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門的真相——誰殺死了武士?
今年是《羅生門》上映70週年,改編自芥川龍之介的《竹藪中》及《羅生門》,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將原著精彩的劇情發揚光大,推廣到全世界,其經典程度從「羅生門」三個字成為當代人們常用的用語就能略知一二,而最近誠品電影院也重映了這部,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看。
我這篇文章主要想從《羅生門》中各個角色的彼此矛盾迥異的說詞,揭穿他們話中的虛飾,並找出故事的真相,也就是到底是誰殺死了武士?
以下有雷
首先是各個角色的說詞懶人包。
強盜:看見武士的妻子後,便起了色心,在武士面前非禮完妻子後,妻子認為同時被兩個男人看到如此不堪的模樣太過羞恥,於是請自己與武士大戰一場,最後兩人以武士刀(長刀)大戰,強盜在苦戰中戰勝武士,妻子則趁亂逃跑。
妻子:被非禮後,拿起短刀懇求丈夫了結她的生命,武士卻不斷用冰冷的眼神看她,妻子最終崩潰,悲憤中殺死武士。
武士靈魂:妻子被非禮後想跟強盜走,強盜覺得妻子太狠太不要臉,於是把她踩在地上,並問武士要殺還是要放過她,而妻子掙脫逃跑成功,最終武士心死拿起短刀自盡,而死後有人將胸口的短刀拔出。
樵夫ver1:上山砍柴過程看見武士屍體,驚嚇得立刻呈報官員。
樵夫ver2:上山砍柴過程看見強盜非禮妻子,而事後強盜邀請武士賭上妻子來決鬥,武士卻說這種女人他不要了,而同時強盜也決定不要女人了,妻子怒罵兩人是懦夫,使兩人被迫為面子賭上生命以武士刀大戰一場,最終強盜狼狽獲勝,取走武士的長刀離去。
要先推論出羅生門角色的虛飾,我認為要先釐清整個事件的真相才行,首先我認為強盜非禮完妻子之前都是真的,因為後來大家都並沒有糾結在這,歧異點都是在這之後各方態度與武士死法的解釋並不相同。
而武士可以整理成兩種死法,一為短刀殺的,二為長刀殺的,長刀說法有強盜與樵夫第二種說辭的的大戰一場,短刀則有武士自殺及妻子殺的。而我認為有一個關鍵證據是可以證明武士是被短刀殺的,那就是女巫通靈出來的武士有提到,在自殺不久後,有人將短刀拔出,這點為真話的可能極高,畢竟在武士、妻子與強盜的視角中,是不知道樵夫的存在的,如果沒有人將短刀拔出,根本沒必要提到這點,提出這點也不會與前面的事件有所關聯,因此可以認定兩點:
武士是被短刀殺的
短刀是樵夫拿走的
而嫌疑兇手即剩下妻子與武士兩人,而武士的自白中,妻子逃離了現場,這點相當不合理,一位身心俱疲的女士竟然能逃過體能強健的強盜,若是妻子真的跑的那麼快,她一開始便不會被強盜抓到了,因此我認為武士在說謊。而說自己自殺,也比較符合日本武士道的精神,況且被抓住親眼看著自己妻子被凌辱,再被妻子殺掉,是多麼羞恥的一件事,說自己自殺還能保有尊嚴的底線,是相當合理的說詞。
而妻子殺人的動機也非常合理,在遭受如此恥辱的情形下,總會想尋求丈夫的安慰,而武士卻不斷冷眼看待,相當輕視妻子,對妻子而言,丈夫的眼神或許比剛剛強盜的行為更加來的心痛,之後不斷邊拿刀前進邊說不要這樣,希望丈夫能夠改變,而在武士無動於衷的情形之下,最終崩潰痛下殺手,我認為這整段論述是相當合情合理的,唯一有可能的疑點只在妻子說在持刀接近武士時最後昏過去,醒來後武士就死了,只有這段可能是謊話,想將蓄意殺人轉成意外,但也不是很重要。而且在古代日本大男人主義之下,說丈夫眼神冷漠也非無稽之談。因此我認為妻子的說辭相較正確,且真正殺死武士的兇手就是妻子。
而在釐清真相之後,誰在說謊就一目了然了,強盜、武士、樵夫都明顯在說謊,而我認為強盜說謊的時候最為明顯,從他被捕之後他就知道,即使自己不是兇手也會因為之前犯的罪而死,因此他只好不斷吹捧自己,吹噓說自己打了一場頂尖對決,此性格也能從反駁落馬見笑轉生氣時發現。
而我認為樵夫的內在矛盾最為強烈,因此我想特別談論他的虛飾及內在矛盾,首先我認為樵夫的兩個版本中,第一個版本比較貼近事實,就是他砍柴的路上遇見武士屍體,只是他在呈報官員時隱藏了自己偷拿了武士胸口上的短刀的事實。至此都非常符合一個老百姓的特質,心中同時存有大善及小惡,大善即呈報官員的正義感,小惡即在無傷大雅的情況下貪小便宜,確實,樵夫拿走短刀跟整件事比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他仍就為此小謊感到心理不安,也因此在被質疑短刀去向時心虛的暴跳如雷,並在來回踱步之下,快速的想出了一個武士被長刀殺死的版本,而樵夫這個版本中,最後強盜離去前取走兩把刀,也反射了他在事件最後拿走了短刀的事實。
而當流浪漢取走嬰兒的保暖布料時,他挺身而出,卻被訓的啞口無言,此時他對說謊的愧疚感也升到了最高點,非常後悔攪和進這場人間慘案,並成為其中說謊的一員,因此最後才抱著贖罪的心,想收留那個孤兒,並為整篇混沌黑暗的故事帶來了曙光。
文章來源:Leo黃電影院 (已授權)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