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安寧緩和醫療 身心靈的臨終關懷  

文.蔡武穆

人生終有一死,這也透露出醫療有它的極限,不可能所有的病都會治癒,「善生、善死、善別」極為重要,2000年《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通過,安寧病房在各醫院成立,社會各界對於死亡、急救有不一樣的看法。

「安寧緩和醫療並不是什麼事都不做,而是目標轉移」,原本的目標是不擇手段把病治好,現在轉移到生活品質,幫助病人在有限生命中好好過生活。

*幫助末期病人緩解症狀

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蔡蕙珊說,醫療不是生活的全部,如果很明確知道繼續治療會帶來更多的痛苦,或違背當事人意願,那何不把重心放在治療以外的事,這時安寧緩和醫療所能做的,就是幫助末期病人緩解症狀(如疼痛),讓他去完成他覺得真正重要的事。

在安靈緩和醫療領域深耕多年,蔡蕙珊認為,安寧緩和醫療不應該只限於安寧病房、安寧緩和醫師才能做,每一科醫師都應該要有這樣的能力,因為不管哪一科疾病都有可能走到末期,如果照顧他的醫師有能力照顧到最後,是一件很好的事,可惜並非每一位醫師都有安寧照護的觀念,當病人、家屬拒絕繼續治療時,就會由安寧照護團隊接手,繼續後面的照顧。

過去醫學養成教育專注在救生,避諱談死亡,現在醫院氛圍慢慢改變,有些醫師願意用假日的時間進修安寧相關知識,民眾也越來越接受安寧的觀念,甚至有病人、家屬主動要求討論安寧照護。

*安寧緩和醫療三個滿足要件

病人要接受安寧緩和醫療需要滿足三個條件,第一,一定要是末期病人,末期指的是大約只剩半年到一年的存活期。第二,要有二位專科醫師判定病人為末期病人。

第三,病人和家屬都有意願。安寧緩和醫療並非什麼事都不做,必須透過家庭會議跟家屬解釋病情、澄清觀念,在資訊充足的情況下,讓病人和家屬自行決定,事實上,末期病人還是可以選擇繼續治療,沒有一定得接受安寧緩和醫療。

跟《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很像的是《病人自主權利法》,二者差別在於實施的對象不同,安寧緩和醫療只限定在末期病人,而《病人自主權利法》除了末期病人之外,臨床上把三種情況也納入,分別是不可逆轉的昏迷、永久的植物人、極重度失智等嚴重失能的病人,這些人不見得會在半年內死亡,甚至光靠鼻胃管可以再存活十至二十年。

由《病人自主權利法》衍生出來的預立醫療照護門診,最主要的精神是要把醫療的決定權交還給病人手中,在病人意識還清楚時,先做好醫療的決定,像是不施予急救、維生醫療等。預立醫療不只病人可做,健康的人也可以參與,臨床會有一個諮商過程,由醫師、護理師、社工人員共同諮詢意願人。

接受安寧照護是否代表不急救?蔡蕙珊說明,在國外,安寧緩和醫療和急救是兩件事,安寧緩和醫療目的是緩解病人身心靈的痛苦,讓他有好的生活品質;急救是指當呼吸心跳停止,醫師當下所做的處置,讓病人恢復呼吸心跳,兩件事的本質不同。

很可惜,國內立法錯誤,把安寧緩和醫療和急救綁在一個法條,健保又規定,如果接受安寧緩和醫療,病人家屬必須簽署拒絕急救才能收案,才造成大家混淆不清,所幸大部分家屬都能同意不急救,讓病人在舒適緩和的狀態下,走向人生終了。

*三種實施場域

安寧緩和醫療實施場域有三種:

一、安寧共同照護:病人留在一般病房,由住院醫師和安寧團隊共同照護。病人目前仍有治療,病情每況愈下,可能完全停止治療,由共同照護接手,或是主治醫師判斷病人症狀很難控制,就會請安寧團隊介入,緩解不舒服的症狀。

二、安寧居家:病人的狀況還算穩定,可在家安養,醫生和護理師一個星期探訪一次,若病況不穩定,一個星期探訪二到三次,有很多的案例是病人沒有不舒服的症狀,在家安然往生。

居家安寧會不會有照護的時間差?蔡蕙珊說,每家醫院的做法不一,以萬芳醫院為例,安寧團隊會跟病人家屬成立LINE群組,家屬可上傳病人影片、圖片即時詢問,或撥打二十四小時病房諮詢電話,醫護人員會根據家屬描述,評估可先做哪些處理,讓症狀穩定下來,再逐步回到安寧病房。

三、安寧病房:前面強調,安寧照護是以控制症狀為主,如果症狀控制不好,建議回到安寧病房,醫護人員可做密集觀察、調整藥物,穩定之後,再回到安寧居家。

*引導從靈性角度 正確看待死亡

安寧緩和醫療目標在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通常醫生會開止痛藥、退燒藥、止喘藥等,緩和病人的症狀,讓他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此外,也會使用坊間的芳香療法安撫病人的情緒、精油按摩提升家人信賴度,其他像是音樂治療、藝術治療等不同面向,讓病人身心靈舒暢。

值得一提的是,萬芳醫院有時會啟動「圓夢計畫」,例如,有一位末期的母親,很懷念孩子小時候帶他們去兒童樂園玩,安寧團隊精心規劃兒童樂園一日之旅,陪伴她跟孩子玩一整天,「生活不是只有醫療,透過陪伴,讓病人知道自己有不同的存在價值」。

除了緩解身體的痛苦之外,安寧團隊還有心理師、靈性關懷師引導病人從靈性的角度正確看待死亡。不只是病人本身,也會追蹤整個家庭身心靈狀況,陪伴家屬走過哀傷失落的歷程。

*家屬做的決定 都給予尊重

此外,由護理人員負責的共照師(共同照護師)會經常探視病人,引導病人回憶和家人相處的點點滴滴,「或許是一個家庭主婦,這一生辛勤照料家庭,都很值得被提出來讚揚鼓勵」,了解這一生是很圓滿的,才會有信心面對死亡。

末期病人通常伴隨著失能,需要家人長期照護,此時,長照2.0的社會資源變得很重要,陪伴、送餐等幾小時的照顧服務,讓家屬有喘息的空間,才能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陪伴病人走到人生的最後。

面對不放手的家屬,安寧團隊會招集家庭成員、主治醫師、社工師、心理師等,透過家庭會議說明討論,讓家屬知道安寧緩和醫療的內涵,也會告知其他的醫療選項,舉例來說,如果撤除呼吸器,這時可以選擇做氣切,或給予低劑量的嗎啡,緩解病人不舒服,並非放任不管。

有時候家屬的不放手,是因為害怕被冠上不孝的罪名,透過家庭會議,解開家人的心結,醫療決策會更明朗。而安寧團隊會給家屬充裕的時間思考討論,在資訊充足的情況下,家屬所做的每一個決定,即便是不放手,都會給予尊重。

*做好人生四道 不留遺憾

「道愛、道謝、道歉、道別」是不留遺憾的四道人生重要課題,蔡蕙珊認為,人生四道平常就要累積,不是等到臨終前才來做,她看過一個病人,年輕時吃喝嫖賭、家暴外遇,過世之後,沒有一個親朋好友願意來看他。

華人社會比較含蓄,無法直接開口說愛,至少在行為上面多一些關懷,例如,逢年過節、親人生日時寫卡片道謝道愛,或是在父親節、母親節、情人節表達心裡感受,平常點點滴滴的累積儲存,臨終前就會滿溢出來。有個校長,很受學生愛戴,臨終前師生到場祝福,畫下美好句點,鼓勵大家在平常就要做好人生四道。

蔡蕙珊

現任: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

學歷:臺北醫學大學醫學士、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預防醫學組、利物浦熱帶醫學

主治項目:安寧緩和醫療、老年醫學、預防醫學、慢性疾病、戒菸


作者相關文章



海境─以山林樹木再現遠古海中之境


川普的善變不可預測 資金轉向營建與載板


危機+勇氣+愛=意外「無數美好時刻」


規劃完美旅程:從財務規劃到旅遊預算的全面指南


感受生活點滴盡情演繹 你就是自己人生舞台上的明星


自然又高級!「媽生感」偽素顏的精緻關鍵額頭成為整型新潮流


小資族無痛「穩吃黃仁勳紅利」 00935帶你搭上十年AI浪潮


內臟控天堂


體驗南亞文化 從學孟加拉語開始


南台灣AI地產熱


你不知道的AI飆股 智慧機械與機器人前世今生 生技AI的潛力


敲出節奏快感 創造無限可能性


如何消除對金錢的不安全感?


從職棒球員看財務規劃的重要性


四分之一世紀的約定


營養師親授 提升基礎代謝率 讓你健康瘦


AI黑洞的磁吸效應 重電與生技 大同拿出看家本領 有機會發股利了!


美國總統辯論 牽動台幣走勢


累積資產賺增值 買房心法大公開


新青安房貸支撐建商未來三年業績 半年度作帳蓄勢待發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