何降息動作,都可視為房市的利多,因為,降息後購屋民眾所負擔的利息支出會減少,自然會爭相進場購屋。

 

但當房市走空時,尤其經濟大環境每況愈下,且薪資倒退16年的情況下,如果預期未來房價還是走跌,想購屋的民眾就不會因為微幅的利息負擔而有進場動機,主要原因在於唯恐貿然購置,隨即淪為「負資產」。

 

舉例來說,如果今年在新北市購買三房的總價約1500萬元,而房市仍走空,明年可能跌至1400萬元,後年再跌至1200萬元,則今年進場就會墜入「套牢」陷阱,房子成為「負資產」,在此情況下,一般都會選擇先觀望,等未來幾年房價跌至谷底再進場。

 

因為同樣一戶房子,未來可以1200萬元買到的話,就不會有人那麼衝動的在1500萬元時進場,而這也是去年及今年買賣移轉棟數會逐年萎縮的關鍵之一。

 

央行在過去幾次實施信用管制的手段,藉由貸款成數的降低,造成購屋者自備款籌措的壓力,有效地抑制了一些供給過量的重劃區房價追漲情況。

 

另由住商不動產所提供的表格則可發現,近兩波的解除信用管制區,也都是重劃區居多,但這些解除管制地區的房價有可能上漲嗎?我個人認為當然不會,因為這些地區屬於超額供給區,房價下修的機率較高,民眾不會在此時因房貸負擔稍微減輕就貿然進場。

 

不過,政府近幾年藉由奢侈稅、豪宅稅、調高房屋稅、公告土地現值及公告地價,再至房地合一稅,並佐以信用管制的各項抑制房市措施,確實把飆漲的房價壓抑下來,但急凍過於快速,對整體經濟發展並不一定是好事。

 

此可由去年及今年建商推案驟減,尤其根據住展雜誌統計,2015年十大推案建商的前五大,都由未上市櫃公司占據,長久以來的推案王如興富發及遠雄建設都變得保守可見一斑。

 

如果房地產市場打趴成一灘死水,除了建商無利可圖甚或虧本外,關聯性產業如水泥業、鋼鐵業、鋁窗業、裝潢業、家具與搬家業等都會受到嚴重衝擊,連帶這些行業從業人員的生計影響亦是非常大,此外,當然也會影響到國家GDP的表現。

 

最近政府各項加稅措施同時摜壓,不僅掐住了富人的咽喉,更逼走不少投資資金往海外市場,造成東南亞如馬來西亞、泰國、菲律邊、柬埔寨及越南等國房市又紅又火,及至今日,投資說明會及海外參訪團依舊如過江之鯽,絡繹於途。

 

三、四年來台灣資金不斷往海外跑之外,新一波還會將錢逼向國外的情況,還有新政府釋出要檢討遺產贈與稅從現行的10%往上調至20%的可能,如此,將有更多有錢人的資金會往海外尋求「避稅」天堂,這在上一期《813期理財周刊》就探討過。

 

因此,雖然央行降息半碼,但仍不宜視為房市即將反彈向上的利多,因為,目前持有稅及交易稅的成本已大幅調高,除非獲利的空間大過各項成本的總和甚多,否則,還是「現金為王」,民眾的購屋態度必然還是觀望再觀望。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814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蕭明道指定基礎教學─2.0技術分析http://tinyurl.com/ht4wogj】

理財周刊814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台股清明變盤?山姆大叔說了算!

◎產業追蹤>鴻夏戀有插曲 LTPS帶領群創布局太陽能

◎洪寶山發行人語>是哪裡出了問題?學猶太人的生活教育

◎理財我最大>貫徹O4O創富理念 吳兆順立志打造華人健康服務網

◎莊孟翰會客室>降息雖是利多 房市利空態勢仍難逆轉

◎呂佳霖箱波均>期股權勝箱波均─解決雙巴擴散型

◎專訪立法委員費鴻泰>資深老將 憂國憂民

◎產業追蹤>車用防撞雷達商機大爆發

◎楚狂人論壇>解讀外資五萬口多單 台股漸露疲態

◎保險指南>土壤液化新觀點 火險加地震險正夯

◎健康你我他>口腔保健新選擇─專利益生菌牙膏

 

 


作者相關文章



讓產品為服務加值


從顧客動向找創新


醜聞連坐效應


別讓任一方不講道理


建立「見解競爭力」


做出困難的決定


效果大打折扣!運動「前」別喝它


成為消費者的最愛


三大重點改革 加速工研院、資策會合作


企業需要外交政策


狂運動也瘦不下來?你可能做錯了這3件事!


亮哲的親子冒險 我的親子旅遊地圖 全世代東京壯遊


蔡英文滿意度44.4% 九成民眾叫不出首長名字


解開駱駝最後一根稻草


選對時機!運動的黃金時段竟是……


聯合國OICT 黃一展 27歲,我在聯合國工作


補身vs.禁忌 懷孕期間的中醫調理


痛風、‎關節炎的人必看!不想膝蓋痛,最好少吃「它」


克服產後哺餵難關:乳腺炎


10個關鍵詞搞懂巴黎 用一杯咖啡,活在當下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