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詩歌
【作者:DiDi】
「詞彙」何其玄妙,它是一股無形的力量,大腦記憶體儲存愈多,用文字來傳情達意、分享的力量也愈大。上國中有段時間喜歡背誦成語辭典,對唐詩宋詞也相當著迷,即便現在海馬迴嚴重損毀,能完整背誦的沒幾首,但對文字的審美品味也在當時有了美好的開始。
小說家畢飛宇說,詩歌靠背誦、講解是沒用的,主要靠把玩。回想以前國文課本要背注釋,照本宣科老師的說文解字,平日小考還得寫的一字不差才能滿分,想來真是扼殺思考的靈魂。無論古詩詞、現代詩,甚至繪畫,年紀愈大愈有這種感覺,當中似乎不存在懂不懂的問題,而是靠把玩、回味、書寫才得以反芻,除非你要當一門學問專職研究,因為這些詩歌繪畫可以繞過語言符號,配合當時的心境,直達懵懂的初心。就像有些現代詩、當代藝術、實驗電影,如果閱聽當下能被文字語境、畫面張力所打動,並迴旋在內心形成一股力量,他日回想悸動猶在,對我來說,這就是藝術存在的價值。
留白,是為了讓他人的想像來填滿,尤其藝文,解釋多了便顯無趣,它們就像心智上的樂高玩具,100個人可以有N次方的玩法與解釋。尤其詩這種文體,用最精簡的詞彙,表現最純粹的精神境界,同時講求意象、美感、節奏、境與靜。魯鈍如我,至今只能遠觀欣賞還領悟不出其中深意,但每回讀詩總能帶來幸福感,頗有王維「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的恬靜自得。
*圖:日本畫家Itou Shouha 伊藤小坡(1877-1968)
文章來源:DiDi文字詩流域 (已授權)
作者介紹: DiDi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