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大地之腎與濕地守護者  

文‧林怡妏

每年秋冬之際,台灣沿海濕地都可以看見遠從北方到訪的候鳥,牠們像是與台灣立下永恆的誓約,年復一年,飛越千山萬水來到這塊寶島,尋找熟悉的棲息之地。

「台灣天然的濕地環境一直是東亞一帶候鳥遷徙的中繼站,每年來到台灣的候鳥數量非常可觀,受到國際的關注。」台灣濕地保護聯盟理事長康敏捷表示。

事實上,濕地不只是生物的家園、鳥類的休息站,它更是人類在面對氣候災害時最好的天然屏障。

為什麼我們需要濕地?

翻開保育地圖,可以看到濕盟認養的濕地遍及宜蘭與西南沿海一代,康敏捷說,過去濕地保育意識匱乏,從沿海的泥灘地、內陸的埤塘、魚塭到各式都會型濕地都遇到許多破壞,其中人為開發與污染是一切的濫觴。

為了阻止各方勢力大舉入侵,破壞難得的淨土,濕盟在1996年成立之後便開創濕地認養模式,積極爭取認養國內濕地與保護區,目前面積已超過五千公頃。

濕地保育需要投入人力與財力,即便是國家劃設的重要濕地,政府挹注的保育經費仍然有限,基本上濕盟得自己招人、募款。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群人甘於奉獻心力為濕地請命?

濕盟秘書長鄭仲傑說,濕地在整個地球環境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提供許多重大功能,其中包括生態功能、防洪功能、淨水功能與碳匯功能,濕地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濕地是目前國際公認整個地球上生產力最豐沛的生態系統,」鄭仲傑舉河口濕地生態系為例表示,在河口地區有許多自河川上游沖刷下來,富含養分的泥土、砂石與枯枝碎屑,這些泥土因重力而沉積,同時受到河口植物阻攔,形成動物們賴以為生的棲地基質。

而濕地植物的枯枝敗葉經分解形成的有機質,成了建構河口濕地食物鏈的重要基礎。它或是被初級消費者所吸收,或是隨著潮水被帶到鄰近海域,吸引魚、蝦、貝、蟹繁殖,而這些生物又吸引更高階的動物,像是鳥類、兩棲爬蟲類、哺乳類棲息,進而孕育出豐富的生態環境。

鮮為大眾所知的是,濕地除了提供生態功能,它還同時擁有蓄水、防洪的功能。「濕地是水與土之間的緩衝,」鄭仲傑表示,一旦遇上強降雨事件,濕地能發揮滯洪功能,讓水得以注入、下滲涵養地下水層,即便洪水水量超過濕地可容納量,濕地中的草叢、樹木也能減緩水流、削弱洪水的破壞力。

對於面臨極端氣候威脅、降雨朝型態「短延時、強降雨」發展的台灣來說,濕地像是一個天然的屏障,能減輕洪患帶來的破壞力。

西海岸的綠色長城

台灣目前共有近六十個規模不等的濕地,尤其在西南沿海,北從雲林湖口,嘉義東石、布袋,台南北門、七股、四草,南至高雄茄萣、永安等鹽田地帶,以及朴子溪、八掌溪、曾文溪、鹽水溪等河口濕地都被劃設為國家重要濕地,由北而南搭起一座百里長的綠色長城。

這些濕地有些是天然濕地,有些則是人為濕地。康敏捷舉例,「像是台灣西南沿海過去有許多鹽田,在鹽業公司退場後,土地被收歸國產署管理,這些廢棄鹽田及相關水路在無人為破壞、自然交替之下生長出紅樹林,然後漸漸開始有魚、蝦、貝類繁殖,成為候鳥越冬過境時重要的停靠站,這類濕地就屬於人為濕地。」

另外,近年保育有成的鰲鼓濕地早期同樣也是從事農、漁、牧事業及種植甘蔗的大本營,後來因地層下陷嚴重、海水入侵無法繼續耕種,舊有魚塭與農地形成天然蓄水池,久而久之建構出完整的濕地生態,吸引超過百種鳥類與候鳥停留,並被劃設為濕地保育園區。

多方角力下 濕地保育的難題

當前台灣許多國家重要濕地背後都有濕盟的身影,他們不只認養濕地,也積極爭取將一般濕地劃設為國家級重要濕地,然而,濕地的評選與劃設牽涉層面甚廣,有時需要跨地方政府的合作、中央主管機關的應允以及在地居民的支持。

康敏捷以二仁溪的復育為例表示,「過去下游的廢五金回收與提煉廠聚集,加上大量民生、養殖與工業廢水排放造成嚴重污染。如今二仁溪復育計畫已經走過二十個年頭,不僅河川復育有成,周邊的濕地營造吸引冬季雁群來訪,生物相也逐漸豐富。」

為了守護這個由眾人投入心血重建的美麗景致,濕盟積極爭取劃設二仁溪口為國家級重要濕地,然而二仁溪橫跨台南、高雄兩個縣市,雙方如何合作、共同治理這條河川是個考驗。鄭仲傑表示目前兩縣市已達成合作共識。

來到中央政府層級,還需考量到濕地範圍的劃設是否與水利工程作業有所衝突,對此,鄭仲傑表示濕盟正積極地與二仁溪主管機關第六河川局進行協調,希望今年可以進入審議程序。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工程便是與在地居民的溝通。鄭仲傑提到,二仁溪流域一帶有許多社區,濕地的劃設是否危害他們的權益、是否創造正向價值都是在地居民關心的。

「具體來說,像是濕地的劃設是否會限制沿海漁民的捕撈作業,影響他們的生計,又是否能協助地方發展,這些都是地方民眾相當關心的事,也是濕盟要努力去跟他們溝通與協調的。」鄭仲傑補充。 

公私協力 公民參與

「濕地的劃設並非完全限制人類的使用行為,」鄭仲傑表示,「只是要如何達到永續利用,需要花時間去與地方民眾溝通,因此在實務的推動上並非想像中容易,需要公部門與民間團體協力來去推動。」

濕盟除了與台南水利局、水利署第六河川局合作共同營造濕地環境,也推動環境教育活動,透過志工培訓與特色課程帶領學生探索濕地生態。

當環境永續成為顯學,永續發展的關鍵在於將環境意識深植於市民的日常生活中,當每個人都能不斷地與所處的環境、生態產生連結,便會自然而然地去守護它。

■台灣濕地保護聯盟理事長康敏捷

作者相關文章



感恩世新的撫育


仲夏好眠! 3款擺脫濕熱涼感降溫夏日寢具 打造輕盈涼爽睡眠體驗


傳揚台灣契作、與人共好文化 微熱山丘帶你感受回甘的人情味


AI取代不了的工作


AI世代下的親子閱讀陪伴者─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推動共讀25年


GB200需求強勁 聯電組團搶攻先進封裝商機


願望可以被收藏!呂英菖打造沉浸式願望宇宙 願望卡無限公司正式開張


坐擁「小而美」生活圈 「富廣夢溪石」自住家庭首選


ART FORMOSA 2025 全面升級 重返展館 引領夏季當代藝術風潮


改掉5個NG習慣 讓空間乾淨一整年!


感謝僑教政策 讓我們有助人的能力


以善念為創業根本 達勝科技始終走在市場最前端


關稅大限到了 第3季操作策略


拆解主力控盤手法 台指期達人自創心法勝率逾八成


晨昏四季,在家喝茶


怕電費貴不敢開冷氣?台電認證的十大冷氣省電方法


《2025年最新》益生菌到底怎麼選?專科醫師這樣建議!


把「願望」化成卡片 傳遞溫暖與祝福


匯率、關稅大限、以伊戰爭衝擊油價 鎖定高毛利AI股


中東危機衝擊市場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