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我邪惡,故我在-驚魂希區考克!  

【作者:DiDi

今天又混進校園當偽學生了(嘿嘿)!教授介紹了希區考克1960年最轟動的驚悚片《驚魂記》(Psycho),那一幕女主角在浴室被亂刀刺殺、驚聲尖叫的經典畫面,不僅開創了新的蒙太奇,更影響了後輩好幾代導演,包括法國新浪潮大師楚浮與高達,還有西班牙鬼才導演阿莫多瓦,無不視希區考克為「作者電影」之父與精神導師。楚浮成名後還曾遠赴美國訪談這位恐怖大師,一部一部電影跟他談,簡直崇拜到無以復加(這段經歷在紀錄片《楚浮與高達》有介紹)。

說到《驚魂記》浴室謀殺的短短一分鐘,不見任何尖刀刺肉濺血的畫面,只憑音效、女人尖叫與一連串亂刀刺殺(多角度的攝影鏡頭切換,強調兇手的狂暴與異常人格)的快速剪接營造恐怖感。鏡頭特寫花灑傾瀉而下的水柱,被殺女人右手顫抖地拉下浴簾,縱身前傾癱在浴缸,然後跳接到浴缸的「圓形」排水口(如漩渦般的血水),此時畫面dissolve女人倒在地上「圓形」的瞳孔特寫,在此,希區考克示範了一場影史上的完美剪接(他的運鏡實在好得沒話說,很多鏡頭都是從罪犯的角度出發的)。

關於蒙太奇(Montage),導演、電影評論家普多夫金(V. I. Pudovkin)有句名言:「電影藝術的基本就是剪接。」其實蒙太奇跟20世紀早期藝術家所實驗的「拼貼」藝術類似,差別在於蒙太奇是將影像與聲音壓縮,用畫面的跳接來說故事。

 

走筆至此一定得提一下這位西班牙導演路易斯・布紐爾,年齡與希區考克相仿,他24歲離開家鄉到法國學電影,當時巴黎正是超現實主義的天下,藝術家深受佛洛伊德理論的影響,於是1928年他與西班牙鬼才畫家達利合作,拍攝了第一部實驗性電影《安達魯之犬》(An Andalusian Dog),本質上不脫拉丁美洲魔幻寫實,藉由電影暗喻手法,對資本社會和宗教勢力提出批判。片中多重拼貼、組構的畫面情境難以詮釋,完全是創作者自由心證的產物,但也正因如此,反而激盪出無限的想像空間。

《安達魯之犬》沒有故事主軸,而是一些夢境的集合體,實驗性質濃厚。其中最知名的橋段―「用剃刀割開人眼球」,如同希區考克《驚魂記》的浴室謀殺,已列為影史經典。它的蒙太奇手法如下:

(畫面1)男人磨刀霍霍
(畫面2)女人的臉、眼部特寫
(畫面3)夜空中一朵烏雲橫過月亮
(畫面4)一人手持剃鬍刀橫向割裂一女子的眼球(其實是牛眼)
(畫面5)眼球破裂的特寫……

將看似不合理、不相關的事件拼貼在一起,表面上毫無邏輯可言,但這種荒謬感卻迸射出無比強大的力量。你說它是恐怖片也好,你解讀它是父權沙豬也罷,又或者是潛藏每個人內心無以名狀的壓抑與矛盾…就像畢卡索的立體派畫作,允許用不同的視點看電影。無論如何,布紐爾與達利的前衛創舉,打破觀眾習以為常的眼睛,讓我們重新思考另一種敘事可能。

 

如果你問我為何老愛看老片、老書、喜歡老派作風?因為這些經典是一種探索知識的源頭。如果你不了解之間的來龍去脈,又怎能入內一窺堂奧、享受打通任督二脈的樂趣呢?為此,我們要讀經典,沒有理由。

【後記】

有部法國電影《六個大師的童年》其中一段就是希區考克的童年故事,我們可以從這部片大致了解這位恐怖大師為何如此驚悚。他塑造的殺人魔大多都是表面斯文陰柔,完全與兇手形象悖離的角色設定。這部片中還提到了瑞典大師英格瑪・柏格曼,有興趣了解的朋友可以一看究竟喔!

 (以下摘自藍祖蔚影評)希區考克從小愛看戲,特別仰慕劇場女伶,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於是有了青春的夢遺,他不敢告訴母親,只能偷偷洗淨衣褲與手掌。偏偏,母親對兒子的一切都非常嚴厲,一方面要求兒子要固定向他懺悔告解,不能有道德上的瑕疵,一方面又緊盯著兒子的成長細節,既然兒子不曾告解夢遺的秘密,她就把兒子迷戀的明星相簿全數拋進了火爐,那一剎那,母親像極了威權的惡魔,兒子只能流淚,不能抗爭,對照《驚魂記》的劇情,這段童年往事簡直就成了《驚魂記》的翻版。

 


文章來源:DiDi文字詩流域 (已授權)
作者介紹: DiDi


作者相關文章



天使雙貓


被愛,遠比愛人幸福


活出自己的漂亮


自由的幻影


六十億分之一的 Soulmate


小津的燻鮭魚茶泡飯


ChatGPT 超完美情人


情婦


我的 Oreo 小歐巴


那只丟失的小珠包


刁蠻公主與歐小弟


家的模樣


藝術治療


老兒童的兒童節


我的 Luna 小蠻妞


歡迎我家的月光公主


台南的町家


愛畫畫的美少女:寶釵與惜春


幸福系小甜點


夏目漱石之妻的玫瑰人生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