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主持人Janet X 作家李欣頻》在旅途中成為更好的自己  

靈性才女李欣頻與《瘋台灣》主持人Janet(謝怡芬),這個組合看似跳tone,沒有人會把她們聯想在一起,但是有趣的是,她們一見面,就像是認識幾輩子的好朋友,自然地交換旅行經驗。

一聊才發現,原來兩人之間有許多神祕的共通點。像是2001年美國發生911事件時,李欣頻前一天才剛從紐約提早回台,差不多的時間點,Janet正要從波士頓往台灣;2004年南亞大海嘯,她們居然恰好都在印度,驚險與浩劫擦肩而過。

但是真正讓李欣頻與Janet一見如故的關鍵,與其說是神祕的連結,不如說是她們都擁有典型的「旅行者人格」,總是對未知充滿好奇,樂意用開放無成見的心擁抱接受不同文化帶來的刺激,用像孩童一樣純真的雙眼,去看新的世界、新的語言及各種味道。

對李欣頻與Janet而言,旅行既是她們最大的嗜好,也是一種最快樂的生活方式,隨時準備啟程前往另一個未知,會遇見什麼人?會發生什麼新鮮事?這些未知,讓她們能夠時時保持對生命的期待與熱情。

到世界各地旅行是許多人內心深處的願望,但是這股渴望卻被日復一日的工作,或是家庭、金錢等 限制削弱,直到走到生命盡頭,才懊悔自己沒有勇敢去完成夢想,就像電影《一路玩到掛》(The Bucket List)所說,「你人生中最後悔的事,往往是你沒完成的事,而不是你完成的事。」

能不能不讓自己的人生徒留遺憾?如何才能消除自己對未知的恐懼,勇敢上路?凡事起頭難,就像李欣頻從小害怕與人接觸,像自閉兒一樣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但是大二時獨自到美國遊學,行經激烈槍戰現場卻安然無事,她才發現其實沒什麼需要害怕的事,自此成為旅行上癮者。

「只要有一個開始,你就發現原來自己也做得到。」Janet 這樣說。於是,在每一次的旅行裡,你會發現自己比之前更開放、飛得更高,自己比想像中更勇敢、更聰明,也更懂得用全新的眼光回頭認識自己,以及周遭習以為常的事物。

跟著李欣頻及Janet ,拋開自己的成見,用開放的心胸去感受及體驗旅行的樂趣吧!以下是兩人的精彩分享:

旅行=勇氣
Lonely Plane創始人托尼惠勒說:「如果你決定要出發,那麼旅行中最困難的部分已經結束!恭喜你,出發吧!」可見突破心理障礙的困難,但只要傾聽自己內心的渴望,勇敢去做,你會發現,原來自己早就在路上了。

謝怡芬(以下簡稱「謝」):勇氣不是你可以去尋找的事情,當你真的很想做一件事情時,那個渴望會凌駕內心的恐懼。我第一次獨自旅行是16歲時到厄瓜多當義工,那時年紀很小,心中其實很害怕,因為第一次一個人去新的地方、面對不同的語言,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但是我更期待的是,自己會碰到誰?我可以做到什麼?我的西班牙文會進步多少?這些問號讓我心中充滿期待,超越了原本的害怕。
只要有一個開始,你就會發現自己真的做得到,之後就更有力氣再繼續前進。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熱情,找到自己真正想去的地方,這股渴望就會自然變成勇氣,你會做到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可以做到的事。

李欣頻(以下簡稱「李」):我小時候非常自閉,不要說是旅行,就連從家裡走到學校這段路都無法自己去,後來我媽受不了我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把我丟到美國去遊學2個月。有天上學途中剛好遇到黑人和白人警察槍戰,槍聲與玻璃碎裂聲不斷,我卻以為有人在拍電影,還很高興地走過去,幻想自己會被攝影機拍到,到了教室才知道原來外面正發生激烈槍戰,那些槍聲與流彈都是真的。
這次經驗影響我非常大,如果我連走在兩幫火併的流彈當中都可以安然無事,那代表我是「九命怪貓」的命,自此我性格大變,從一個足不出戶的自閉兒,變成一個不安於室的瘋狂旅行者,愈危險的地方愈敢去。2000年,美國發生911恐怖攻擊,我前10天到紐約,臨時決定提早回台灣; 2004年南亞大海嘯我人也在南印度,這些千鈞一髮的經驗,讓我更加體認到人生其實是有限的,你不知道死亡什麼時候會降臨,所以更應該把握時間,不要讓自己留下遺憾。

謝:海嘯時我剛好也在印度做瑜伽,因為整整一個月不能接觸外界,出來之後才知道發生這麼大的災難,而且離我這麼近,你很難想像意外什麼時候會發生,原來從我出生之前就存在的雙子星大樓會一夕之間消失,而且是透過那麼可怕的方式。
你以為台灣很安全,但是對外國人而言,台灣有那麼多地震水災,其實也很危險,只是我們生活在當地太習慣沒有感覺,世界上沒有什麼是絕對安全的地方,所以更要把握時間,有想去的地方就趕快去,像是威尼斯、馬爾地夫,因為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這些地方有可能會消失不見,或是古巴,或許開放美國人去旅遊後,整個樣貌會完全不同。

旅行=混血
旅行就是把自己放在不同的容器裡,看自己可以變成什麼樣子。正如美國作家亨利.米勒所說:「旅行的目的不在於到達一個地點,而是找到一個看世界的新方法。」

李:我一直覺得,每個人都應該趁年輕盡量往極端的地方走,去極端貧窮的貧民窟,去極端高的地方,盡早知道死亡、貧窮、沒有水、沒有空氣的滋味,因為愈年輕,受到社會的汙染愈少,愈能對大腦產生刺激。去印度,你會發現當地小孩要從垃圾堆中找食物,或是直接在餐廳中等你吃剩下的食物;去到亞馬遜森林,才發現那邊的人不用跑3點半銀行、玩股票,卻活得簡單快樂。
反觀我們卻是活得又累又不快樂,老是覺得自己很窮,你會開始反思,或許我可以不要念很好的學位,也可以不用賺那麼多錢,只要有一個很簡單的生活就好。我父母一有錢就想買房子,但我卻覺得若把存錢、買房子當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等於生命中沒有任何熱忱或是樂趣,自己會日漸枯竭,最後賺的錢根本無法cover你的煩惱。人應該活在自己最快樂的狀態裡,所以我選擇了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一有錢就拿去旅行。

謝:旅行讓你看見更多世界的可能,你會看到最窮的、最有錢的、各種文化的人,也看到他們如何對待生活、動物、及自然,接受不同的刺激,讓人重新去思考過去根本沒考慮過的事情,也重新認識自己,看到有錢人的生活方式,你會知道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看見很貧窮的人,會覺得自己不應該只在意物質,像是最簡單的水,我看到印度人必須每天凌晨三點到很遠的地方去抬水;像空氣也是,我們常抱怨台北的空氣不好,但是在沙漠中,沙塵暴一來,連呼吸都非常困難,你會非常震撼,才會發現自己有多幸運,進而回頭去珍惜身邊從未注意過的事。
透過旅行,你才知道世界並沒有那麼簡單,只有好人和壞人,有很多事情比「我」還要重要,你的想法也不見得就是正確的答案,旅行最有趣的,就是去發掘自己打開雙眼後會變成什麼模樣,或許會變得更聰明、更難過、更謙虛、更快樂,讓自己成為一個更豐富的人。但前提是你要願意將自己打開,慢慢接受進入當地的狀態,才能帶回很多不同的自己。

李:旅行最好的就是去解構「最」這個字,所謂的旅行者人格,就是能夠delete 自己原本的框架,不帶成見,
沒有最喜歡、最討厭,而是覺得每件事都很棒,即使同一個地點,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感受,像Baby 一樣去看、去感受新的世界、語言及味道。
我常覺得自己每次旅行都像是混了當地的血,換了一種眼睛在看世界,因為印度的時間觀和我們不同,你跟對方約下午3 點碰面,隔天5點他才在路上,8點才出現,還要感謝他至少有出現,海關做事也非常緩慢,工作到一半就會跑去休息聊天,唯有去理解印度的文化,讓自己像印度人一樣思考,才不會生氣。

旅行=應變
旅行是最佳自我改造手段:遇到緊急狀況,語言馬上突飛猛進;跟小販殺價就是精準的觀人術,你可以快速找到對方的底線。

謝:旅行中常會碰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狀況,但其實碰到問題是好事,you can learn from mistake。有一次我們從巴西穿過國界到巴拉圭,其實只是越過一座橋就到了,很好玩,沒想到回來時巴西不讓我們回去,因為我們沒有護照,什麼證明身分的文件都沒有,對方有權力不讓我們入境。這時你可以大吼大叫發脾氣,也可以用很客氣的方式和對方商量,討論是否有補救辦法,例如請對方陪我們一起去飯店拿身分證明文件,最後事情也順利解決。
或是生病時,在最痛苦無助時,你如何在異地找到醫生?這時你會發現自己語言能力大增,透過旅行,你會學到很多新的語言、跟人溝通的能力以及街頭智慧,這都是書本不會教、也無法教你的東西。

李:所以我常說,你不會看到一個常旅行的笨蛋,再怎麼笨的人,只要去旅行,他就會學著打開眼 睛、打開腦袋,他要學會在陌生的地方看地圖,辨識環境是否安全,有意外時如何找到支援,久而久之,變得愈來愈聰明靈光。年輕時去旅行沒什麼錢,尤其像埃及或摩洛哥的小販開價都很高,買東西一定要學會殺價。不要小看殺價,它需要很精準的觀人術,唯有學會打開自己所有的感官及反應機制,才能從一些很細微的面部表情中,很快找到對方的底線。
有次去埃及看到漂亮的彩毯開價80 美元,我跟小販說我是帶團的導遊,結果我用3.5 美元就買到,但是團員卻花了60 美元。此外,殺價也可以看到當地文化的特色,像埃及人殺價時臉部表情很多,肢體也很豐富;日本人則會很不好意思,覺得是自己東西賣得太貴對不起客人,美國人可能會先喝一杯再說,土耳其人會跟你要一個吻。

謝:很多人出去旅行會擔心語言不通的問題,其實旅行時,交朋友和學語言很可能是同一件事,例如你可以從吃開始,問當地人平常喜歡吃什麼?怎麼用當地的語言點菜?當地人放鬆時喜歡做些什麼?你也會學到如何判斷誰是值得交的朋友,沒有人會幫你判斷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先打開自己, 新的文化與刺激才會流進來。

李:世界很多地方其實英文並不普遍,但最好玩的是人跟人之間的互動不一定要透過語言,光是透過表情、肢體,你就能夠理解對方的意思,我自己有時還會用畫圖的方式來溝通,有次我去日本採訪,語言不通,對方要來機場接我,我就畫了一張自畫像。
還有一次在飛機上我臨時需要衛生棉,但我不知道怎麼用英文表達,我就在紙上畫了一個衛生棉,旁邊寫blood,還畫了翅膀,結果把空姐嚇得半死,因為她以為我大出血,愈是緊急的突發狀況,你會發現自己的溝通能力突飛猛進。

 

更多文章請上30雜誌網 www.30.com.tw

 

 

 


作者相關文章



願望可以被收藏!呂英菖打造沉浸式願望宇宙 願望卡無限公司正式開張


坐擁「小而美」生活圈 「富廣夢溪石」自住家庭首選


ART FORMOSA 2025 全面升級 重返展館 引領夏季當代藝術風潮


改掉5個NG習慣 讓空間乾淨一整年!


感謝僑教政策 讓我們有助人的能力


以善念為創業根本 達勝科技始終走在市場最前端


關稅大限到了 第3季操作策略


拆解主力控盤手法 台指期達人自創心法勝率逾八成


晨昏四季,在家喝茶


怕電費貴不敢開冷氣?台電認證的十大冷氣省電方法


《2025年最新》益生菌到底怎麼選?專科醫師這樣建議!


把「願望」化成卡片 傳遞溫暖與祝福


匯率、關稅大限、以伊戰爭衝擊油價 鎖定高毛利AI股


中東危機衝擊市場


2025年全球傑出僑生校友誕生


防颱措施做好了嗎?快確認8大必做防颱安全措施


《許願先生─願望卡無限公司》:把願望做成卡,讓魔法成為收藏


AI新十大建設


作帳行情升溫 台積電重返千元點火 AI台灣蓄勢衝


台灣在亞太基因定序產業鏈上不能缺席!基龍米克斯攜手NGS龍頭廠 打造亞太基因定序中心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