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費里尼與尼諾.羅塔的馬戲團藝術  

【作者:DiDi

只有透過虛構,在想像中馳騁,才能重塑隱喻中的現實。看完費里尼的《阿瑪珂德》(義大利文:《我記得》1973年)這部自傳色彩濃厚的電影,對大師的景仰更加五體投地。電影以20世紀30年代為背景,描繪一個義大利的濱海小鎮(費里尼的家鄉里米尼)在一年之間所發生的生活片段。全片充滿費里尼式的幽默,節奏明快且精煉,洋溢著義大利人的活力喧鬧與樂天知命。雖然沒有明顯的敘事軸,但在大師豐富的想像力中幻化成無數躍動的線條,眾多小鎮人物的形象活靈活現,極富生命力,既溫情又詩意,懷舊得很迷人。

這部1973年奪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電影,無論拍攝手法或表現形式毫無過時之虞,有些手法在當年更是創舉。特別的是片中提到當時的社會背景,二次大戰前後全民崇拜法西斯主義的年代(若對費里尼稍有了解,便知他對政治中立,甚至厭惡)但他選擇用淡淡的諷刺和幽默軟化了一切,擺脫意識形態的束縛,重現純真年代對自我的探索、對人性的勾勒,喚起人們心中那段逝去的青春,進而得到情感的共鳴、心靈的慰藉。

談到費里尼的電影,就不能不提到這位義大利電影配樂大師尼諾.羅塔(Nino Rota 1911-1979)。在費里尼的24部電影裡,和尼諾.羅塔合作的作品就佔了19部,直到尼諾.羅塔辭世為止,包括廣受歡迎的《8又2分之1》、《阿瑪珂德》。尼諾.羅塔的音符本身就會說故事,總能恰到好處地配合情節發展和場景的情緒,足見兩人相知相惜的默契。

費里尼出生於義大利濱海小鎮里米尼,從小就迷戀馬戲團,被廣場上嘆為觀止的雜耍魔術、白麵小丑誇張逗趣的表演深深吸引,這些都成為他日後藝術創作的養分。就某個層面來說,費里尼的電影藝術就像是馬戲團藝術,他總是把電影搞得跟馬戲團一樣熱鬧無比:光怪陸離的劇情、天馬行空的想像、嘉年華式的歡樂、劇場感濃厚的演出形式…這些創作元素到了作曲家尼諾.羅塔手中,就幻化成叮叮咚咚、熱熱鬧鬧、懷舊又詩意無比的旋律,完全掌握了費里尼的精髓,真誠、樸素、寬厚、自由,影像與音樂相得益彰,既鮮活又神妙,難怪費里尼心懷感恩地說,尼諾.羅塔就像是老天派下來幫助他完成電影的禮物。

費里尼向來不深奧、不賣弄;他很有人味、很敦厚溫情;他非常直觀、非常原創,運鏡流麗如詩;他用自由穿梭的想像力取代蒙太奇,取材現實的靈感然後綻放出燦爛的火花。每回看他的電影都能得到極大的滿足,他是影迷這生的幸福。

 

*回味一下兩位大師攜手合作的《8又2分之1》

8½ theme – Nino Rota

 

 


文章來源: DiDi文字詩流域 (已授權)
作者介紹: DiDi

 

 


作者相關文章



天使雙貓


被愛,遠比愛人幸福


活出自己的漂亮


自由的幻影


六十億分之一的 Soulmate


小津的燻鮭魚茶泡飯


ChatGPT 超完美情人


情婦


我的 Oreo 小歐巴


那只丟失的小珠包


刁蠻公主與歐小弟


家的模樣


藝術治療


老兒童的兒童節


我的 Luna 小蠻妞


歡迎我家的月光公主


台南的町家


愛畫畫的美少女:寶釵與惜春


幸福系小甜點


夏目漱石之妻的玫瑰人生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