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讓孩子建立自我保護觀念  

小朋友的成長過程裡處處充滿危險,而從6個月大開始,他們漸漸有了感知能力,而到了一歲之後,開始會說話、走路,對身邊的人事物更是充滿好奇心,然而面對危險許多孩子們往往卻一無所知,因此,從小建立自我保護的觀念,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很重要的課題。

文╱郭珮綺 採訪諮詢╱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林宜正‧台北市私立浩恩幼稚園園長馬文華 攝影‧妝髮╱賓果邦尼 演出╱媽咪楊雅萌&寶寶石宇熙 部分照片來源╱達志影像

01

找對方法-DADDY、MUMMY DON’T WORRY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林宜正表示,自我保護與認知概念具有很大的相關性,若是要讓小朋友產生自我保護的意識,必須先讓他們和這個世界建立連結。

但以嬰幼兒而言,他們對於環境的感知能力比較弱,尤其是1歲以前的寶寶更是沒有辦法做到自我保護,因此,在這階段「家長」顯得特別重要,與其教導小朋友如何自我保護,家長更應該負起責任,循序漸進耐心並反覆引導他們建立自我保護的概念。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除了家長的責任外,孩子也應該在不同的年齡層漸漸建立起自我保護的概念,例如:當陌生人靠近想要碰觸自己的身體時,這時候要勇敢說不,甚至是大聲呼叫;或是當過馬路的時候要記得左右察看是否有來車,必須謹慎、注意安全;而在家中,除了家長要避免讓孩子接觸危險物品外,也應該設下規矩讓孩子知道,在家中不能奔跑嬉戲,以免撞到桌角。雖然這些問題看似簡單,但由於隨著孩子長大,活動範圍也變更廣,這背後的危險性卻不容小覷。

刺激感官‧探索世界

在新生兒的階段,寶寶只能透過聽覺與觸覺感受身旁的事物。漸漸的會開始透過把東西抓在手中或是放入口中等方式,開始擴張探索的範圍。林宜正醫師也提到,隨著發展的年紀去觸發他們對於環境的認知是很重要的。

2至3個月大的寶寶,是透過抓握和接收聲音的方式感受外在環境,因此家長可以透過不同材質的觸覺遊戲、玩聲音的遊戲和寶寶互動;4至6個月則是可以透過口腔刺激的方式,因此,在這個階段,家長可以逐漸嘗試多樣化的副食品,避免口腔敏感的問題發生;而在1歲的階段則是可以開始透過簡單的詞彙,增加認知能力,加深對周遭人事物的記憶。從孩子2歲開始,他們開始會透過簡短的字句表達想法,但這個時期的孩子,在口語、記憶發展上才正逐漸成熟,也因此他們只能記得部份發生過的事情。3、4歲的孩子,已經可以明確的表達自己的需求、與他人溝通,但在這個階段多是以自我為中心,較不懂該如何與人分享互動。除此之外,孩子也有強烈的模仿能力,但在對於自身身體的認知上,也已經處於可以明確學習並且描述器官的階段,孩子對於男女的性別會有不同的認知。建議家長可以從這個階段開始,帶孩子學習對於身體以及周遭環境安全的認知,或是學習對於熟人、陌生人、環境的警覺性。而處於5、6歲階段的孩子,則是個性養成很重要的一個時期,也會開始接納旁人不同的意見,這時,建議父母可以用不同的教養策略,來慢慢引導孩子。

02

分層教育‧很重要!

事實上,大部分學齡前的孩子學習能力強,模仿力也高。家長在這個階段不僅要耐心教導,也必須以身作則當榜樣,以防孩子仿效,留下不好的習慣。而當家長在對小朋友進行危機概念教育的過程中,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是很重要的一環。家長必須依據他們的身心發展以及特性,才能夠設身處地的替孩子建立正確且適合的自我保護概念。

2歲以前

孩子在2歲以前,他們已經開始學走路、探索世界,雖然語言發展尚未成熟,但事實上他們可以大致聽懂禁止的指令,台北市私立浩恩幼稚園園長馬文華表示,建議可以在危險的地方貼上禁止的符號,讓他們建立危機意識,而家長除了可以透過這種方式,也可以搭配嚴肅的表情,既可以有效讓他們了解其中的危險性,也可以讓他們在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2~3

在這個階段,孩子會對於身邊的事物容易感到好奇,遇到新鮮、沒看過的物品會想直接動手,這時候家長除了要時時刻刻跟在一旁,最重要的是,當孩子做出危險動作時,可以先帶離現場,並以嚴肅的口氣,讓他們知道事情的危險性。此階段的孩子好奇心強,相對年紀較大的孩子,外出時很難約束規範他們,常常在大人轉身不注意的時候,突然被玩具或是新奇的事物所吸引而溜走,因此,建議家長在外出時隨時叮嚀孩子,務必要緊跟父母不可以單獨行動。

3~4

3~4歲的孩子在語言發展和溝通能力上,已經可以透過句子來描述,這個時候醫生建議,當危險行為發生的當下,除了要以嚴肅的態度制止他們當下的行為並帶離現場外,也必須透過引導的方式教導,避免下次再做出相同的行為。相較於2~3歲的孩子,3~4歲孩子理解能力漸強,平時,家長可以透過繪本以及說故事的方式(例如:小紅帽與大野狼)教導孩子,在說故事的過程中,告訴他們事情的前因後果,替孩子以有系統的邏輯方式建立自我保護的概念。

4~6

隨著孩子年齡漸漸變大,表達能力越來越好,這時候的他們會開始產生自我意識,出現哭鬧、生氣、反抗、難以溝通的現象,這時候家長的態度顯得更加重要,必需嘗試以不同的方式,處理孩子的行為狀況。有時,適時以「冷處理」的方式,等他們先冷靜下來,再以溫和但堅定的態度,告訴他們事情的嚴重性以及可能造成的後果。建議家長平時在家可以透過拋出問題,或是以情境劇的方式,讓他們自己提出遇到危險時的解決辦法,家長也可以在討論的過程中,將更好的方式補充教導孩子,以溝通對話的方式一起討論。

CHECK!小地方開始

孩子對於抽象的警告,有時可能較難理解。建議家長可以在家中製作警告標誌,並帶孩子實際操作讓孩子了解,以便強化他們的印象。例如:在熱水壺貼上紅色的警告標誌貼紙,或者讓孩子實際看到熱水冒煙的情況,並告訴孩子「燒開的熱水壺很燙」、「熱水會冒煙,不能碰!」,接著可以再邀請孩子自己重複說一遍,這樣也可以加深孩子的印象。

CHEER UP!拒當溫室裡的花朵

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面對困難、危險,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是,必須讓孩子透過學習,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家長若是一昧擔心受怕,阻止孩子接觸外在環境,亦或總是替孩子解決問題,反而會降低孩子對於外在環境的警覺心,不僅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挫折忍耐力也會降低,甚至成為溫室裡的花朵,永遠長不大。

03

※原文刊載於2017年1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370期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文章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11719-0.html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作者相關文章



坐擁「小而美」生活圈 「富廣夢溪石」自住家庭首選


ART FORMOSA 2025 全面升級 重返展館 引領夏季當代藝術風潮


改掉5個NG習慣 讓空間乾淨一整年!


感謝僑教政策 讓我們有助人的能力


以善念為創業根本 達勝科技始終走在市場最前端


關稅大限到了 第3季操作策略


拆解主力控盤手法 台指期達人自創心法勝率逾八成


晨昏四季,在家喝茶


怕電費貴不敢開冷氣?台電認證的十大冷氣省電方法


《2025年最新》益生菌到底怎麼選?專科醫師這樣建議!


把「願望」化成卡片 傳遞溫暖與祝福


匯率、關稅大限、以伊戰爭衝擊油價 鎖定高毛利AI股


中東危機衝擊市場


2025年全球傑出僑生校友誕生


防颱措施做好了嗎?快確認8大必做防颱安全措施


《許願先生─願望卡無限公司》:把願望做成卡,讓魔法成為收藏


AI新十大建設


作帳行情升溫 台積電重返千元點火 AI台灣蓄勢衝


台灣在亞太基因定序產業鏈上不能缺席!基龍米克斯攜手NGS龍頭廠 打造亞太基因定序中心


「大和仰慕」坐擁藝文雙軸增值利多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