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飯後散步速度對了 更助消化  

飯後散步速度對了  更助消化

來源:康健雜誌

作者:謝懿安

圖片:陳德信

飯後散步有益健康,但走得太快、太久反而容易傷身?

古人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游志勤解釋,飯後散步讓腹部肌肉收縮,促進腸胃蠕動,尤其現代人多久坐,容易壓迫腸胃。另外,散步能刺激副交感神經有助紓壓,對消化有益。

「但走太快、太久,反而會傷身,」新世紀中醫診所院長郭哲彰表示,飯後走走關鍵在「放鬆」,才有助消化,建議這樣做:

速度愈慢愈好  不超過半小時

飯後散步,講究愈慢愈好。清代養生名家曹庭棟在《老老恆言》就曾說:「飯後食物停胃,必緩行數百步,散其氣以輸於脾,則磨胃而易腐化。」

郭哲彰表示,慢步可以讓胃部排空,讓食物往腸道走,且放鬆時也會讓消化液分泌較好,幫助消化。尤其是吃太飽時,一定要起身慢步走動,避免食物積在胃部,造成腸胃不適。

然而,若是走得太快,動作過度劇烈,血液反而會從腸胃往四肢流動,氣血減少不利消化。兩位醫師建議,散步速度以一分鐘90步為理想,約一秒走1~2步即可。散步時間則以10~30分鐘為準,不用太久,否則容易耗氣。

避免邊走邊聊天  有助養氣

許多人喜歡邊走邊跟人聊天,或是講電話。游志勤提醒,步行時說話容易傷氣。運動時會讓氣集中體內,可以養氣;但邊動邊說話,則容易讓氣散掉,也會流失津液(口水),效果較不好。

郭哲彰也分享小撇步,可以一邊慢步,一邊順時針方向輕揉腹部上方的中脘穴,促進循環助消化,但若太撐時可先休息一下再按摩。

飯後散步速度對了  更助消化1

(製圖:鄭佳玲)

有下列狀況  飯後先休息再走

「心肺、脾胃功能差、體虛的人,先休息半小時再走,」郭哲彰指出,若有心絞痛、血壓低、走路易喘、胃下垂、身體虛弱無力等狀況時,應避免吃過飽,且飯後先稍做休息30分鐘,再起身走動,才不會造成身體不適。

游志勤提醒,肝炎患者也要注意,中醫認為肝功能不好容易影響脾胃,消化吸收速度較慢,建議吃飯少量,降低腸胃負擔。

此外,散步前可以先簡單動動手腳暖身,散步時間約10分鐘,過程若感覺肚子不舒服、輕微頭暈,便需停下休息。

郭哲彰也提醒,許多上班族習慣吃飽飯就趴桌上補眠,過度壓迫腸胃造成不適。即便是帶便當,或是假日在家用餐後,都盡量起身在室內或戶外走走,吃7~8分飽就好。

(原文: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6673)

 

相關報導請見:

散步,使人平靜,恢復活力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4528

想變職場紅人?開會前先運動10分鐘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6728

飯後散步速度對了  更助消化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6673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作者相關文章



拒絕潮濕必看|學會自製4種除濕小物,居家防潮天然又環保


願就諦書屋成為新時代NGO推手


婚姻制度的酸甜,要是早知道就好


保險超業分享終極心法:陪客戶一起成長


i17熱賣蘋概股飄香 GB200轉換GB300大爆發


舊家具,新回憶


稀土與晶片之爭


衣服洗完有臭味怎麼辦?專家傳授7個實用除臭神技!


共築幸福家園:台灣之心守護生命四大行動


配息達人MK郭俊宏:投資成功80%是心態!現金流的最終目的 是找到你人生的Happiness


台股直逼2萬8!009808淨值同步歷史高 配息日近 關注度升溫


立彩大里新案,熱銷開工!台中獨創!『自住彈性大升級』備受自住客好評


OpenAI一兆美元大餅隱藏版受惠股 奧特曼率聯軍衝鋒 AI供應鏈迎大商機


股市創新高卻漲得不平穩?3個重點帶你避開操作陷阱!


中原土木工程學系七十年:見證臺灣建設的脊梁


【賣厝阿明】雨天正是看屋好時機!9大必看重點別漏掉


打詐凍結比特幣 史上頭一遭


專家:50種指標白學了,這「2種」才是投資決勝關鍵


美中稀土戰 激活補漲股


市場一致看好台積電Q3財報 外資券商目標價上調1600元以上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