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被「害怕」包圍!?勇於面對自我改變現狀  

作者_退休好幸福,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誠實地問問自己:有沒有被「害怕」包圍?害怕被人拒絕、害怕犯錯失敗、害怕別人的眼光、害怕改變、害怕失去、害怕死亡失落。

 

認識何為「害怕」

有趣的是,勇氣的核心就是「害怕」,亦即我們對危險、失敗、失望的回應。

02_03_336_01_water

1. 「害怕」時會想要「控制」

當我們感覺害怕的時候,就會想要自我保護。最常見的保護方式包括:自我控制或是掌控他人。

我在諮商的過程中發現,很多人的能量都花在「自我控制」,每件事情都要預先做好規劃,試圖掌控未來的發展。

有些人是做事情的順序必須完全符合自己要的,不能有一絲一毫紊亂,不然就要花很大力氣重新安排。有些人則是所有的細節都要很清楚,為了記錄每個細節,自然要花很多時間。也有些人是物品的排列順序都要整齊劃一,衣服要分不同的顏色放置,碗盤要從大排到小,不能忍受任何失控。

除了控制自己,更辛苦的是掌控他人,期望別人每件事情都跟自己回報,規定別人按照自己的做事方式,要求別人遵守自己的規範,甚至想要掌握別人的行蹤。

2. 「害怕」隱藏著「敵意」

「害怕」也常常隱藏著「敵意」。當我們不安時,常常會忍不住跟別人做比較:「別人有我沒有,怎麼可以?我一定要比他更厲害。」

「比較」和「競爭」的背後,其實躲著「破壞性的感受」。工作時受到「比較」和「競爭」驅使的人,會特別執著於追求「豐功偉業」、期盼自己「一枝獨秀」,成為「與眾不同」的人。

最常出現的狀況是:「我的學歷比較好,怎麼可以安排我去做小嘍囉的工作,這樣不對吧?我要換部門。」或是認為:「我對公司的貢獻比其他同仁高多了,他們差我太多了,薪水當然也要比他們高才行。」

競爭心強烈的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渴望被人讚賞、被人認同,越是想藉由成功來克服不安,對失敗的恐懼就會越強。

3. 「害怕」會造成「停滯不前」

當內心害怕失敗,反映在行為上就會停滯不前。很多人恐懼陌生的事物,害怕以後要面對的問題比現在多,一想到未來困難重重,覺得自己沒有能耐面對,乾脆放棄算了。

02_03_336_02_water

當我們害怕出錯時,常常會跟別人說:「我不曉得要怎麼做,我可不可以不要做?」或是想要換別人來做:「可以換資深的同仁來做嗎?我可能無法勝任。」或是用過去的失敗經驗來拒絕接受交付的任務:「上次客訴,我覺得好可怕,讓我有不安全感,我很怕拖累大家。」

何以會認為自己是人生的失敗者呢?起源往往是因為從小不斷被灌輸某種破壞性的訊息:

「你不行啦,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你的動作那麼慢,我來幫你做比較快。」

「你缺乏判斷力,經驗也不足,所以要怎麼做,我都幫你想好了,你只要照著做就好。」

「你好可憐,從小爸媽就不在身邊,才會這樣。」

「我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最好表現好一點。」

「再不聽話,你就試試看!」

這些訊息都不斷在暗示我們:「你沒有辦法做好。」

現在我們需要靠自己的力量改變這種破壞性的訊息。勇於面對自己內心的糾葛,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當我們處在憤怒與恐懼中,自然無法區辨:這件事情,什麼是最重要的?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4. 「害怕」產生「沒有理由的焦慮」

很多人的生涯遇到瓶頸,探索背後的原因後發現,其實是內心渴望贏過別人,為了達到「贏過別人」的目的,就會變得很難做決定,也不敢冒險,因為做錯決定,就被別人說中了,也就代表自己輸了。

當「內心害怕」超過「真實危險」,就會變得很焦慮。「焦慮」是我們渴望追求優越卻感到不足的反應。當「害怕」大過「問題」,就會導致適應不良。很多人會出現「沒有理由地害怕、焦慮」。

這幾年的諮商經驗發現,有愈來愈多拒學或是抗拒工作的人。當我們沒有工作的時候,很自然地,就要依賴別人提供生活所需,這個行為意味著「社會情懷較低」,但是「自我興趣卻很高」。

02_03_336_03_water

倘若我們從小生長在過度驕縱寵愛,或是家人常常傳遞負面、敵意訊息,又或是缺乏愛與溫暖的環境中,「害怕」的情緒就會被增強,以致於長大後無法面對自己的生活任務,潛意識中我們就會運用各種方法讓別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譬如說,潛意識中我們會讓自己受傷:「我的腳受傷了,醫生說我需要時間休息。」讓別人有機會照顧自己。

諮商的過程中,很常聽到家長告訴我:「孩子沒有安全感,所以我要陪伴他,讓他有安全感。」真正的安全感是,即使家人不在身邊,仍然可以上學、工作、出遊。如果越陪伴越退縮,或許就要覺察「陪伴」裡隱藏著什麼讓人退縮害怕的暗示,令我們裹足不前。

5.「害怕」形成冷漠麻木

當我們被恐懼和焦慮淹沒,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有些人會躲在冷漠麻木中,對任何事情都表現出「無所謂」、「不要管我」的態度。人際互動的時候,常常會強調:「你們不要管我就好了。」或是表示:「你們就當我不存在好了。」

一旦跟周遭人的互動變得越來越冷漠,開始對別人抱持敵意,把別人的行為都做負向解讀,總覺得「別人不理自己」,漸漸地,對自我的關注就會越來越高,「關心自己」遠遠超過「關心別人」。

 

釋放恐懼與限制

在專業訓練的過程中,我們都需要接受心理諮商,探索自己內在的恐懼與限制。當我們了解自己的想法、情緒後,才不會把自己的議題投射到當事人身上,干擾諮商歷程的進行。

當自己成為求助者時,才知道求助的過程並非如此輕鬆簡單。光是要拿起電話預約,就在心裡掙扎許久,不斷想著什麼時候打電話比較適合呢?要怎麼開口呢?什麼特質的心理師適合自己呢?對方會問我哪些問題呢?

02_03_336_04_water

真的沒有想到,求助的過程會歷經如此大的掙扎起伏,需要下這麼大的決心。這個時候,心裡開始佩服當事人的勇氣:原來「求助」需要鼓起如此大的勇氣。

很多當事人都曾經告訴我,在踏入諮商所前,內心充滿恐懼不安,不知道會面對什麼樣的自己?是不是問題大到沒救了?人生還可能變好嗎?聽了他們的心聲,我也會回饋:面對自己就是最大的勇氣。

阿德勒認為,消除恐懼與冷漠最佳的解藥,就是「社群感」(community feeling)。因為當我們不認同自己的時候,也會不認同別人。如果我們可以心平氣和,好好跟自己相處,就能隨心所欲跟別人互動。

「不怕」,就從跟自己相處開始,勇於面對自己內心的糾葛,就是勇氣的表現。

 

★更多好玩訊息,請上《退休好幸福》

https://retire.hhh.com.tw/article/cont/1628

延伸閱讀

 大家都只是害怕「跨出第一步」
 為自己量身打造「壓力緩衝盾」
 化解「不甘心」,心理師4步驟擺脫情緒陷阱!

 


作者相關文章



2024龍年生肖運勢大解析


《桃色風雲搖擺狗》


《怪胎》


羅生門的真相——誰殺死了武士?


《消失的情人節》


逆瓣膜-人生如夢


無聲


拍謝少年– 兄弟沒夢不應該


適者生存樂團—破繭而出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承載在料理上的五味雜陳


Over Drive的首張專輯RIDE ON


沒有最終的告別,我們路上見


上溫柔的勇氣:蔡焜霖牢獄與思念之歌


《靈魂急轉彎》生命就是你正在做的一切


小白熊電台-我們只是蘋果皮


《脫稿玩家》一部真正為遊戲打造的電影


聚焦服務隱性障礙 締造美好生活


理周3⼒選股淘金術 5分鐘輕鬆掌握台股


綠地、文教純住風中路躍上5字頭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