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非常林奕華-恨嫁家族  

【作者:DiDi

不騙你,那種身心的無重力狀態,真的就是這種感覺。

每回看完舞台劇,深夜獨駛在寂靜的台北街頭,漫步在雲端的飄飄然與悸動,總讓我想起張愛玲短篇小說《色,戒》裡描寫的一段:

下了台她興奮得鬆弛不下來,大家吃了消夜才散,她還不肯回去,與兩個女同學乘雙層電車遊車河。樓上乘客稀少,車身搖搖晃晃在寬闊的街心走,窗外黑暗中霓虹燈的廣告,像酒後的涼風一樣醉人。

只不過,吹拂在王佳芝臉上的涼風與細雨,這回換成了汽車音響傳來的醉人音樂,舞台上的戲已落幕,但台下的我還捨不得卸妝。

元旦假期到國家戲劇院觀賞香港導演林奕華的《恨嫁家族》,十三場戲情節緊湊,每一場戲的安排頗有巧思。劇作家黃詠詩的原創劇本相當精彩,對白犀利字字珠璣,緊扣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與情愛觀(某些對白有點成人限制級,但辛辣中不失幽默)。特別的是,以往舞台劇常見的布幕換場、燈光設計、多媒體投影…在林奕華這齣戲裡均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再簡單不過的偌大空景,只有一個大檯子、幾張椅子,全憑13位演員和精彩劇本盡情演出。但不知是導演的個人風格,還是香港的快節奏所致,個人覺得演員們的表現有點太放,如果情緒能再收回來一點應該更完美。

不敢愛、不能愛、不會愛、不懂愛…「愛」這個字,多難哪!但為何世間男女「死了都要愛」?不淋漓盡致不痛快?還要愛到「一分一秒美到淚水掉下來」?因為有了愛,什麼都可以是微笑,心裡、眼裡、空氣裡都是她/他,只想為對方而活。「愛」這個字,多好啊!很開心在新的一年,從這齣戲的愛情辯證中重新思考愛的真諦,讓2016有個美好的、愛的開始。

*「我恨故我嫁,我嫁故我恨」導演說法,何謂「恨嫁」?

「恨嫁」是廣東話,廣東人用「恨」代表強烈的渴望。「恨嫁」作為俚語,暗示的是渴望結婚的女性,可以連對象也沒有。

「恨嫁」在這部戲中是個比喻,它標示這種焦慮背後的元兇:被認同,而且是被很多很多不認識、不關心、不愛自己的人所認同,在這份渴望背後,則是害怕-害怕被別人拒絕。

但,一個根本連對自己可能都不認識的旁人,為何能構成「我」的自我危機?為何別人覺得「我」應該是怎樣的,我就真要按照他們的準則與期望規劃人生,實現自我,為嫁而嫁,為娶而娶,為成功而成功,為被認同而不先找出認同是什麼一回事?

「沒有人不恨嫁,只是對象有別」

得不到認同的結果,可以是把自我扭曲,把內在的焦慮外化成感覺受到逼害,然後化成恨,尤其自恨。自恨的人特別重視別人的眼光,因為自信強弱與自我直接有關,一有風吹草動,自恨者馬上把自己放在受害人位置。歸根究柢,還是不相信自己可以精神獨立。

沒有人不「恨嫁」,只是對象有別: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權力象徵,無邊幻想。雖然明知道「得個恨字」,總比接受「愛的無望」好。

哪裡是「恨嫁」,根本就是恨自己,恨自己不敢去愛,沒有能力愛。「愛,是不可能的奢侈品,你不配得到。」

「自我」是人生中最寶貴,是人生發展上的重要基石。然而,婚姻本身又存在「放棄自我」的成分在裡面。一段婚姻最重要的條件應該是「愛」-如何能夠在兩個人不可能只存在一個自我的時候,也有一個平衡,能夠彼此尊重,彼此讓彼此想做的事情,在完成的同時也甘於犧牲。在得和失,收跟放之間,做到互相扶持,這十足仰賴我們對於「自我」的成熟度。

「大故事是一個框架,小故事才是營養所在」

每個人物在某些篇章忽然從某件小事或經驗的折射中體悟一些什麼,那種閃亮的片刻,就不是說教。

「原創的挑戰」

原創與改編不同的地方在於,改編是取材原著中耳熟能詳的情節、橋段、人物,把過去朝代的他們搬到現代來的時候,必須找到一個比較曲線的關係,而不是直接的。但原創劇本《恨嫁家族》就是發生在當下,發生在一個你和我,我們共同歷經的時代與社會文化裡。所以從某一個角度來講,它是更難的:原創必須讀懂現代,現代的現在,也就是當下的自己和當下的時代之間的關聯性,而這才是對於編劇及導演最大的挑戰。

 

*編劇黃詠詩的話(摘錄)

–相較於「怨」,「恨」就高貴得多。「恨」好玩的地方,是可以「懷在心」的。可以藏,可以露,可袖手旁觀,又可殺人於無形。而膚淺的怨,只是可悲的情感暴露狂,好像身邊所有人都欠了她似的。很趕客。

–我把自己所有階段的感情、溫度的高低、情感的濃淡、各種反應的後知後覺,儲在我的資料庫,然後把觀察到別人的,也儲起來,最後拿出來整合。橋段可以假,感情一定要真。

–遇到一個肯將妳推到limit的人,禍是表象,福從中來。

–與林導演合作無間的佈景設計師陳友榮急病過世了,導演為了紀念他,索性不要佈景,在空台中演出。

–有時我想,像(林奕華)導演這樣精采的創作人,死一個就沒一個,找個繼承的也沒可能。恨只恨他生在香港,這個地方對他不夠好。

這話是我說的。

–劇中三妹和中提琴手的一段對話中,談到「沒有人不喜歡音樂」時,中提琴手舉了一個「馬勒A小調四重奏」的例子:四重奏中的第一小提琴是明星,第二小提琴說明提升明星的層次,大提琴負責穩住中心,而我(中提琴)就去圓潤他們,豐富他們的生命。聽到這裡,三妹哭了,說:「我在這個家,就是這個位置了。」

 


文章來源:DiDi文字詩流域 (已授權)
作者介紹: DiDi


作者相關文章



天使雙貓


被愛,遠比愛人幸福


活出自己的漂亮


自由的幻影


六十億分之一的 Soulmate


小津的燻鮭魚茶泡飯


ChatGPT 超完美情人


情婦


我的 Oreo 小歐巴


那只丟失的小珠包


刁蠻公主與歐小弟


家的模樣


藝術治療


老兒童的兒童節


我的 Luna 小蠻妞


歡迎我家的月光公主


台南的町家


愛畫畫的美少女:寶釵與惜春


幸福系小甜點


夏目漱石之妻的玫瑰人生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