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台灣不該再現垃圾山  

20年前,我在前一任職位工作時,曾負責一本環境專刊的企畫與報導,最後出版為《環境台灣》一書,一度是不少大學通識教育的用書。為了那本專書,我跑遍台灣各地,看見許多好山好水堆滿垃圾的驚悚與惡臭場景。 

80、90年代時,台灣經濟大好,許多人賺到財富後,會因為兩大原因移民。一是子女無法適應台灣的填鴨教育,為孩子移民;二是想追求更好環境品質,為提升生活品質而移民。那時候主跑環境新聞的我,訪問社會上有成就的人,不少人會如此形容居住的台灣,「每天我穿著漂漂亮亮,但一出門就塞車,空氣很差,垃圾堆滿地……。」  

1

之後,環保署在各縣市規劃垃圾焚化廠,垃圾掩埋場也引進現代化的衛生掩埋技術,從此垃圾問題逐漸從新聞版面消失。 

過去幾年來,台灣還因為資源回收與垃圾減量執行成效績優,成為國際標竿。兩岸大三通後,不少大陸知名企業家與各省市官員訪問台灣時,還指名要看資源回收廠與減量範例。大陸企業團體阿拉善有次組團來台,團員都是一線企業家,就曾觀摩台北家家戶戶如何進行垃圾回收、分類、如何不落地等,對台灣垃圾處理十分稱讚。

由於回收與減量成效良好,直到兩年前,還有不少焚化廠大喊「沒有垃圾燒」。這些焚化廠由公家委託民間經營,沒有垃圾上門,就代表要賠錢,大喊吃不消,甚至要退場。

誰能想到,不過兩年後,劇情卻大翻轉,近年來媒體上經常出現有些縣市的垃圾堆滿地,根本無處去。全台24座焚化廠滿檔或拒接外縣市垃圾。 

本期《遠見》總主筆彭杏珠、攝影副主編張智傑,走訪台灣八縣市,從文字與圖像,解析垃圾問題為何突然變嚴重,並提出解決建議。

        《新台灣之光100》強勢再版  

儘管台灣總是問題重重,但這塊土地還是美好的,自由多元化後的台灣,社會混亂,但仍有許多在國際上發光發熱的故事。 

2010年時,《遠見》在中華民國建國100年前夕,動員編輯部製作《新台灣之光100》專書。那是100位國際上取得榮譽的台灣人,共同特色是成功登上國際大舞台,在各自專業領域中得到國際認可而揚名海外。顯示台灣不是只有亂的這一面,還有善的、好的一面。 

隔年建國百年雙十國慶擴大舉辦,我在台北仁愛路上看花車大遊行,赫然在隊伍中發現「新台灣之光」列車,上面站著不少《遠見》報導的人物,顯示《遠見》報導影響力深遠。 

當時《遠見》只報導99個人。因為我們認為,這塊土利仍將孕育源源不斷的新台灣之光,因此埋下伏筆「第一百個可能就是您」。如今六年過去了,的確又有不少新台灣之光出現。 

《遠見》全面修訂新台灣之光名單,增訂新上榜人物,並拿掉一些舊名單。例如光2016年,體育界就有不少新秀,如旅日棒球名將陽岱鋼、在巴西里約奧運奪下一金一銅的舉重好手許淑淨、郭婞淳等。 

2017年剛要開始,讓新台灣之光鼓舞更多台灣人。

文╱楊瑪利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1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1月號


作者相關文章



追求!三一東林轉型成功的奧秘


什麼是法拍屋?金拍屋?銀拍屋?鑽石屋?


江淑筠個展《集合元素》:在瞬間火花中凝視永恆


以一破千 山川戰法教你看穿主力控盤手法


就諦與印度男神 一起關心緬甸地震


鬧4年案荒 中科盼到小宅案降臨


2兆美元的債務缺口要靠盟友 川普急 日歐中俄不急


用Pantone新色「奶油黃」 為居家注入活力!5個柔和舒適的輕亮美宅


D-DAY 90天偏多操作 90天關稅豁免 台股到處黃金股


賺夠你的可支配所得


失智症─高齡社會悲歌 慢下來 等等他們


強護盤 緩繳稅 穩民心


展望亞洲 大豐國小展南亞豐華


「利他」思維創造共贏 旭榮集團邁向第二個五十年


組成繪畫:在幻象與物性之間重構空間的繪畫實踐


記得,你看到的都是「樣品」!建商最愛用的預售屋迷魂大法


乘著愛與勇氣飛翔:「讓我成為你的翅膀」徵件比賽作品捷運亮相


陳明賢帶動新創 廣納有想法有作法的年輕人


台灣真心站在親美 美國給台灣親冷屁股


關稅股災 國安危機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