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巴金森氏症居然是腸子搞的鬼?  

1

巴金森氏症跟失智症並列熟齡後最嚴重大腦退化問題,最新發現指出病源可能在腸道,毒蛋白順著神經向上爬,慢慢毒害大腦。

來源:康健雜誌

作者:陳俊辰

圖片來源:康健雜誌

巴金森氏症給人最大的印象是手腳顫抖、肌肉僵硬痠痛、動作遲鈍,最後可能一輩子離不開輪椅。目前醫學上認為巴金森氏症是因為特定腦區中多巴胺的分泌量減少,使得控制動作的神經訊號沒辦法正常形成和送出。多巴胺莫名變少的原因還不清楚,但你想過這種腦部病變的源頭其實可能遠在腸子裡嗎?

人體腸道和大腦相距足足1公尺,海角天涯的兩個器官卻出人意外地「麻吉」,這就是近10年來最吸睛的「腸-腦軸線」概念,形容雙方會透過神經訊號和分泌化學物質親密互動,像有條筆直的公路搭在中間,溝通無礙。例如多個登上國際期刊《科學》、《自然》的重量級研究已證實,主宰快樂、憂鬱情緒的不只大腦,腸也會決定你今天能不能有好心情。

瑞典科學家從橫跨40年時間、近38萬人的研究中首次發現證據,指出巴金森氏症的病原可能順著從腦伸入腹腔的迷走神經,毛蟲攀藤蔓般一路「爬」上大腦。

迷走神經主要控制身體無意識的生理活動,例如心跳速率和消化。部分罹患腸胃道潰瘍的病人會動手術切斷迷走神經,以達到抑制胃酸過度分泌侵蝕胃黏膜或十二指腸的目標。手術又分兩種,一種是切斷神經主幹,一種選擇性地切除部分神經分支。研究者指出,40年中9430人接受過迷走神經切斷手術,經過校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關節炎、風濕、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因素後,雖然整體看來是否曾經動過迷走神經手術和巴金森氏症風險無明顯關係,但團隊發現,接受迷走神經幹切斷術已經過5年或更久的病人,可降低約40%的罹病風險。

研究人員認為:「這個結果提供了巴金森氏症可能從腸道開始的初步證據。」他們指出,該假說的旁證是巴金森病患常在罹病前幾年甚至幾十年就已有胃腸問題,例如便秘。其他研究也顯示,這些後來發病的病人腸子裡可偵測到引發巴金森氏症的關鍵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原本是人體的正常產物,但是在生成過程中出錯,分子結構異變,變成一群專搞破壞的叛軍,而且這種「變節」可能從一個細胞擴散到下一個細胞,沿神經入侵腦。

團隊表示,還需要更多研究來進一步驗證這個理論,而且巴金森氏症成因複雜,很可能也不是單一因素可以解釋。這份報告已發表在《神經學(Neurology)》期刊。

(原文: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5218

 

相關報導請見:

5種生活習慣,讓腸道更健康

我手抖,是得了巴金森氏症嗎?

7大地雷,害你假失智!

進食順序SOP!6個月腰圍小13公分

國寶中醫傳授消暑3湯方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作者相關文章



用愛改變流浪貓的生命—新屋貓舍義工團


AI永動機


台灣在EUV製程的特用化學擺脫美國技術有多難


如何避開新青安急凍危機?地政將軍關漢君:房市不會崩盤 但將迎來「15%修正期」!


星際之門 芝麻開門 OpenAI CEO台韓固樁 亞洲科技股大爆發


生活質感Level Up!小宅走道與臥榻規劃技巧


記憶體發飆


王惠鈞攜手博太生醫 開啟阿茲海默症植物新藥研發


轉角遇見就諦 看見人生美好風景


樑壓床、鏡子對床真的會招來壞運勢嗎?


2025國慶焰火在南投登場 縣府推接駁專車疏運人潮


用手語翻譯 打開溝通的門


800V升級潮 飆股大追蹤 電源技術大突破 2.3兆市值上位新局


3D IC搶2.4兆大餅


領略色彩繽紛 讓想像力高飛 70歲雄獅文具越活越年輕!


破框.建構—桃園結構技術論壇揭示建築安全新世代


Q4必追 8檔焦點股 一路旺到年底


坪數小沒關係!3招打造18坪日系宅


山海鎌倉 • 旅中隨帖


川習TikTok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