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走進藝術收藏 打開更深層次的閱讀  

文.蔡武穆

「我願意為你,我願意為你,我願意為你被放逐天際…就算多一秒停留在你懷裡…」,不用多加解釋,你一定會知道這是王菲唱的《我願意》,並且心裡不自覺跟著哼起纏綿的旋律,感動陶醉在其中。

出自於歌詞創作人姚謙手中的,除了《我願意》之外,還有江美琪的《我多麼羨慕你》、江蕙《藝界人生》、辛曉琪《味道》,這些經典歌曲傳唱至今,為你我譜下美好的青春記憶。

閱讀、書寫 淬煉出經典作品

姚謙年輕時寫過六百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很多人好奇,這些深刻的歌詞靈感從何而來?莫非姚謙自己親身經歷?姚謙大師親自為我們解密,其實這些都來自於閱讀,不管是文字、影像、音樂,甚至有關於人的閱讀。

就拿《我願意》來說,當時他並不認識王菲,卻深深被王菲不為名利、遵從自己的感情抉擇而感動,正好黃國倫(藝人)所寫的這首曲子在心靈深處敲響了他,便以王菲為愛追逐的心境寫了《我願意》這首動人的歌詞。

《我多麼羨慕你》是為電視劇《人間四月天》而寫,在閱讀完整個劇本及《小腳與西服》之後,將自己對位,融入張幼儀的角色,以第一人稱撰寫她對徐志摩無盡的思念。《藝界人生》則是借用日本演歌手美空雲雀要退出歌壇的消息,將場景放在台灣秀場及江蕙身上,道盡藝人台前繁華與幕後的辛酸。

「把閱讀和對事情的想法記錄下來,就成為歌詞」,近乎於寫日記,像鏡子一樣,閱讀和書寫成為一種對照,對照自己的生命,也對照他人的生命。

懷抱好奇心與樂觀 不拘泥眼前的困境

創作路上,姚謙並不認為自己有何特別,他分享,並不是創作者點了盞明燈,所有的作品會被留下來,都是聆聽者或閱讀者賦予它意義,一個人或很多人同時得到,這首歌對他或他們便有了意義,「欣賞」不是你給予或塑造,而來自於群眾的共同意識,表達「我接受」。

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基因,引領生命往適合的方向前進,「也許是自己比較幸運,一直往自己的偏好走,讓大家看清楚我的差異」,就像寫歌詞,每個人都不一樣,到現在他還是喜歡在年輕人的作品中尋找獨特的因子,對照自己生命的幽暗和不足。

若要說與別人的不同,「可能就是好奇心和一種不知死活的樂觀」,遇到困難,絕不會半途而廢,為了藝術收藏,好幾次財務透支,但都挺過來,即便是閱讀艱澀難懂的書籍,他都會「打迷糊仗」的看完,看完幾個版本就懂了,不會拘泥於眼前的困境。

姚謙對物質慾望不高,一有閒錢,就會買自己喜歡的藝術作品,一九九七年,他走進藝術收藏,打開更深一層次的閱讀。

「藝術是一個時代文化和知識的總結」,背後有其文化潮流和美學論述,透過藝術收藏,多面向去閱讀一個時代,一群人或某個人的觀點,而美術的閱讀經常是從一件作品開始,刺激你去思考那個藝術家、那個時代,和你對應的關係。

他認為,我們很容易被當下所處的環境所限制,侷限在自己的所思所想,即便是到世界各地旅遊,所知仍然有限,藝術則打破地域和時間的疆界,幫助我們更多面向的思考。

舉例來說,馬諦斯影響印象派後期的繪畫和藝術觀點,二十世紀初期的藝術家包括丁衍庸、郭柏川、梅原龍三郎在線條、顏色、畫風上都受到他很大的影響,每個人都呈現不同風格,要瞭解這幾位藝術家,就必須跨地域、跨時代,甚至是跨越邊界的閱讀,才能追索其根源。

跨越邊界的閱讀 「把自己再打開」

姚謙說明,在中世紀,繪畫是貴族的專利,人物畫越畫越逼真,相機問世取代了繪畫,繪畫開始蕭條,後來印象派崛起,繪畫燃起新的方向,爾後東方水墨影響西方畫作,有了抽象的概念,「繪畫從像到不像,再從不像到抽象,就是一種邊界的跨越」,每一個時代都有其邊界,包括現在的卡漫閱讀、線上遊戲閱讀等。

「所有的閱讀都是把自己再打開的過程」,一定要有別人的借鏡,或某件事情的對照,才有可能打開自己,否則只會用自己慣用的邏輯去思考。

過去大家習以為常地用一首歌、一篇文章,或一部電影來敘事,某一次遊歷,他看到土耳其的女性藝術家用編織來敘事,織物向來是女性特有的產物,以織物記錄歷史及風土人情,這是他壓根沒想過的,對他來說就是一種觀念上的打開。

最近他在Podcast介紹冷門的藝術家黃楫的畫作,他的畫中保留八○、九○年代濃厚的文藝氣息,融入印象派畫法,色彩獨特,帶有超現實感,畫中有些精靈對應到現實,對他來說並不可怕,反而有些浪漫,他可以讀到畫外之意。

例如,有一張畫描繪聖母瑪利亞從博物館的中央跑出來,美術館的後端有一個穿著西裝的人影,對應現在的執政者,嘲諷藝術品常被扭曲解釋為政治語言。

另一張畫作,黃楫描繪自己在畫室中,兩隻手臂環抱一起,變成一個環,暗喻老闆每天只要他做同樣的事,一直在兜圈子,這樣的表達他覺得很有意思。

享受收藏的幸福 不做跟流行的「韭菜」

姚謙的收藏從不跟流行,投資平台把場子弄大,收割了就走,只要跟流行,永遠都是「韭菜」,他覺得,炒作藝術品沒樂趣,也不會因為高價而賣掉自己喜歡的作品,「如果因為高價而賣,就代表自己的喜歡和收藏都是假的」。

「藝術品就是要跟它生活在一起,隨時閱讀」,他的居所,牆壁四圍掛滿了畫,讀到林風眠的資料,就跑到林風眠的畫作面前,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對照,上次看過的,可以隨時再拿出來看,有一種存在的幸福感。

所有的收藏來自於閱讀,「藝術家的生命可能有五十年,我買到的是他四十歲的作品,我就會好奇他三十歲、二十歲的作品,對照他當時代的美術史,這樣的閱讀一直擴散開來,成為收藏最大的樂趣」。

疫情前,姚謙每年有計畫的旅行,東京、紐約、巴黎,哪個城市、哪個博物館有喜歡的畫,毫不遲疑地飛去觀摩,旅行常帶給人文化上的衝擊,穿著、語言、習慣的差異,但在美術館看到的不僅是地域上的不同,更多的是審美的差異。

有一次,他飛到巴黎橘園美術館看柴姆.蘇丁的畫,柴姆.蘇丁擅長以粗糙、扭曲的線條構圖,畫作永遠都是傾斜的,並非看一次就能懂,第二次探索更發現一些,審美的差異經常打破他看事情的習慣。

閱讀美術的過程,碰到自己不喜歡、不理解的東西,不再抗拒,反而勾起他的好奇,「我為何會不喜歡?」理解之後,若有些道理說服了他,解開過去的迷霧,審美能力又再被打開。

廣泛而專注的聆聽 擴大審美層次

談到如何閱讀音樂?姚謙認為,大眾對於聽音樂的專注度太低,想要聽懂音樂,必須靜下心來專注聆聽,在一段時間內,將自己跟音樂綁在一起,就會投以第一人稱,對照生命中的經驗,當你賦予這首歌意義,就能聽「懂」並且辨認出這首曲子是否值得你繼續喜歡。 他鼓勵群眾不只聽華語音樂、西洋音樂,日本音樂、印度音樂、衣索匹亞音樂等各國曲風,都有美好的元素,廣泛而專注的聆聽,就能擴大審美層次,進而提升個人的品味。


作者相關文章



願望可以被收藏!呂英菖打造沉浸式願望宇宙 願望卡無限公司正式開張


坐擁「小而美」生活圈 「富廣夢溪石」自住家庭首選


ART FORMOSA 2025 全面升級 重返展館 引領夏季當代藝術風潮


改掉5個NG習慣 讓空間乾淨一整年!


感謝僑教政策 讓我們有助人的能力


以善念為創業根本 達勝科技始終走在市場最前端


關稅大限到了 第3季操作策略


拆解主力控盤手法 台指期達人自創心法勝率逾八成


晨昏四季,在家喝茶


怕電費貴不敢開冷氣?台電認證的十大冷氣省電方法


《2025年最新》益生菌到底怎麼選?專科醫師這樣建議!


把「願望」化成卡片 傳遞溫暖與祝福


匯率、關稅大限、以伊戰爭衝擊油價 鎖定高毛利AI股


中東危機衝擊市場


2025年全球傑出僑生校友誕生


防颱措施做好了嗎?快確認8大必做防颱安全措施


《許願先生─願望卡無限公司》:把願望做成卡,讓魔法成為收藏


AI新十大建設


作帳行情升溫 台積電重返千元點火 AI台灣蓄勢衝


台灣在亞太基因定序產業鏈上不能缺席!基龍米克斯攜手NGS龍頭廠 打造亞太基因定序中心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