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生化人大集合 人機合體,另類奧運  

他們比的,不是誰跑得最快、跳得最高,而是誰最能透過科技輔助設備控制身體,處理生活一切大小事。

切麵包、剝開方糖包裝紙、開果醬罐、換燈泡,這些稀鬆平常的動作,對因車禍失去左手肘部以下的Robert Radocy 來說,卻是個難題。但在高科技幫忙下,他有了新的機械手臂,更在10 月初舉行的生化人運動會Cybathlon 中,拿下一面金牌。

3
Cybathlon可說是仿生界的奧林匹克(BionicsOlympics),參賽選手均為身障人士,他們使用已上市或是實驗室原型的人造義肢、外骨骼、輪椅等輔助科技進行比賽,你會看到選手駕著用肌肉刺激電極裝置的單車競速,還有如電影《阿凡達》一般的腦波控制比賽等。

機器戰警、鋼鐵人這些改造的機械生化人,總是被塑造成英雄角色,這項比賽也是如此?Cybathlon幕後推手、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Z)健康科技系主任Robert Riener卻說:「大家都被網路及好萊塢電影給寵壞了,而我們想讓人們看到生活中還存在的困難和挑戰。」

Cybathlon的最終目的,不是讓大家看到目前的科技有多酷炫,而是希望促進身障人士輔助系統的發展和技術交流,鼓勵更多輔助動力科技的開發,以幫助身障人士克服生活上的困難,讓更多人受惠。

■有愛無礙,學界、業界頂尖對決

Cybathlon的誕生,其實源自於2012年一項震驚各界的慈善行動。在摩托車車禍中失去右腿的ZacVawter,用意念控制機械義肢,在短短45分鐘內爬上美國芝加哥威利斯大樓(Willis Tower)103層樓。

這是美國伊利諾州復健中心義肢研究團隊所主持的試驗,使用的是「目標肌肉斷肢神經轉植技術」(Targeted Muscle Reinnervation, TMR),可將截肢部位的神經連結至其他可用肌肉。

看到這則新聞,研究電腦控制工程及輔助機器人的Riener開始思考:實驗室裡研發出的高科技義肢和其他設備,是不是也可以做到這種程度?於是他開始策畫Cybathlon,希望能讓身障人士運用科技的幫助完成生活一切大小事,同時替致力協助身障人士克服日常障礙的科技研發人員創造舞台。

經過4年籌畫,第一屆Cybathlon在10月8日於蘇黎世舉行,來自全球25個國家的66個團隊齊聚於此,其中既有頂尖大學的研究單位,也有世界知名的輔助動力科技製造商,共300位科學家、工程師、技術開發人員及身障選手,為此盛會厲兵秣馬。

大賽參照身障奧運規格,在容納7000多人的體育館舉行,包括6個競速項目:動力下肢義肢競賽(PoweredLeg Prosthesis Race)、動力機械手臂競賽(Powered ArmProsthesis Race)、動力外骨骼競賽(PoweredExoskeletonRace)、功能性電刺激自行車競賽(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Bike Race)、腦波控制競賽(Brain-Computer Interface Race),以及動力輪椅競賽(Powered Wheelchair Race),挑戰如何自行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雜務。

雖然上場比賽的都是身障人士,但Cybathlon跟身障奧運並不一樣。「身障奧運的舉辦讓身障人士的運動走進大眾視野之中,但是人們卻往往忽略了他們面對日常生活的掙扎,」右手裝上義肢的參賽者Kevin Evison說。身障奧運追求的是人類自己的表現,運動員只能運用本身的肌肉力量;但Cybathlon則追求科技與創新,上場的選手被稱為「操控者」(pilot),他們使用有動力而且多是剛從實驗室研發出來的輔助裝置,而真正較勁的,則是他們背後的科學家、工程師及技術開發人員。

■仿生科技,讓我們重新奔跑、起舞

例如動力下肢義肢競賽,截肢選手穿上最新的動力義肢,跑步穿越布滿石頭的坑地,還要端著盤子爬樓梯,而不能讓盤子裡的東西掉出來;在動力機械手臂競賽中,做早餐、晾衣服、填表格、玩電流急急棒,誰能在10分鐘內完成最多項任務就獲勝;功能性電刺激自行車競賽中,脊髓損傷選手完全依靠電流刺激腿部肌肉,來完成5圈共750公尺的環形跑道競賽。

最特別的是腦波控制競賽,選手戴上腦波電極帽,讓電腦進行分析和識別,然後利用大腦活動的特定模式,引導螢幕上的虛擬小人進行加速前進、跳過障礙物、翻滾過雷射等動作,完成任務的時間就是最後的成績。這項技術可以被設計來幫助身障人士靠腦部操控游標、輪椅,達到溝通、移動等目的。

奧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citius, altius, fortius),但對許多身障、甚至全身癱瘓的人而言,他們其實只想要能自己喝水、進食、梳頭、刷牙,自己處理生活大小事。對於使用輔具的人來說,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比高性能輔具設計有著更大的實際意義。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光是輪椅的使用者,全球就有6500萬人,Cybathlon的設計內容盡可能地接近日常工作,就是要證明與促進一件事:人體不應有障礙,有障礙是因為科技還不夠完美。透過競賽展示全球最新的仿生科技,希望能持續創新出更加人性化及智能化的產品,讓身障者再度擁有如同一般人的生活自由。

【文/方正儀】

(本文摘自《30》雜誌2016年11月號《2017年度計畫 找到你的人生黃金比例》
 


作者相關文章



AI永動機


台灣在EUV製程的特用化學擺脫美國技術有多難


如何避開新青安急凍危機?地政將軍關漢君:房市不會崩盤 但將迎來「15%修正期」!


星際之門 芝麻開門 OpenAI CEO台韓固樁 亞洲科技股大爆發


生活質感Level Up!小宅走道與臥榻規劃技巧


記憶體發飆


王惠鈞攜手博太生醫 開啟阿茲海默症植物新藥研發


轉角遇見就諦 看見人生美好風景


樑壓床、鏡子對床真的會招來壞運勢嗎?


2025國慶焰火在南投登場 縣府推接駁專車疏運人潮


用手語翻譯 打開溝通的門


800V升級潮 飆股大追蹤 電源技術大突破 2.3兆市值上位新局


3D IC搶2.4兆大餅


領略色彩繽紛 讓想像力高飛 70歲雄獅文具越活越年輕!


破框.建構—桃園結構技術論壇揭示建築安全新世代


Q4必追 8檔焦點股 一路旺到年底


坪數小沒關係!3招打造18坪日系宅


山海鎌倉 • 旅中隨帖


川習TikTok


用[微]預算 直[上]竹北門牌負擔得起的好品味 首選【微上】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