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概念升溫
文.洪寶山
人形機器人因結合AI與機械控制,被台積電視為下一個推動半導體成長的主要推力之一,2023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僅約1000台,預估2035年可達138萬台,摩根士丹利預測,全球人形機器人數量至2050年將突破10億台,市場規模逾5兆美元。
人形機器人大規模商轉還早
2024~2026年的應用場景是工業生產,已導入汽車製造、物流運輸,執行搬運、檢查、簡單裝配等。2026~2028年進入服務業/社福的應用場景,酒店接待、醫療照護、陪伴、教育、休閒開始導入。2030年以後進入到家用、公共服務應用場景,隨AI與成本趨於成熟,大規模普及到家庭助理型機器人與公共空間互動。不過,台積電示警,未來兩年不容易見到人形機器人產業大規模商轉,投資人在興奮之餘,也要保持理性。
日本、歐洲等地人形機器人企業在虛實結合、人機協作、精細運動控制等領域具傳統優勢,中國廠商(如優必選、傅利葉智能)在商用與量產普及上也居領先地位,尤其是在Walker/GR系列於酒店、教育、醫療等落地場域表現突出。
全球前十大人形機器人企業
2025年具全球影響力與技術代表性前十大人形機器人企業:
1. Tesla:結合自家自駕AI研發的通用型行動人形機器人,目標工業自動化與一般家庭/服務用途。代表作:Optimus(Gen 2)具備搬運、工廠支援、簡單家事執行力,強調低成本量產。
2. Boston Dynamics:是目前全球機動性最好的人形機器人,聚焦工程創新與尖端研究,高靈活性、動態運動(跑跳、翻滾),極限人機協作測試,代表作:Atlas。
3. Agility Robotics:專精領域是物流搬運、倉儲/運輸自動化,已在Amazon等自動倉儲試點,專職搬運、擺放、分揀等人力密集工作,代表作:Digit。
4. Figure AI:具備通用工作能力、複合型AI協作的人形機器人,能於BMW等工廠實地試點,開發手部精細作業、多語音及視覺理解,代表作:Figure 01/02。5.1X Technologies:著重家事、物品遞送與簡單陪伴任務,家用應用場景、日常助理,強調安全互動及自我學習,代表作:NEO、EVE。
6. UBTECH Robotics:會走路、說話,執行開關家電、掃地等實用性家事,專精家用與企業服務型(陪伴、導覽、智慧住宅),代表作:Walker。
7. Apptronik:用於汽車工廠、物流等多工現場,已獲Amazon、Tesla、Mercedes-Benz導入試驗,具備高度模組性、工業用途與協作應用,代表作:Apollo。
8. Engineered Arts:專精仿真互動、擬真人表情(展覽、博物館、媒體溝通),表情肌肉、語言互動極為生動,常用於展演與人機互動研究,代表作:Ameca、RoboThespian。
9. SoftBank Robotics:專精於社交溝通、教育、零售服務,廣用於櫃檯接待、語言教學、醫療陪伴,代表作:Pepper、NAO。
10. PAL Robotics:能自主導航、導覽、陪伴,廣用於醫療、旅館等多場域,專精科研、公共服務型智慧導覽及人因工程,代表作:REEM-C、TIAGo。
關鍵零組件 台廠供應鏈
台灣不僅是全球人形機器人關鍵零組件供應大國,也具備跨足整機設計製造的策略地位,相關企業專精於關鍵零組件(馬達、減速機、精密機構)、AI運算與感知平台、3D感測、整機組裝,以及高效率系統整合。憑藉完整產業供應鏈與ICT、半導體、精密製造傳統優勢,性能媲美日德大廠。
台灣廠商具備自製高精度諧波減速機、行星減速機、線性馬達與高剛性精密滾珠螺桿的核心能力,這些零組件是人形機器人骨架與動作關節可靠運作所需,代表性公司:上銀、全球傳動。
在負責環境偵測與物件辨識的3D視覺鏡頭、相機模組、感測器(如力覺、觸覺、IMU、Lidar)等領域領先,並大量供應全球AI人形機器人市場,代表性公司:宏捷科、桓達、艾訊、原相。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