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一回花樣年華
【作者:DiDi】
張愛玲在《更衣記》寫到:「回憶這東西若是有氣味的話,那就是樟腦的香,甜而穩妥,像記得分明的快樂,甜而悵惘,像忘卻了的憂愁。」在時裝設計師溫慶珠的回憶裡,童年的氣味是陪伴母親到洋裁店訂製一套套漂亮的旗袍,用剩餘的零碼布料做衣服給自己穿。嗅著母親旗袍上的香水味,耽溺在甜膩又快樂的幸福裡。旗袍,是溫慶珠與母親的花樣年華,想到從前是怎樣過日子的。
六十年代是旗袍的黃金時代,買布料上門找裁縫師量身訂製,是當時太太們最主要的服裝。短袖的、無袖的;高衩的、收腰的;這件下襬適合滾道邊,那道開襟可鑲金扣子;元寶領襯出一張秀麗的瓜子臉,花色太素的旗袍,袖子領子就要張揚些…時尚的翻雲覆雨手在女人的衣櫃裡掌控全局。
旗袍展現東方女性典雅溫婉的特質,在王家衛的電影《花樣年華》將六十年代講究穿衣的玩美女人詮釋得淋漓盡致。除了風格化的懷舊影像,張曼玉那一身繽紛多姿的旗袍,更成了《花樣年華》鮮明的視覺符號。非僅它標示的時代意義,更是一種鄉愁。在王家衛童年的記憶裡,旗袍是上海女人的普遍服式,張愛玲在《更衣記》裡更記下了旗袍出現的時間:「一九二一年,女人穿上了長袍。」而後四十年代因國共內戰,大批逃難的上海人攜家帶眷走避香港,王家衛也是其中之一。一些技藝超群的旗袍師傅也隨富商巨賈來港落腳。從「大上海」到「小香港」,不變的是對家鄉景物的緬懷。
旗袍象徵女性自覺與追求自由
隨著西方時尚風潮與女性意識的抬頭,女人的三圍自此從清教徒般的寬衫中解放,隨心所欲展現體態美。六十年代縫製旗袍的手藝發展到了高峰,由上海人在香港發揚光大,每個女人的衣櫥裡少說也有三五件最流行的花色。無論是在家悠閒讀報還是夜裡拎著小湯鍋出外買餛飩,愛面子更愛漂亮的上海女人從髮型、衣飾到高跟鞋,時刻打理的光鮮亮麗,步履風姿綽約,這,才是有形有款的阿拉上海人。
旗袍是一種身體語言與高明政治
女人藉由服裝尋求認同、表述自我,當剪裁俐落的套裝在穿衣鏡前扣上最後一顆鈕扣時,專業形象於是完成。一襲手工刺繡蕾絲、網紗,與印花爆破丹寧的衝突設計的長洋裝,舉手投足間散發的不羈和性感,輕鬆掠奪晚宴上的男人目光與在場女人的竊竊私語。衣服是手段,衣服是論述,衣服更是一場表演。當蘇麗珍和周慕雲在窄仄的走廊擦身而過,在昏暗的街梯上上下下時,那流動在兩人之間0.01公分距離的微氣候,都藉由一襲剪裁極合身的旗袍彰顯出彼此的緊張關係。一方面自信展現婀娜款擺的身體線條,牽引周慕雲的心神,一方面又把真實情感壓抑隱藏起來。女人的美德徘徊在攻與防之間進退兩難,禁錮在旗袍底下的肉身和慾望,讓她的快樂更快樂,因為覺得不應該。
旗袍有時是欲語還休的假面告白
蘇麗珍那一身高領、繃緊三圍的旗袍,猶如張愛玲筆下「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蚤子」。漂亮有禮、性格拘謹的少婦形同深閨怨婦,長期得不到丈夫的關愛,換來的卻是情感的背叛。她用一件件最豔麗的旗袍花衫自築高牆,掩飾她內心最蒼白貧血的一面。也不是沒想過報復性出軌,暗巷裡,她與他玩起「角色互換」的遊戲,虛擬彼此的配偶誰是主動挑逗的一方,揣想他們到底是怎麼開始的。兩人從擦身而過、同病相憐到互生情愫,在旗袍的一把道德尺下,一切顯得無能為力。大片的雲在心底飄掠而過,沒有月亮也沒有星星。
祖母衣櫃舊花裙裡日月長
王家衛的旗袍魅影是物質主義者的抒情,在乎曾經擁有,藉由老物件的復刻與過往重修舊好。張愛玲的衣戀性是生死相許的契闊,她在《更衣記》寫道:「有個西方作家曾經抱怨過,多數女人選擇丈夫遠不及選擇帽子一般的聚精會神,慎重考慮。再沒有心肝的女子說起她『去年那件織錦緞夾袍』的時候,也是一往情深的。」就連那回上街無緣買成的布料,也是念念不忘,像失戀般揪心哀怨的。《花樣年華》裡張曼玉穿的二十多套花花彩彩的旗袍,有部分布料是美術指導張叔平從外地買來的舊花裙,由香港銅鑼灣的裁縫師傅梁朗光將之改縫訂製,並根據三十年代老上海的款式所設計,因此與現代的旗袍有點不同。領子內藏一塊透明薄片,比一般高挺,腰身剪裁也更熨貼,凸顯女性的線條美。
「當一個女人粲然一笑時,她的衣服必須也一起微笑」
這是二十世紀法國傑出的服裝設計師薇歐內夫人(Madeleine Vionnet, 1876-1975)的名言。她的服飾設計以浪漫典雅的「希臘古典風」著稱,用最少的剪裁、最少的接縫以增加貼身性,一如身體與旗袍的戀人絮語。從一塊布料到一件花衫,不同的衣服賦予身體不同的表情,隨著女人的更衣記來來去去,每一件都是情深緣淺。
最美的回憶是in the mood for love,在下不停的雨中走進記憶深處的舊膠捲。旗袍也許會再捲土重來,可是陪母親上迪化街買布料、在款式設計上費盡心思、各找獨家巧手裁縫的局面,大概不會再出現了。如同電影《花樣年華》最後的字幕:「那個時代已過去,屬於那個時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那段消逝了的歲月,就像心口上的一顆珠砂痣,藏在各自的衣服裡。
*以上圖片來自網路
*原文刊載於溫慶珠流行事業集團 IW期刊
文章來源:DiDi文字詩流域 (已授權)
作者介紹: DiDi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