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一個初學者的小小攝影心得  

作者:Applepeel

20111211

說是初學者,絕對不是矯情,請往下看:

在一年多前,好友 Brian(他是一個很棒的婚禮記錄者,有興趣的朋友請進部落格:http://www.museimage.tw/)帶我進入單眼的世界,讓我看到了一種不同於以前的影像表現,開始進入我的單眼世界。

似懂非懂的我,一味追求大光圈,就亂拍、亂亂拍,每張散景都比淺的,常常都是左眼清楚,右眼模糊,還很爽這樣,以為只要是迷朦的散景就是好照片,完全浪費了450D及50/1.8的功能。

直到今年五月,一位好友推薦我看日本電影--現在只想愛你。從此開啟了我對底片機的興趣,當然我的第一台底片機就是跟劇中靜流(宮崎癸)一樣的--Canon AE-1。

20111212

20111211

20111203

我的攝影學習之路ing….

什麼都不懂,連如何打開底片室裝底片都不會,我的攝影之路這樣開始的~

我只能在工作之餘,儘量拍,但我的量可能是別人的好幾倍,早上起床我拍,開車我拍,走路我拍,吃飯我拍,睡前我也拍,無時無刻都在拍,晚上睡前爬文、爬圖,沒上過攝影課只能靠自己,很多前輩的格子,我都造訪過,其中不乏熱心的格主,對於我的蠢問題也都願意回答,真的很謝謝大家。

如果攝影是工作,當然不能像我這樣搞,因為我不是靠這吃飯,所以我有時間慢慢來,靠這吃飯就得快速了解相機、鏡頭特性,每個人的選擇跟方式只要符合自己要的就可以,也沒誰一定對或錯,也許我比別人多了一些樂趣,每顆老鏡特性都不一樣,都需要拍個百張以上才能有個大概,我又懶,特色是什麼?MTF落在哪裡?等等,也無法每顆查,只好邊拍邊調整,但這樣的過程,可以讓我專心在駕馭鏡頭上,也因為在按下快門的同時,不會有PS、LR…等軟體的名字跑出來,所以我只能認真一點拍,因此,大部分在拍照的當下我就已決定相片要什麼方式呈現,彩色就彩色,黑白就黑白,就像拍底片一樣,也許套機身模式,也許調調對比,飽和,鋭利度等等。不過,在數位機上還得了解LCD上看到的跟電腦上或洗出照片的落差,LCD是會騙人的,在LCD上看起來每張都好漂亮,結果回電腦沒一張能看的,比比皆是,這點也是相機廠的陰謀。

20111208台北。淡水。有河book

20111210。勤美誠品

至於後製,我不排斥後製,好攝影師是必須具備後製能力的,修圖我也會修,只不過愈來愈懶,最主要是我後製能力極差,往往好好一張圖會被我修到四不像,所以我的相片後製的比例很低,而且大部分還都模式套一套而已,我的圖也不像別人可以很漂亮,至於以後,搞不好我會修的比別人還兇也有可能!但現階段的我只能這樣,所以還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
20111211
 
20111209

訓練自己的過程,常常二、三天都將光圈全開拍,或者夜拍、或者街拍,想到哪就拍哪?沒有設限,自己高興就好,當然失敗的、難看的、慘不忍睹的也一堆(又笑…..),特別說明一點,大部分都教人如何拍出好照片,沒人教如何拍出爛照片,我得自己試,利用試誤法來增加經驗值,沒拍過爛的哪來好照片?

其中也會有朋友告訴我這裡如何?那裡又如何?我全聽,反正照他的方式拍一下也不會死,搞不好會有新的體會,我也不排斥任何的風格,lomo、底片、數位、黑白、彩色、濃到不行的、輕輕淡淡的,只要是好照片我都喜歡看,用什麼也不是重點,幾百塊的底片機也能拍出有張力、有FU的照片,用現代鏡、L鏡、G鏡…..我也覺得很棒,只要每個人自己喜愛的器材都是好器材,你愛老鏡或不愛,也跟攝影本質無關,只要願意,大家都可以交流、交流。

20111203

20111206

我也不是不愛高貴器材,如果有人要借我Leica,或5D2,我半夜爬也爬去拿,。我也不是器材控,如果我是,應該會有M6或5D2或Leica 1.4/75或愛展能才對(當然以後會不會收很難講(笑…….)我這些老鏡,每顆都有傷,有的鍍膜刮到,有的斑點一堆,還有一顆沒光圈環的,外觀則每顆都是傷痕累累,我也照收,就像前面講的,我有樂趣。

這張有修過 ⬇(這顆 Carl Zeiss Jena Sonnar 3.5/135 MC 沒光圈環,新台票$200元含運)練習

另外,數位機身接老鏡要突破的就是–只能手動對焦。

這點我到覺得是習慣問題而已,我已經忘了有多久沒用過自動對焦了,某些程度來說,手動對焦還比自動對焦快,否則那些拿Leica的如何抓街拍?這個以後有機會再聊。

20111210。勤美誠品

20111211

從五月底狂買底片機後,十月就賣掉一大堆底片機及鏡頭,賣掉那些實在是因為系統真的太雜了,無力將每台都好好的拿起來拍,只好整合整合。

現在就這樣(還有兩機兩鏡在外流浪…)

20111212

我也曾經疑惑過,我到底在拍什麼?拍照的意義在哪?但現在又找到愛,一種分享的愛

20111208台北。淡水。有河book
 
技術可以練,重點是在對人文的素養,週遭環境的敏感度這才是要下功夫的地方。
我愛底片、也愛數位。
我想拍出花的表情,人的情緖,食物的溫度,枯木的堅忍,花草告訴我四季的變化⋯⋯
 
也許一輩子都達不到,但總算是有目標。

20111130

(以上所有圖片,除了註明那張外,其他無後製JPG直出)

我的一點小小心得分享,每個人不一定相同,如果有幫助,就參考參考,沒幫助就當網海的一文吧!

今天,請拿起相機,燃燒你的攝影魂,去拍拍照吧!

Camera:NEX5

Lens:很多顆,忘了,都是老鏡

附上我的練習筆記

**本文同步刊登於竹林里的蘋果皮及智邦生活館**

 

 

 

 


文章來源: 竹林里的蘋果皮applepeel (已授權)
作者: Applepeel

 

 


作者相關文章



收納也能很有型!三個收納美學把機能藏進風格設計裡


【哎!早知道…EP5】 兩間住宅合而為一好麻煩?有過初次裝修好經驗,第二間雙拼宅也能安心交給他


單層大器 × 複層藝境,奇逸設計演繹豪宅的經典質感


單身、小家庭必看!自炊族、輕食族的3款社交型餐廚靈感


裝潢完還是差一點? 3 個軟裝設計關鍵鋪墊夢幻歐宅最後一哩路


量身訂製的豪宅藝術,330坪居所演繹優雅大器


從玫瑰天花到庭院泳池,星葉設計展演豪宅多重表情


【哎!早知道…EP4】 可靠的裝潢設計師怎麼找?與其花時間爬文比較,參考朋友經驗、找到有共鳴的設計師才正確!


小坪數也能住的超療癒,20 坪以下空間的巧思運用與放大術


2025豪宅設計未來趨勢|台灣十大豪宅高訂奢華新高度,繽紛設計定義頂級生活美學


5大QA解答舊屋變潮宅!4間老屋翻新裝修實例,找設計師做這些,新家原地封神?!還有替代方案省預算~


開放式中島與多功能餐桌,從烹飪到聚會讓廚房成為家的舞台


〔開箱影片〕23坪奶茶色自然風格宅,裸樑設計及格局改動變出小臥榻讓新成屋更有魅力


電子衣櫥是智商稅還是生活必備?入手前必看優缺點&挑選指南,讓你一次搞懂電子衣櫥到底值不值得投資!


什麼是日式生活美學?不只是裝修上的視覺風格,而是以細節建構五感最佳體驗


從自由到自然,從閱讀到靜心:日作設計的5個空間提案,不只是住,更是療癒


退休不是長輩的專利!透天別墅&單層住宅X祖厝改造、老屋翻新、度假別墅,4 種設計描繪多元退休生活


設計師度假宅化身「親子移動城堡」!彈性隔間串起小家庭日常,蟲點子創意設計奪下 2025 TID台灣室內設計大獎居住空間獎!


家的溫度,來自一份貼心的陪伴!九日設計以溫暖初心實現屋主對家的想像


收藏控的天堂!我全部都想要|20坪中古風 x 復古家具交織出特色選物藝廊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