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音樂不會消失!古典與現代的跨界交流  

文‧蔡武穆

你可以跨界,但角色一定要清楚,做為一個演繹者,是詮釋作曲家的原意,困難的是打破自己原有的個性、執著。

十三歲,大家還是懵懵懂懂的年紀,國際鋼琴大師陳瑞斌已經飛到維也納追尋自己的音樂夢,十六歲在義大利拉赫曼尼諾夫國際鋼琴大賽嶄露頭角,不到二十歲就拿下五項世界音樂大獎,有「天才鋼琴家」、「天使手指」的美譽。

家裡擺放的舊鋼琴,成為他音樂的啟蒙。這台琴鍵高低不平的琴,本來是父親要栽培叔叔成為鋼琴家,卻無心插柳成為他兒時的玩伴,自彈自唱,玩出興味來。

相較於音樂科班的孩子被家長盯著練琴,陳瑞斌則是土法煉鋼,少了正統框架,多了點興趣和自由。

年少負笈歐洲 孕育日後彈琴養分

「音樂這條路,我有自己的想法」,十三歲,他揹起行囊,先後負笈維也納、法國、德國的音樂殿堂學習,最後拜師俄國鋼琴大師貝爾曼,十年不曾回家。

問他會不會想家?他毫不遲疑,當然會!最主要是電話費太貴,當時美元兌台幣一比四十,跟家人用郵件往來報告近況和生活瑣事,十年不曾間斷。

陳瑞斌還有個弟弟小他二歲,同樣到維也納學琴,身為兄長的他必須張羅生活一切所需,兩個人都是未成年,自己要找監護人,也要幫弟弟找監護人。

他每天看存款簿省吃儉用,生活費用、交通費、比賽費、各項支出等,精打細算,半年前就必須告訴家人手邊剩下多少錢,預估下半年的生活費用。

住的是三百年的房子,沒有衛浴設備、水管不通,彈琴還要兼修繕。起先覺得累,心裡嘀咕為何都要自己張羅,但他不曾後悔,經過這麼多生活細節,才深入了解歐洲人的文化生活,成為他日後彈琴的養分。

回歸歷史脈絡 譜出純正樂章

陳瑞斌說,德國人非常重視自己的文化,開口閉口都是奧匈帝國的歷史,不論建築、音樂、繪畫,乃至宗教,都不能跟歷史脫節,這也是為何所彈奏的每一個樂譜,無論是貝多芬、蕭邦、柴可夫斯基等,都要回歸到作曲家所處的歷史脈絡,不能隨興亂彈。

曾經有個亞裔的演奏者,手指在琴鍵跑來跑去,一聽就知道是亞洲人彈的。陳瑞斌在美國的音樂會場場爆滿,許多聽眾對他的印象不是只有華裔,而是小時候在維也納長大,才能彈出這麼純正的樂章,這多少與他在維也納的生活學習有關。

歐洲人生活很簡單,但對音樂很尊重,要去一場音樂會之前,一定會事先研究,了解曲目內容,並且穿著西裝赴宴,二、三百年來傳承的文化,他們再熟稔不過了,哪能掩蓋他們的耳目。

就好比西方人拉二胡,就是拉不出東方人的味道,那是一種詮釋的風格,是長久以來文化的薰陶。

放下執著 尊重原創

你可以跨界,但角色一定要清楚,做為一個演繹者,是詮釋作曲家的原意,樂譜就好像聖經,不是說愛怎麼彈就怎麼彈,否則他們會懷疑你的專業。

為了融入樂譜,還原作曲家創作的心境,他親訪作曲家的故居、墓園,深刻感受作曲家創作的環境,甚至翻閱手稿,與自己的彈奏一一核對。

陳瑞斌說,三、四百年前生活條件很差,為何作曲家能創作出流傳百年的作品,舒伯特一生窮困,過世的時候只剩下一雙鞋子,如何能有這樣的意志力,堅持這一生就是為創作而來?

「自己是演繹者,不是創作者,拿藝術來包裝自己,那不正確,除非自己創作,可保留自己的風格,但是要詮釋幾百年前的作品,就必須尊重原創」。

但是,藝術家都有自己的個性,要融入別人的作品,談何容易?很多自己的個性、執著都要被打破。

陳瑞斌說,三十七歲那年,他在彈奏上遇到很大的挫折,自己的個性很難打破,蕭邦和貝多芬的個性截然不同,你如何彈奏這兩人的曲子?更何況,歷史傳言,蕭邦最不喜歡的作曲家就是貝多芬。

他坦言,人很難放下執著,除非是遇到很深的打擊,或突然的劇變,「那純然是上帝給的,當你心境無所求,連執著的本事都沒有,那個境界自然來,突然間,你彈出沒有執著之後原來的你,你才會發覺,那個刻意的執著掩蓋了真實的你!」

親炙大師對藝術的堅持 啟迪人生

談及鋼琴大師貝爾曼,他心裡有說不出的感懷,每一次上課五個小時不間斷的彈奏,「他彈奏一遍,不會要求我跟他一樣,卻要求我跟他一樣的好」。

「他教我的東西是作曲家在想什麼、詮釋什麼,不是手指在琴鍵上跑來跑去、技巧性的東西」。

「從那時開始,我從小孩變大人」,陳瑞斌說,「他會給我三分鐘思考,要求我一次作到好,要我有辦法說服他」。

貝爾曼早年受到政治的打壓,五十歲以後才能到西歐表演,被禁錮在小小的圈子,只能在音樂中找答案,陳瑞斌說,「他是我學習的對象,不只是琴藝,更像是一個人生導師,在惡劣的環境下,如何保有對藝術的認知與興趣,持續走下去」。

他說,年少時在歐洲獨自生活,沒有父母親的陪伴,一路走來很累,乍看起來很浪費時間,但那並不是壞事,沒有這樣的經歷,台上被肯定的東西就是虛的、假的。

改編創作 以原創為基礎

難道只能重現曲目,鋼琴家不能有自己的創作?他說明,當然可以,但是必須基於對作曲家的尊敬和忠誠,以原創為基礎,不然都是假的。

包裝過的東西,歐洲人一定聽得出來,「我不會小聲的彈大聲、快的彈慢的,三十分鐘拉長為五十分鐘,那是個人主義,拿音樂來墊高自己」。

當然,他也彈奏一些跨界的東西,東方與西方的跨界、古典與流行的跨界,例如,2020年八月在台中偏鄉的演奏,就是自己改編創作,融合日本、廣東、客家歌曲的元素,成功吸引了不同的族群。

今年十月份即將在台表演作曲家江文也和蕭邦的曲目,就是東方遇見西方的概念,涵蓋閩南、客家、原住民,連電影的元素都拉進來。

擴大古典與現代的交流層面

他認為,西方流行音樂,八○%有古典的根基,台灣作曲家的古典根基沒那麼強,他現在所要作的,就是把古典根基放進流行音樂,提升流行音樂對古典的認同,擴大彼此的交流層面。

至於古典音樂能不能融入流行音樂,他說,要看融入到什麼狀況,新世代的音樂家或許還可以接受,但老一輩的音樂家則無法認同,覺得耳朵被破壞,連聽都不想聽。 近一年,AI橫空問世震撼音樂界,陳瑞斌坦言,AI影響創作內容,未來音樂要怎麼走,目前抓不到答案,可能三到五年就會有一個新東西出來,歐洲文化經過四、五百年的淬鍊,被影響的層面較少,其他文化還不能定論。但無論如何,可確信的是音樂不會消失,自己的下一步不會跟歷史文化脫節,二十歲時立下的信念,「離開地球之後,能夠為世人留下什麼」,會一直堅持下去。


作者相關文章



感恩世新的撫育


仲夏好眠! 3款擺脫濕熱涼感降溫夏日寢具 打造輕盈涼爽睡眠體驗


傳揚台灣契作、與人共好文化 微熱山丘帶你感受回甘的人情味


AI取代不了的工作


AI世代下的親子閱讀陪伴者─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推動共讀25年


GB200需求強勁 聯電組團搶攻先進封裝商機


願望可以被收藏!呂英菖打造沉浸式願望宇宙 願望卡無限公司正式開張


坐擁「小而美」生活圈 「富廣夢溪石」自住家庭首選


ART FORMOSA 2025 全面升級 重返展館 引領夏季當代藝術風潮


改掉5個NG習慣 讓空間乾淨一整年!


感謝僑教政策 讓我們有助人的能力


以善念為創業根本 達勝科技始終走在市場最前端


關稅大限到了 第3季操作策略


拆解主力控盤手法 台指期達人自創心法勝率逾八成


晨昏四季,在家喝茶


怕電費貴不敢開冷氣?台電認證的十大冷氣省電方法


《2025年最新》益生菌到底怎麼選?專科醫師這樣建議!


把「願望」化成卡片 傳遞溫暖與祝福


匯率、關稅大限、以伊戰爭衝擊油價 鎖定高毛利AI股


中東危機衝擊市場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