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軟陶的基本形狀製作與變化  

作者: 陳 以 臻

介紹完各式各樣的軟陶工具後,接著說明基本形狀的製作與變化,
透過以下不同的基本形狀,可以組合出簡易的動物造型,
例如:橢圓形可以當做頭與身體,水滴形拉長後成為四肢腳等,
基本形狀再延伸後甚至可以搭配工具的使用,製作比較複雜的形體。

(圖片來源:Donna Kato, 2006, The art of polymer clay pp.33)

圓球形
圓球形是最常用的形狀,無論是陶珠或是簡易造型上都派得上用場,
只要運用雙手簡單的搓揉,就可以變化出多種不同的形狀,
圓球形可變化為:水滴形、圓錐形、雙圓錐、菱形、蛋形以及扁圓形,
以下是一些簡單的說明,還是要實際拿軟陶來捏捏才可以呦^^

(1) 水滴形:將圓球形放在桌面,手掌傾斜以45度前後搓一搓就可以了。
(2) 圓錐形:將水滴的鈍端朝下,在桌面輕輕拍讓鈍端處變平一點。
(3) 橄欖形:圓球搓稍微後,兩端再就像是雙頭水滴形。
(4) 菱形:稍微將橄欖形兩端再捏尖一點。
(5) 橢圓形:形狀類似生蛋黃,用手掌將圓球形輕輕壓平即可。
(6) 扁圓形:用手指將橢圓形邊緣捏平一點,形成中間厚邊緣薄。

圓柱形製作
圓柱形是花條製作的基本型之一,還可用來填滿其他花條空間。
作法:將圓球形軟陶放在桌面,用「手掌」前後來回均勻地搓,
再繼續搓則會得到一個細長土條,以臻通常拿來做簡易蛋糕上的奶油麻花,
但維持細土條的粗細一致並不容易,力量使用不當容易造成表面凹凸不平,
建議用「手指與手掌」並用,且慢慢往外繼續搓揉即可。

以臻提供一個讓圓柱形粗細一致的小撇步:
雙手握住玻璃片邊緣蓋在圓柱形軟陶上面,前後來回滾動玻璃片並輕輕加壓,
不過還是要注意自己的左右手力道的平衡啦~~~

圓柱形變化
(1) 管狀:以旋轉方式將竹籤或細鐵棒鑽入圓柱型軟陶後,
前後來回均勻地搓土條,用刀片將土條切段後移除竹籤 (切的時候也要滾動),
也可以連同竹籤或細鐵棒一起進入烤箱烘烤。

(2) 發條狀:將細長土條輕輕纏繞在竹籤上,結尾處記得要修飾平整,再移除竹籤可。
(3) 圓圈形:形狀由發條狀土條而來,移除竹籤前先用刀片由中心直切 (如圖),
將所有的小圈圈分開後再接合成圓圈形,是不是很像甜甜圈呢~~~

(4) 四方形土條:使用滾筒或擀棒滾動圓柱形軟陶,翻轉到另一面繼續擀,
重複此步驟直到土條邊緣呈現近直角,以臻有時候會用手指來調整形狀喔~

土片製作
土片有厚薄之分,用途都非常的廣泛,例如:可以堆疊或使用其作為花條外觀輪廓;
或可成為區分兩種色彩的分隔片;使用軟陶土片建造盒子、花瓶等裝飾物品。

製作軟陶土片的工具有:滾筒、擀棒或是擀麵機,(參見實用軟陶工具1 of 3 擀平工具 ),
也可以用隨手可得的玻璃容器、使用完畢的保鮮膜中間的卷筒,
使用紙製的滾筒時,請記得先包覆一層保鮮膜後再擀土。

美術材料行可購得壓克力管 (圖左),有空心跟實心的兩種,
但是一次都要買個100公分,可以大家揪個團購買來裁切會比較便宜喔^^
附把手滾筒 (圖右)的優點是具單手操作便利性,另一隻手則可隨意移動或翻轉軟陶。

     
(左圖來源:Carol Blackburn, 2007, Making polymer clay beads, pp.30)
(右圖來源:Donna Kato, 2006, The art of polymer clay, pp.37)

使用滾筒或擀棒方法:首先將練完土的軟陶搓揉成圓球形,
接著用手掌稍微壓成扁圓狀後放置於工作平台上,
再使用滾筒或擀棒由中心部分向外擀平。

以臻在工作室都是使用擀麵機,速度快又有不同的厚度可以調整,
使用之前必須先將軟陶捏軟,稍微將土擀成扁平狀,
再放入設定最大厚度的擀麵機後,逐步調整後薄度就可以囉~~~
調整擀麵機的數值差距不要一下子過大,不然土片邊緣容易斷裂或產生不規則波紋,
甚至會讓碎土卡在擀麵機的滾軸中,練土石可能會出現雜色土混入喔:P

  

  

  


文章來源: 陳以臻の軟陶幸福空間 (已授權)
作者: 陳 以 臻

  


作者相關文章



於茶香中領略侘寂之美!特殊塗料比擬窯壁、自由曲線呈現磅礴山水,從五感體驗品茗詩意


專屬你的強運空間:歐式風格客廳設計✕居家風水 3 大秘訣


比輕隔間更彈性!多功能屏風設計,不僅能化解風水疑慮、還能結合收納提高空間坪效


一窺內斂成熟的美式魅力!微調46坪新成屋格局,實現舒適的熟齡退休宅


不到20坪也能擁有三房兩廳!現代北歐宅以柔和色調與精心佈局打造高效生活


3招!把家變成IG打卡韓系奶油風,韓國網美咖啡廳搬回家,裝修秘訣分享~


空間沒變大,但生活多了一層!5 種階梯創造的新平面格局


毛胚屋的極致蛻變:演繹專屬豪宅風範的三種方式


基隆市 50 年老屋重生,化身現代退休宅,創造舒適永恆的愜意生活


童趣感滿滿的47坪日式混搭宅!透天別墅的樓梯,也能成為親子共遊的角落


〔開箱影片〕30坪奶茶色小豪宅,絕美更衣間 + 海量收納中島廚房,四房兩廳優雅美宅


29坪美式風新成屋,通透、舒適與個人化讓人感受歸家的溫暖


新北26坪漏水老屋化身高規格親子宅!混搭風X弧形元素X藝術漆,層次豐富又能住的安心


廚房翻新要多少錢?系統廚具可以局部更換嗎?2025 完整廚房裝修流程與價格懶人包


開闊視野搭配隱藏設計,為55坪極簡現代宅,更簡單舒適的視覺饗宴


填縫劑、矽利康差在哪?磁磚填縫劑百科:材質、顏色、防水性、乾燥時間最強指南!


化身個性宅邸屋主!47坪毛胚屋大改造,打造工業風與文青氣息並存的訂製私宅


3個居家植物園裝修指南,室內種樹、種菜都OK!


新婚、情侶同居生活指南!讓共享空間更自在的 5 個設計提案


格局可以不講邏輯?這 4 種非傳統格局設計反而讓家變得更好住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