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4%法則規劃退休生活 持續創造複利  

文.蔡武穆

生命中總有一些意外的事,打破規律的節奏,可能是美好的驚喜,也可能是噩耗,端看我們如何面對。

理財作家嫻人在49歲那年突然「被退休」,大環境的轉變,讓她不得不思考退休理財的方式。

盤點資源 尋求其他現金流來源

嫻人過去在外商保險公司上班,薪水相當優渥,無奈保險公司被本土集團收購,她被降薪、降職,經過幾番撮合,最後還是選擇離開職場。

問她為何不再找下一份工作,她說,打拚二十多年,已經是副總的職位,其他外商公司沒有職缺,本土公司又不能適應,乾脆直接退休。

退休後,擔心沒有新的收入,她開始翻閱有關退休的書籍及查詢網站,研究各種退休規劃及現金流來源,並盤點自己手上的資源。

由於嫻人在保險公司的薪水較高,扣掉家庭生活所需,還有50%可儲蓄,除了定存之外,唯一的理財商品是基金,手上最高有39檔基金,定期定額扣款並按時停利。

2017年她退休,賣出部分基金獲利數十萬,2018年中美貿易戰,股市下挫,基金跟著虧損,她驚覺只靠基金不穩定,積極尋求其他現金流來源。

初期她零星買進0050,有賺就賣,沒有累積太多資金,此後由於定期定額機制成熟,她開始定期定額扣款0050、006208,後來陸續加入美股VTI、VOO、美債IEF、BND及15檔股票,目前股債比約5:5,年報酬率大概7%左右。

嫻人說,退休初期,她手中股票多達二十幾檔,後來評估績效沒有贏過大盤,今年賣掉四檔,並轉到0050、006208,希望有更好的報酬。

投資指數型ETF要有耐心

多數人喜歡高股息ETF,她認為,高配息不代表高報酬,0056配息雖高,上市以來總報酬約200%,然而,0050含息總報酬約300%,足足多出100%,2008年0050市價70元,現在漲到170元,漲了1.4倍,缺錢時可以賣股,不一定要靠配息。

投資股票80%的人賠錢,只有20%賺錢,跟著指數型ETF長期投資,反而可以贏過90%的投資人,不過,要注意的是,「投資指數型ETF不會很快翻倍,它是慢慢變有錢」,所以要有耐心。

2021年股市來到18000點,她開始定期定額投資0050、006208,有人質疑買在高點,2022年股債雙跌,2023年漲上來,0050報酬率達30%,到今年底,總資產比2017年退休還多了26%。

或許有人會問,股市已經上20000點了,0050還會再漲嗎?她表示,台灣經濟持續成長,2008年金融海嘯0050跌到70元,2021年漲到150元,那時有人認為是高點,如今台股躍上20000點,0050跟著創新高來到170元,拉長時間來看,台股成長趨勢不變。

「4%法則」挺過百年時間驗證

當然,股市短期間會漲漲跌跌,所以不要把資金全部投入股票,一部分放在債券,賺取固定收益,股債平衡配置,一年報酬少說6%到7%,即便是2022年股債雙跌,報酬也有5%左右,用來支應退休生活不是問題。

嫻人是以「4%法則」來過退休生活,「4%法則」是指在退休前打造一個投資組合,退休後每年固定提領4%過生活,能夠「以錢賺錢」過生活,至少維持30年。

也就是說,如果股債配置每年報酬6%~7%,每年提領4%過生活,不但不會用罄,還會多出2%~3%報酬滾回本金,持續創造複利。

這套「4%法則」是由美國退休專家威廉.班根所提出,以追蹤S&P 500的VOO及10年期公債IEF為基礎來做研究,1920年至今已超過一百年歷史,經過時間的驗證,確實有效。

嫻人目前的資產配置,股票60%、債券20%、定存20%,平常生活費靠定存來支出,債券每年配息4%~5%,0050、006208指數型ETF每年配息3%~4%,二者配息歸到定存花用,現金流不是問題。

如果配息不夠,她會做一次股債「再平衡」,即假若股票漲到55%,她會賣掉5%持股,投入債市生息或定存花用。

勞保和勞退 退休生活的基本底氣

除了股票和債券之外,嫻人提醒,退休金的來源還有勞保和勞退。法令規定勞保65歲以後才能提領,分為一次領和月領,以她來說,一次領216萬,就不會再增加,若每月領,以平均薪資45800元計算,每月領2萬,一年領24萬,活到90歲,就有720萬元的價值。

勞退則是60歲才能提領,假設剛出社會薪水3萬元,每年加薪,累積到60歲,平均中位數五萬多元,政府勞退基金操盤3%的報酬率,60歲退休大概會有200萬元,若政府操盤效率好一些,像是2019年、2023年報酬率6.5%,累積的勞退會更多。

她的一位朋友40幾歲,目前累積的勞退已有70萬元,再工作20年,累積200萬到300萬不是問題。

勞保和勞退是基本的底氣,萬一大環境不佳,股市債市一蹶不振,至少勞保和勞退還可以維持生活的基本開銷,不至於虧錢賣股,把本金用盡。

不宜太激進 也不能太保守

關於退休後可能面臨的風險,她說明,現代醫療進步,最大風險是「活太久」,4%法則是以30年試算,因此,投資不能太激進,也不能太保守,如果太保守,每年報酬率只有4%~5%,到時就會有風險。

當然也不要把資金全押在房子,有一位朋友退休後去花蓮買房,前陣子花蓮大地震,房子倒塌,退休金血本無歸。

年輕朋友還在準備退休金階段,嫻人建議,25歲每月定期定額投資5000元在指數型ETF,到65歲可以累積到1000萬,如果害怕單一投資的風險,可以股債配置,隨著年紀調整比例,例如,20歲時,股票80%、債券20%,到40歲,股票60%、債券40%,依此類推,拉長20年,虧損機率幾乎是零。


作者相關文章



GB200需求強勁 聯電組團搶攻先進封裝商機


願望可以被收藏!呂英菖打造沉浸式願望宇宙 願望卡無限公司正式開張


坐擁「小而美」生活圈 「富廣夢溪石」自住家庭首選


ART FORMOSA 2025 全面升級 重返展館 引領夏季當代藝術風潮


改掉5個NG習慣 讓空間乾淨一整年!


感謝僑教政策 讓我們有助人的能力


以善念為創業根本 達勝科技始終走在市場最前端


關稅大限到了 第3季操作策略


拆解主力控盤手法 台指期達人自創心法勝率逾八成


晨昏四季,在家喝茶


怕電費貴不敢開冷氣?台電認證的十大冷氣省電方法


《2025年最新》益生菌到底怎麼選?專科醫師這樣建議!


把「願望」化成卡片 傳遞溫暖與祝福


匯率、關稅大限、以伊戰爭衝擊油價 鎖定高毛利AI股


中東危機衝擊市場


2025年全球傑出僑生校友誕生


防颱措施做好了嗎?快確認8大必做防颱安全措施


《許願先生─願望卡無限公司》:把願望做成卡,讓魔法成為收藏


AI新十大建設


作帳行情升溫 台積電重返千元點火 AI台灣蓄勢衝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