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易發睏、手腳冰冷?當心身體「濕氣」過重  

環境中的潮濕固然可怕,存在體內的「濕」也不可小覷。如果你經常覺得胃口欠佳、整天想打瞌睡、皮膚起疹子,可能是體內的濕在作怪。
易發睏、手腳冰冷?當心身體「濕氣」過重
從特殊氣候變化造成病源菌孳長(外濕)到體內水分滯留(內濕),中醫提到的濕病範圍極廣。

正常情況下,人體對於外界溫度、濕度變化有自然調節能力,但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不良,造成體內水分調控系統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如同洪水潰堤,臟腑運作因水患而受阻。此外,現代人少動、多吃、熬夜、壓力大,也會造成腸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謝失調。

體內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睏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

少動、飲食不節制及壓力,造成濕留體內

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林胤谷提醒,老人、小孩、肥胖、少運動、腸胃功能差、心臟病、腎臟病、氣喘、關節炎及癌症患者,對環境中的濕度變化特別敏感,水分代謝差,因此雨季時要特別留意保養。

以中醫而言,會運用芳香、發汗及苦溫藥材,做為去濕法寶。運用植物香氣來對抗感染病,是老祖宗的智慧。譬如南方人隨身佩戴艾草殺菌,防止感染疾病。

現代藥學也發現,這些芳香植物確有抗病毒功效,如被製成流感疫苗的八角就是一例。

此外,熱辣辣的薑湯發汗,最適合在淋雨之後驅散身體濕氣,預防感冒;苦溫的中藥甘薑如同慢燉火,緩緩將體內水氣逼散出來。

中醫教你除身體的濕

但要真正除去體內濕氣,還得從改善生活習慣開始下手。中醫師提供以下方法,讓你輕鬆除去身體濁重濕氣,重新恢復神清氣爽。

第1招.勤運動

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室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強水分代謝。

第2招.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攸關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及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無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薑,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第3招.避環境的濕

此外,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下列事項:

1.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痠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2.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3.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

4.水分攝取要適量。

儘管環境潮濕,但你仍有機會扭轉乾坤,把潮濕趕出體外!

 

康健雜誌林貞岑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馬上學起來】「下眼白血絲多!」 中風、心肌梗塞4徵兆

【一定要知道】「大腸癌」元兇!小心就在早餐裡

【吃冰,害腰圍變粗】揪出「腰圍變粗」的7大元兇

【生活實用】請把蛋「煮熟」再吃!不可忽略的6個蛋問題

【貧血該怎麼辦?】這樣吃,有效攝取「鐵質」

 

 

 


作者相關文章



美國製造概念股爆紅 台積電零關稅 率科技股向前衝


疊加關稅風暴


【風水特輯】討個好吉利!「入厝」的儀式


在SUNDAY裡 我們看見他們的名字


桃園中正路地標新星!捷運利多加持,G9站雙核心生活圈無縫串聯


太空港兆元商機


夏天悶熱潮濕=異味大爆發?LG Styler拯救日常五大「易臭難洗」地雷,深入殺菌去味 潔淨細節一機搞定!


北越經濟起飛在即 宏福進軍房產


水里鄉也搭得到!幸福GO免費試營運中 偏鄉交通大升級


更好理解自己與他人 達成有效溝通 請多認識、照顧你的「情緒」


鴻海率台股攻25000 下半年領域展開 AI伺服器、機器人、電動車大軍齊發


年年日日,兩菜一湯


許僑外生一個溫暖的家:就諦書屋


想買房卻擔心貸款不夠?律師:可在契約中約定「貸款沒過」怎麼處理


暑期租屋熱潮來襲!租屋恐藏看不見的風險


保護這塊土地 讓動植物有自己的家!環境信託用公眾力量 保存自然環境原有樣貌


2.3兆資金炸裂 台積電1350元以上 台股上看25000點


機器人概念升溫


戴雨凡推藝術公益 理善藝聚暖心同行


to_ press:讓台灣創作者不再邊緣─從書展邊陲到國際交流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