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法國電影新浪潮之三文八卦  

【作者:DiDi

法國新浪潮把攝影機帶到陽光下,輕快走在大街上;用16釐米底片,讓片場裡的大明星走入尋常百姓家。從此拍電影就像寫作,電影不再需要一個結構分明的敘事,故事結局也可以是充滿想像的開放空間。手持攝影機的輕巧,跳脫以往各種華麗的推軌或升降鏡頭,運鏡更隨興奔放,流動著自由開放的青春氣息。

如果你曾看過高達《斷了氣》,對於片尾珍西寶突然轉向鏡頭面對觀眾的畫面一定印象深刻。在傳統的電影裡,觀眾就是觀眾,演員們自顧自地在鏡頭景框裡上演「楚門的世界」,觀眾彷彿是偷窺者。然而,高達卻打破這樣的模式,不斷用一些手法告訴觀眾「我們正在演戲」,請不要「入戲太深」。

最會玩這種「後設」手法的當屬我的偶像伍迪艾倫了,他常在自己的電影裡突然跳出來跟觀眾說話,提醒觀眾「這一切都是戲」,瞧他最知名的紐約三部曲之一《安妮霍爾/Annie Hall》,不僅用分割畫面來呈現不同時空的違和感,巧妙呼應對話之間的連結性,對白更處處充滿機鋒的幽默,一種屬於紐約知識份子的傲慢與神經質,讓人看了相當過癮、笑聲連連。

高達、楚浮是開創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先驅,關於新浪潮的由來,曾在臉書某粉絲專頁Subterranean Village Vanguard, Homesick Blues看過這麼一段妙聞,大意是:

某天,高達拿了剛拍好的電影去找法國導演梅爾維爾(Jean-Pierre Melville)說:「我拍了一部超爛的電影,幫我看一下吧」。梅爾維爾和高達好容易看完後,說:「這電影的確很爛,而且爛到不行。不過不用改,這會蔚為一種風潮」。後來,高達還真的把它放給全世界看,而電影的名字就叫作《斷了氣》。從此,手持攝影機所創造出來的粗糙風格,晃動不清,就成了一種藝術片的代名詞。喔,不,更精確地來說,他們還給這種類型的爛片一個高雅的學名:「法國新浪潮」(French New Wave)。

雖然我不是頂愛法國新浪潮電影(楚浮除外),但這兩位大師的開創性格以及對電影的貢獻,還是要向他們行注目禮。這些先行者帶我們看到了麥田上的黑鴉、燃燒的向日葵、流動的星空…這世界充滿各種可能,正等待著一雙雙發現的眼睛。

 

*圖:高達《斷了氣》劇照

 


文章來源:DiDi文字詩流域 (已授權)
作者介紹: DiDi


作者相關文章



天使雙貓


被愛,遠比愛人幸福


活出自己的漂亮


自由的幻影


六十億分之一的 Soulmate


小津的燻鮭魚茶泡飯


ChatGPT 超完美情人


情婦


我的 Oreo 小歐巴


那只丟失的小珠包


刁蠻公主與歐小弟


家的模樣


藝術治療


老兒童的兒童節


我的 Luna 小蠻妞


歡迎我家的月光公主


台南的町家


愛畫畫的美少女:寶釵與惜春


幸福系小甜點


夏目漱石之妻的玫瑰人生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