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舌尖》再飄香,讓台灣味更有溫度  

味蕾,埋藏了每一個民族文化基因最深層的符碼,一經觸動,很可能會掀起如蝴蝶效應的巨大風暴。2012年大陸中央電視台《舌尖上的中國》七集美食紀錄片,讓整個中國為之瘋狂,連台灣也受到影響。在當時第四集提及台灣的美味食材烏魚子,讓台灣2012年冬季的烏魚子價格大漲三成,成為陸客來台採購的熱門伴手禮。
6
精采七集 華人美食印記

《舌尖》對中國的影響更是餘波盪漾,只要提到的食材、廚具都瘋狂大賣,一些人的命運更因為舌尖翻轉。北京電視台知名《食全食美》主持人吳冰就表示,《舌尖》最受歡迎的就屬在鄉下製作黃饃饃的黃老漢,走紅之後,甚至被邀請到北京代言陝北美食,現在黃老漢已搬到北京,大家直接稱呼他「黃饃饃」。

央視美食主持人朱軼更表示,過去中國人其實愛吃但不懂吃,舌頭常被人工調味料、味精與極端味道如麻辣口味給麻痺。但看過這節目後,大陸人終於開始重視食材的味道。如今這股旋風再度襲擊中國,《舌尖上的中國2》(簡稱《舌尖2》)即將在2014年農曆春節在央視播出,一樣是七集、介紹令人垂涎欲滴的中國美食,還有連結在各樣食材與華人千百年來人與人之間動容的羈絆。

2013年12月,北京冬季百般蕭索,但大地蘊藏著來春的悸動,《遠見》透過管道,爭取到率先採訪《舌尖2》的內容,甚至早於大陸媒體。這時距離《舌尖2》的播出還有兩個月,七集分集的導演還困在剪輯地獄當中。即便採訪當下,也只有剪出兩支片花,一支是現在已發布的貢格爾河的華子魚,另外一支是還未發布的四川養蜂人,這也是央視首度透露《舌尖2》的細節。

皮膚黝黑的總導演陳曉卿一開口就彷彿哲學家上身,以磁性嗓音娓娓道來《舌尖2》的構想、亮點及各分集的精采之處。這次《舌尖2》特別著重一些特殊的食材。北京知名的美食家、三聯書局前總經理美食家沈昌文接受《遠見》採訪時,評論《舌尖1》的缺憾是沒有蒐集足夠多的奇特食材。而這樣的缺憾在這一次明顯補足了。

第一集〉時節
特殊食材與節氣的結合

例如,第一集《時節》中以「時間」為經,特別強調特殊食材與節氣的結合,包括了「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介紹許多「轉瞬即逝的食材」。例如雷筍,這是在江南的一種筍,只有打雷那4、5天會瘋狂成長,錯過就沒有。還有一種哭筍,在7月會長滿四川一個縣城,而這種美味不能做筍乾,只能吃時鮮。還有入過食譜百科《隨園食單》的「雁來蕈」,只有大雁飛來的時節才會長,外表雖醜陋,卻有天下第一美味之稱,蘇東坡晚年居住在宜興時,一再稱之「絕佳」。

第二集〉腳步
以空間為緯 傳遞各地文化

第二集《腳步》,以「空間」為緯,延展至港澳台甚至法國,透過食物在不同地區的演變,傳遞各地區不同的文化。例如烤製麵粉食物在新疆叫饢,蘭州叫鍋盔,西安叫白吉饃,江蘇就叫黃橋燒餅,不僅僅形狀、內容物、製作方式不同,更反應出地區文化的不同。這集中有一對樂觀的四川養蜂夫婦故事,奔波大陸2000公里,象徵中國幾萬個養蜂人的追求。

第三集〉心傳
飲食文化、習慣、手藝傳承

第三集《心傳》談的是飲食文化、習慣、手藝的傳承,有的不知其由,有的家庭父子相傳,有的是正式師徒,裡面特別有個有趣的故事──「陝西掛面」,也將成為《舌尖2》宣傳的重點。但這種麵條不知由來,當地人就會做。陳曉卿介紹這個麵條的作法很有趣,把麵先發好醒好,再不停地揉讓它「上勁」,再搓成一個粗條兒,放在缸裡,第二次「醒」,然後把它放到一個架子上,這個架子是可以伸展的。
之後會發現那個麵條一點點變細,麵條都晾在窯洞外面,然後下面會有石鎖做為承重物,讓它慢慢變長,一直到落地,然後風乾。「這種麵特別神奇的地方,是與義大利通心粉一樣,中間是空的,」陳曉卿形容時還是難掩神祕又興奮的神情。

第四集〉家常
中國家庭與倫理的串連

第四集《家常》,也是兩個概念,一個是家常菜,例如說紅燒肉。「另外我們也想從中透視出一些中國人的倫理綱常,」陳曉卿說,《舌尖》肯定不只是做羹湯,就好比那首古詩「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的話,《舌尖》還要傳達這種微妙心理的故事。《家常》這一集也會探討大陸在迅猛的城市化、經濟發展中的家庭組成特色,中國最典型的「四二一」式家庭型式,祖父母、外祖父母4個人,父母2個人,再一個孩子,讓所有人的料理都圍繞在小孩身上。月子餐也成了這一集的有趣探討。

第五集〉祕境
原始與特殊地區美食揭露

第五集《祕境》,揭露較為原始地區的飲食習慣,介紹他們對美食非常獨特的看法。例如少數民族和一些地理條件極端化的地區特殊食材,來自台灣蘭嶼的飛魚乾極可能會納入。

第六集〉相逢
台灣牛肉麵、眷村菜說故事

第六集《相逢》很有趣,也放入相當多台灣元素,例如探究了牛肉麵的源頭、眷村菜的發展。「我們就是要談食物的相逢與人的相逢的故事,」陳曉卿說。他舉新疆的大盤雞為例,實際上是上世紀1950、1960年代,大陸人到新疆工作,慢慢加進了湖南辣子雞、土匪雞的作法,四川人加進了辣椒和花椒;甘肅人加進了馬鈴薯;山西人加進了麵條,就形成現在的新疆大盤雞。

第七集〉三餐
從三餐一窺平凡中國生活

最後一集是《三餐》。透過一日三餐看今天中國人的生活。現在大家都很忙碌,還有多少祖先遺存保留下來?這集也介紹一些另類的生活方式,拍了會享受生活、節奏較慢的三線城市,以及逃離大城市、自己種菜的人。綜觀《舌尖2》訴說人的故事還是主旋律,廚藝依舊不是重點,增加了更多的台灣故事。

從之前的成名作品《森林之歌》開始,陳曉卿就以會說故事聞名於圈子,雖然這次製作過程,團隊更深刻體會了中國社會,看到生活的艱辛,生態環境的惡化,拍哭了不下10個受訪對象,「但我們不是會把片子做得苦哈哈,而是要做出溫暖的感覺,把中國人的堅忍表現出來,」陳曉卿說。最後他引用好友大陸出版人老六的話,來類比《舌尖》的創作理念:「我們生活都挺悲傷的,我要編的書就是要人忍不住熱愛生活。」請等到農曆春節,看《舌尖2》能否再度震驚大江南北?

   

文/楊泰興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1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網:www.gvm.com.tw


作者相關文章



GB200需求強勁 聯電組團搶攻先進封裝商機


願望可以被收藏!呂英菖打造沉浸式願望宇宙 願望卡無限公司正式開張


坐擁「小而美」生活圈 「富廣夢溪石」自住家庭首選


ART FORMOSA 2025 全面升級 重返展館 引領夏季當代藝術風潮


改掉5個NG習慣 讓空間乾淨一整年!


感謝僑教政策 讓我們有助人的能力


以善念為創業根本 達勝科技始終走在市場最前端


關稅大限到了 第3季操作策略


拆解主力控盤手法 台指期達人自創心法勝率逾八成


晨昏四季,在家喝茶


怕電費貴不敢開冷氣?台電認證的十大冷氣省電方法


《2025年最新》益生菌到底怎麼選?專科醫師這樣建議!


把「願望」化成卡片 傳遞溫暖與祝福


匯率、關稅大限、以伊戰爭衝擊油價 鎖定高毛利AI股


中東危機衝擊市場


2025年全球傑出僑生校友誕生


防颱措施做好了嗎?快確認8大必做防颱安全措施


《許願先生─願望卡無限公司》:把願望做成卡,讓魔法成為收藏


AI新十大建設


作帳行情升溫 台積電重返千元點火 AI台灣蓄勢衝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