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奶嘴的使用與必要性  

或許不少父母會有這樣的疑問:「奶嘴」是否為寶寶成長過程中的「必需品」呢?事實上,還是要先了解寶寶的需求和狀況,再考慮是否使用奶嘴較佳。

文/郭盈秀 採訪諮詢/聖康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黃立心

01

寶寶的吸吮歷程

吸吮本能的出現,最早可追溯到懷孕後期。孕婦大多可透過超音波檢查,觀察到胎兒有吸吮的動作。

等出生後,新生兒會表現出「吸吮反射」,如:媽媽手指碰觸寶寶嘴唇,寶寶會自然地吸吮其手指,或有時候寶寶也會吸吮自己的手。吸吮反射的狀況,大約持續至寶寶4個月左右,之後逐漸消失。

此外,0~2歲左右是所謂的「嬰兒口腔期」,尤其在以奶類為主食的1歲前,吸吮的動作對寶寶來說特別重要,除了是獲取食物的能力之外,更能帶來心滿意足的感受。

了解奶嘴扮演的角色

由前面得知,吸吮是寶寶的生活重心之一。因此,對部分寶寶來說,「奶嘴」猶如媽媽乳房的替代品,透過吸吮的動作,獲得被照顧的安全感,也能自我安撫,進而達到情緒平穩的效果。不過,「當然也有寶寶不為所動,完全對奶嘴不感興趣」。

02

吸吮奶嘴比例

對此,黃立心醫師補充,寶寶是否有吸奶嘴的意願及比例高低,與平日的哺餵情形、生活環境等相關;但也特別提醒「並非絕對」,以下僅供參考。

1.以母乳為主的寶寶,大多能直接從媽媽身上獲得充足安全感,吸奶嘴比例較低。若母乳寶寶有在吸奶嘴,被親餵寶寶吸奶嘴的比例可能比瓶餵的較低。

2.如果寶寶的主要照顧者並非父母,可能比較會出現吸奶嘴的狀況。

3.大部分待在嬰兒室的新生兒或須住院治療的患童,也可能比較會出現吸奶嘴的狀況。

03

掌握吸奶嘴的時間點

黃立心醫師表示,奶嘴的使用與否,最主要的原則為「寶寶是否有此需求」,因此,父母只能順其自然,不可強求。若父母想嘗試讓寶寶吸奶嘴,「時間點」的掌握是關鍵,建議如下:

1歲左右應向奶嘴說再見

46週:建議此時再開始讓寶寶嘗試吸奶嘴。一般多在餵完奶後、接近睡眠時間前,給寶寶吸奶嘴,當寶寶吸吮至睡著,即可拿走(約15~30分鐘,不建議再久)。

6個月~1歲:父母宜採取某些措施(如:尋找奶嘴的替代物、可轉移注意力的方法),讓寶寶漸進式戒除奶嘴。舉例來說,由於正逢寶寶吃副食品的時間,建議可善用食物來轉移其對奶嘴的注意,同時讓寶寶練習運用吸吮以外的口腔能力(如:咬、嚼)。最晚1歲多,就應該告別奶嘴。

23歲:不建議繼續吸吮奶嘴,以免造成咬合、蛀牙等問題,甚至還可能提高罹患中耳炎的機率。

 

※原文刊載於2018年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373期。

※延伸閱讀 為何吸吮奶嘴能夠安撫停止哭鬧?

※延伸閱讀 幫寶寶戒奶嘴怎麼開始?

※延伸閱讀 奶瓶奶嘴聰明選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作者相關文章



AI 動能加持 台股ETF績效強強滾


微光匯聚成希望:一起夢想8月募款專案,溫暖守護在地弱勢


別花錢討罵!幫爸媽裝修別做這5件事


閱讀130本書後的洞察與實踐─大黑松小倆口總經理邱義榮


美國製造概念股爆紅 台積電零關稅 率科技股向前衝


疊加關稅風暴


【風水特輯】討個好吉利!「入厝」的儀式


在SUNDAY裡 我們看見他們的名字


桃園中正路地標新星!捷運利多加持,G9站雙核心生活圈無縫串聯


太空港兆元商機


夏天悶熱潮濕=異味大爆發?LG Styler拯救日常五大「易臭難洗」地雷,深入殺菌去味 潔淨細節一機搞定!


北越經濟起飛在即 宏福進軍房產


水里鄉也搭得到!幸福GO免費試營運中 偏鄉交通大升級


更好理解自己與他人 達成有效溝通 請多認識、照顧你的「情緒」


鴻海率台股攻25000 下半年領域展開 AI伺服器、機器人、電動車大軍齊發


年年日日,兩菜一湯


許僑外生一個溫暖的家:就諦書屋


想買房卻擔心貸款不夠?律師:可在契約中約定「貸款沒過」怎麼處理


暑期租屋熱潮來襲!租屋恐藏看不見的風險


保護這塊土地 讓動植物有自己的家!環境信託用公眾力量 保存自然環境原有樣貌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