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兒時惡視力 成年眼睛老化愈快  

走進台灣的一般國高中教室裡,放眼望去,十位學生至少有七位是四眼田雞,而且年級愈高,戴眼鏡的比例愈高。高三生中,超過八成近視。

根據國健署每五年委託台大醫院進行的「6~18歲近視盛行率之流行病學」調查,1995年國內小學一年級學生中,12.8%近視。目前台大醫院正執行2015年的調查,最新數據尚未出爐。但2010年的調查顯示,小一生近視比例已增至21.5%,15年之間成長8.7%。

升學主義壓力下,台灣的近視盛行率,隨著年紀愈來愈高。2010年調查,小六學生65.8%有近視;2006年調查,國三達七成七,高三達八成五。

尤其高三生,在1995年之後的歷次調查中,都超過八成有近視。2006年調查更發現,16.8%的高三學生,近視已達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

「近世進士,盡是近視」,這句話最足以說明台灣為何很難擺脫「眼鏡王國」的稱號。

台大醫院眼科部資料顯示,1987年台大醫學系的近視率91%,沒有近視者屬於「少數」;高度近視者更達27%。1988年台大一年級新生近視率為93%,高度近視也有23.5%。顯見,課業壓力愈大的科系,高度近視的比例愈高。

3

        造成近視原因:環境比基因更關鍵

新光、台大、三總,同年次(1960年)的三位眼科名醫鄭成國、楊長豪和呂大文,都是嬰兒潮世代的醫學系高材生。

新光醫院視網膜中心主任鄭成國,畢業自台大醫學系,他直言,「不讀書,每天玩、看電視的人很少近視,大學生才會近視。」他自己小六就近視,現在度數600度。

青光眼權威、三總眼科部主任呂大文,國一開始近視,現在也是600度,身為眼科醫師的他苦笑,兩個女兒也都有近視,500多度,「近視是國病,也是文明病,原因不外用眼過度和近距離看東西。」

難得沒有近視的台大眼科醫師楊長豪,和鄭成國是大學同學,他是當年同屆100位醫學系學生中,唯一沒有近視的「天生麗質」,還曾被老師開玩笑說,「你沒認真念書喲?」

「近視成因,基因占三成,環境占七成,」楊長豪說,他的爸媽沒有近視,妹妹沒有近視,兩個兒子也沒有近視。「但只要近視因子被啟動,尤其小孩還在發育,眼球擴張的生長激素一旦分泌,就會近視下去。」

1986年,台灣的小一生近視比例才3%,到2010年,超過20%。至於小六生,1986年近視比例27%,近幾年成長至六成以上,印證楊長豪「近視受環境影響大」的理論。

楊長豪說,近視的機轉已被研究了半世紀,仍有謎團待解,如果能解開所有密碼,獲頒一座諾貝爾獎也不為過。

近視的理論與成因很多,包括遺傳基因、環境、生活習慣、早產、發育不全、疾病等,但科學界多認為「環境因素大於遺傳因素」。

        愈年輕近視,高度近視機率愈高

近視是全球文明病,近視人口在多數國家都呈上升趨勢,美國近視率也從15年前的15%,增至目前的30%。

但亞洲的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和台灣,近視上升的幅度卻遠遠超出其他地區,中國和台灣幾乎一半人口都有近視。亞洲四小龍中,香港近視率最高、台灣第二、新加坡第三。

值得探討的是,雖然其他亞洲國家的近視率也不低,但台灣卻有三大無人能及的特殊現象,包括近視發生得早、盛行率高,以及最糟糕的,高度近視比例高。

國健署2010年調查,幼兒園大班的近視率為7.1%(頁31表3)。都會區的幼兒更逃不過近視的糾纏,台北市統計,2012年學齡前幼兒已有二成近視,滿5歲為21.59%,滿4歲約為17.99%。

「台灣近視多為軸性近視,也就是眼軸因某種刺激過度生長所造成,」楊長豪指出,正常人的眼球前後徑約23毫米,近視每增加100度,軸長相對增加0.4毫米;近視1000度,眼球軸長拉長4毫米,眼球幾乎要從兵乓球變成雞蛋了。

眼軸變長,會導致光線匯聚到視網膜前(正常人是匯聚到視網膜上面),好比相機的鏡頭將光線聚焦到底片前而產生模糊的影像,近視眼鏡就是利用凹透鏡的原理,將過早聚焦的光線發散到視網膜上。

醫師認為,包括小小年紀開始練琴看樂譜、看書寫字、玩3C等,都可能過早刺激眼球擴張。

而一旦有近視,度數就會以一定速度增加,台大醫院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小一至小四的近視度數平均每年增加100~125度;小四至國三平均每年增加75~100度;上高中後速度減緩到每年增加50~75度,上大學後大約每年平均增加25度。

可以說,愈早有近視,將來變成高度近視的機率愈大。

高雄長庚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吳佩昌的研究指出,12歲前如果近視超過300度,每年就會以增加100度的速度上升,在20歲以前極可能超過1000度。

高度近視為什麼值得擔心,因為它是很多眼睛病變的最大危險因子。

「雖然近視300度也可能發生視網膜剝離,但是近視800度產生病變的風險會增加三倍,」呂大文說。此外,近幾年來55歲以下年輕型白內障患者,每年增加三成,幾乎都來自高度近視者。

而黃斑部病變,也是高度近視最棘手的問題。臨床發現,近視800度以上達十年時間的人,一半都有黃斑部病變。黃斑部位於視網膜中心,也是視覺中樞,病患剛開始會覺得影像扭曲,之後會慢慢造成中央視力受損。

高度近視因為眼球拉長,眼球壁相對變薄,這時隔絕視網膜與脈胳膜的間膜破裂,就會由脈胳膜向視網膜長出新生血管,這個不該有的血管一旦破裂出血,就如同火山爆發一般,嚴重者可能失明。

近視度數愈高,代表眼睛老化得愈快,老年性的眼疾都有可能提早發生。

近視難道真的無法預防和抵擋嗎?「我們也許控制不了近視發生,但要擋住高度近視的水壩,」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翁林仲說,高醫和高雄長庚的研究都證實,小學生只要下課時間不要留在教室,走到戶外或操場動一動,眺望遠處,就能延緩近視加深。

        每週戶外活動11小時,近視機率減半

預防近視發生,其實也沒那麼難。2008年即擔任國健署視力保健諮詢委員,也是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視力保健計畫主持人」的吳佩昌,曾以一年時間追蹤1000多名近視學童,發現只要每週課外活動達11小時,即可降低五成五的近視機率,一年約可讓近視度數減少12度。

原因不外乎戶外自然光線的亮度可刺激視網膜釋出多巴胺,抑制眼球拉長;戶外遠距離視野也可減少眼睛肌肉緊張,延緩眼球增長。

教育部的資料顯示,「戶外活動防近視」推動幾年下來,小有成果,國小視力不良率從101學年度的46.12%,下降至103學年度的44.57%,國中視力不良率則從70.47%,下降至69.86%,呈現緩和下降。

但多數孩童的戶外活動仍然不足。

國健署102年國民健康調查發現,僅有1/4的小朋友幾乎天天有戶外活動,1/5的小朋友每個月的戶外活動少於四次,而且隨著年紀增長,戶外活動的頻率也下降。

有近視的兒童,假日平均每天「看電視、打電腦、上網或打電動」的時間高達4.4小時,遠超過眼科醫學會「二歲以上孩子每日不超過一小時」的建議。

「近視是病,高度近視更是國安危機,」不少眼科醫師認為,3C產品已成為台灣視力保衛戰的最大變數,因此老師、學生和家長都要具備正確的視力保健觀念,並身體力行。

預防近視,就要阻斷危險因子,包括減少近距離用眼、長時間用眼,並強化保護因子,如戶外活動每天達到兩小時,雙管齊下,才能擁有有好眼力。

文╱滕淑芬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2017護眼特刊;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2017護眼特刊


作者相關文章



建構法人投資思維 突破散戶盲點 不再追漲殺跌!


用愛改變流浪貓的生命—新屋貓舍義工團


AI永動機


台灣在EUV製程的特用化學擺脫美國技術有多難


如何避開新青安急凍危機?地政將軍關漢君:房市不會崩盤 但將迎來「15%修正期」!


星際之門 芝麻開門 OpenAI CEO台韓固樁 亞洲科技股大爆發


生活質感Level Up!小宅走道與臥榻規劃技巧


記憶體發飆


王惠鈞攜手博太生醫 開啟阿茲海默症植物新藥研發


轉角遇見就諦 看見人生美好風景


樑壓床、鏡子對床真的會招來壞運勢嗎?


2025國慶焰火在南投登場 縣府推接駁專車疏運人潮


用手語翻譯 打開溝通的門


800V升級潮 飆股大追蹤 電源技術大突破 2.3兆市值上位新局


3D IC搶2.4兆大餅


領略色彩繽紛 讓想像力高飛 70歲雄獅文具越活越年輕!


破框.建構—桃園結構技術論壇揭示建築安全新世代


Q4必追 8檔焦點股 一路旺到年底


坪數小沒關係!3招打造18坪日系宅


山海鎌倉 • 旅中隨帖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