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奶嘴的使用與必要性  

或許不少父母會有這樣的疑問:「奶嘴」是否為寶寶成長過程中的「必需品」呢?事實上,還是要先了解寶寶的需求和狀況,再考慮是否使用奶嘴較佳。

文/郭盈秀 採訪諮詢/聖康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黃立心

01

寶寶的吸吮歷程

吸吮本能的出現,最早可追溯到懷孕後期。孕婦大多可透過超音波檢查,觀察到胎兒有吸吮的動作。

等出生後,新生兒會表現出「吸吮反射」,如:媽媽手指碰觸寶寶嘴唇,寶寶會自然地吸吮其手指,或有時候寶寶也會吸吮自己的手。吸吮反射的狀況,大約持續至寶寶4個月左右,之後逐漸消失。

此外,0~2歲左右是所謂的「嬰兒口腔期」,尤其在以奶類為主食的1歲前,吸吮的動作對寶寶來說特別重要,除了是獲取食物的能力之外,更能帶來心滿意足的感受。

了解奶嘴扮演的角色

由前面得知,吸吮是寶寶的生活重心之一。因此,對部分寶寶來說,「奶嘴」猶如媽媽乳房的替代品,透過吸吮的動作,獲得被照顧的安全感,也能自我安撫,進而達到情緒平穩的效果。不過,「當然也有寶寶不為所動,完全對奶嘴不感興趣」。

02

吸吮奶嘴比例

對此,黃立心醫師補充,寶寶是否有吸奶嘴的意願及比例高低,與平日的哺餵情形、生活環境等相關;但也特別提醒「並非絕對」,以下僅供參考。

1.以母乳為主的寶寶,大多能直接從媽媽身上獲得充足安全感,吸奶嘴比例較低。若母乳寶寶有在吸奶嘴,被親餵寶寶吸奶嘴的比例可能比瓶餵的較低。

2.如果寶寶的主要照顧者並非父母,可能比較會出現吸奶嘴的狀況。

3.大部分待在嬰兒室的新生兒或須住院治療的患童,也可能比較會出現吸奶嘴的狀況。

03

掌握吸奶嘴的時間點

黃立心醫師表示,奶嘴的使用與否,最主要的原則為「寶寶是否有此需求」,因此,父母只能順其自然,不可強求。若父母想嘗試讓寶寶吸奶嘴,「時間點」的掌握是關鍵,建議如下:

1歲左右應向奶嘴說再見

46週:建議此時再開始讓寶寶嘗試吸奶嘴。一般多在餵完奶後、接近睡眠時間前,給寶寶吸奶嘴,當寶寶吸吮至睡著,即可拿走(約15~30分鐘,不建議再久)。

6個月~1歲:父母宜採取某些措施(如:尋找奶嘴的替代物、可轉移注意力的方法),讓寶寶漸進式戒除奶嘴。舉例來說,由於正逢寶寶吃副食品的時間,建議可善用食物來轉移其對奶嘴的注意,同時讓寶寶練習運用吸吮以外的口腔能力(如:咬、嚼)。最晚1歲多,就應該告別奶嘴。

23歲:不建議繼續吸吮奶嘴,以免造成咬合、蛀牙等問題,甚至還可能提高罹患中耳炎的機率。

 

※原文刊載於2018年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373期。

※延伸閱讀 為何吸吮奶嘴能夠安撫停止哭鬧?

※延伸閱讀 幫寶寶戒奶嘴怎麼開始?

※延伸閱讀 奶瓶奶嘴聰明選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作者相關文章



從稀世補品到國民日常:皇燕如何用一瓶燕窩改寫華人健康市場


點亮希望 從一份早餐開始


重溫台南的老派風華!5間散發「台灣味」的老宅旅宿


自律+毅力 十年累積千萬資產 ETF達人:讓市場幫你賺錢!


加速都更 提振內需


iPhone 17系列登場 蘋概股大反攻 鎖定電池與鏡頭


九月降息+季底作帳 備戰資金行情


西進中國vs.脫中入北 台灣資金外流、薪資停滯的日子又來了嗎?


別讓買房變成災難!專業律師分享預售屋、新成屋避坑指南


2025台北青角特展


合隆毛廠傳承五代持續創新轉型 延續消費者對羽絨的情感價值


地與天,家的高度


半導體展聚焦


綠奢之境「之序」 國際新奢寓所 引領居住哲學邁向嶄新篇章


從家族糕餅香走出來的品牌逆襲:簡單李,把台灣味做成世界禮物


機器人新大腦 新標的股IPC、電源崛起 研華被嚴重低估 台達電上看千元


塑膠抽屜怎麼選?整理師深度解析三大類抽屜優缺


在青春的起跑線上為夢想備足燃料


鮑爾「唱鴿」激勵股市


就諦書屋 寫一本給台灣的情書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