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漫遊城市「水文化」深入臺中城市之河  

文/林怡妏

紀錄片《南進臺灣》這樣描述日治時期的臺中市

「中部臺灣的首都-臺中市,是臺灣成為日本領土之後所產生的新興都市。市區整然有致,有綠川和柳川的清流,植有柳樹的臺中市幽靜而美麗,有『臺灣的京都』之稱。」

黑白鏡頭下的臺中,城市沿著綠川與柳川發展,80多年來逐步擴張,如今,這個「中部首都」人口已從昔日的10萬人成長到280萬人。

儘管,百年河川奔流不停,但河岸風貌與周邊的城市發展,早已隨著四季遞嬗而有所不同。

城市之河 昔日風貌

跨越百年時空,回首昔日綠川景致,元代詩人馬致遠一首《天凈沙》「小橋流水人家」就足以貼切描繪。

滿溢的綠柳,爬藤的河岸,居民在岸邊洗衣,河川與城市街景、人類活動自然交融。

「綠川沿岸有許多老樹,都是當時居住在河岸的居民親手栽種的,」美商傑明副總經理陳建宏表示,顯見昔日綠川與人的生活緊密扣連。

追溯綠川源頭,位在臺中市北區,是臺中市最早的水源地,綠川長度約6.1公里,流經市中心與臺中火車站一代,最後南流注入旱溪,日治時期以來,城市建設依傍綠川、柳川兩條河川,輻射擴張,百貨商店、商業中心、火車站、劇院拔地而起,發展出現代都市的雛形,也構築出政治、文化匯集的公共場域。

然而,也因著城市建設,周圍一中商圈、繼光商圈、臺中公園污水的排放,綠川曾經面臨消亡危機。

場景來到大肚山上。

「大肚山本身缺水,在我們當學生的時候,東大溪就是一條乾河溝,只有在雨季、水分充足時才會有水,」東海大學研發長林惠真,同樣身為東海大學校友,娓娓道出40年前,她記憶裡的東大溪。

東大溪源自大肚山,流經臺中市區,匯流入筏子溪,全長約3.8公里,67年前,東海大學在一片黃沙瀰漫的大肚山上建校,當時校地周圍多為農地,對於乾燥貧脊的大肚山來說,東大溪是重要的灌溉渠道。

正如林惠真說的,東大溪一年之間,少有幾天能看見裡頭有水在流動,通常只有在大雨過後,乾澀的河溝才稍有一點滋潤,於是東海人把這條乾河溝取了一個詩意的名字-夢谷,當年許多學生會在這裡遊戲、活動。

隨著東海校園擴建,原本的蔗田消失無蹤,灌溉渠道頓失作用,卻留下許多歷史遺跡。

「佇立在東大溪間,橫跨東海校園與工業區的是口琴橋,口琴橋的名稱來自於它的外型,一個個向上的開口就像口琴的吹嘴一樣,這不是給人走的,而是要讓灌溉溝渠過河,」東大溪水文化暨環境教育館解說員表示。

沿著東海大學舊音樂系館,穿過求真路,稀疏灌叢之後就是口琴橋,平時人跡罕至,若非刻意到訪,就連許多東海人都不知道這裡還有一座廢棄的橋樑。

口琴橋,在其功能性荒廢後,逐漸被後人遺忘,亦如東大溪,隨著城市發展,變成一條臭水溝,如果沒有適當的治理,讓河川重新流動,它是否也同樣會被人遺忘,遺忘在時間的長流中?

古老河川的「永續」課題

如何讓生命之河重新轉動?除了河川本身的整治,打造永續水環境與水文化也是重要的課題。

「當初我們開始要做綠川的整治時,第一件事情,就是梳理它的歷史脈絡。」

綠川歷史悠遠,經歷幾次的改道,過往,居民依傍綠川取水、生活,美商傑明工程顧問公司副總經理陳建宏與團隊發現,綠川上有許多歷史建築,像是「中山綠僑」與「櫻橋」因此整治的首要課題,是避免這些古蹟受到破壞。

為了保存這兩座百年古橋,相較於其他河段,破底以防洪,這兩座橋樑前後的河段,利用雙層河道工法,下層建置雨水箱涵,完善其防洪功能。

除此之外,綠川沿岸有許多吊腳樓,是國民政府來臺時,外省族群沿河岸興建的辟所,仿照中國南方少數民族的建築型態,由於緊鄰河川,取水、用水都方便。美商傑明在綠川沿岸,巧妙運用桌椅來重現吊腳樓意象,一方面可提供民眾休憩,另一方面也讓這特別的建築型態,得以在建物拆除後,保留在都市與市民的記憶裡。

另外,陳建宏提到綠川沿岸有許多老樹,整治之初他們便為這些老樹做健檢,移除病蟲害嚴重的樹木,同時引入複層林概念,避免單一品種與林相,為河川打造更好的生態環境。

「我們希望河川的景觀上,四季都有不同的風貌,因此透過不同品種樹木的種植去做呈現。此外,多元的品種與林相,可以打造一個良好的棲地環境,吸引不同的鳥種或物種來棲息,」陳建宏表示。

在東大溪的整治中,也有相似的作法。臺中市政府水利局偕同校方針對東大溪周圍,相思林一代進行生態檢核,他們發現溪邊許多相思樹種植於東海大學創校初期,已經高齡六十五歲,於是市府趁此機會,砍伐凋零老樹,重新種植包含茄苳、樟樹、臺灣石楠等十七種原生橋木樹苗,並試圖培育原生種,讓河川整治不只改善水質,也連帶改變周圍的環境。

「我們也和學生一起在相思林間設立巢箱,現在除了貓頭鷹搬來,白鼻心、穿山甲也出現在溪邊,」東海大學達文西共學共創中心執行長顏楨祐興奮地說。

古老河川的「永續」課題,最後一步在於水文化的傳承。

臺中市政府水利局長范世億說,當民眾了解河川的今昔歷史、人文故事以及生態環境,自然而然地就會去守護它,想要去親近它。

因此水利局在河川整治工程結束後,特別打造水文化暨環境教育館,透過不同的設計與裝置,呈現每個河川的專屬意象,讓民眾漫遊河岸之餘,也能對自己家鄉的河川有更深的認識。

除了環境教育場館,臺中市水利局還選定綠川興大段、旱溪排水東榮、柳川中正水淨場三處,設計了行動地圖與AR互動遊戲,讓民眾親臨現場時,能深入其境,了解水淨設施的運作原理。

「我們希望民眾可以把河川當成自己的家人、朋友看待,一起加入守護河川的行列,把這個美好的成果延續下去,」范世億表示。 水文化是河川重要的載體,它搭起河川與人之間的橋樑,讓人對自己身處的土地多一份認識,多一份認同。


作者相關文章



願望可以被收藏!呂英菖打造沉浸式願望宇宙 願望卡無限公司正式開張


坐擁「小而美」生活圈 「富廣夢溪石」自住家庭首選


ART FORMOSA 2025 全面升級 重返展館 引領夏季當代藝術風潮


改掉5個NG習慣 讓空間乾淨一整年!


感謝僑教政策 讓我們有助人的能力


以善念為創業根本 達勝科技始終走在市場最前端


關稅大限到了 第3季操作策略


拆解主力控盤手法 台指期達人自創心法勝率逾八成


晨昏四季,在家喝茶


怕電費貴不敢開冷氣?台電認證的十大冷氣省電方法


《2025年最新》益生菌到底怎麼選?專科醫師這樣建議!


把「願望」化成卡片 傳遞溫暖與祝福


匯率、關稅大限、以伊戰爭衝擊油價 鎖定高毛利AI股


中東危機衝擊市場


2025年全球傑出僑生校友誕生


防颱措施做好了嗎?快確認8大必做防颱安全措施


《許願先生─願望卡無限公司》:把願望做成卡,讓魔法成為收藏


AI新十大建設


作帳行情升溫 台積電重返千元點火 AI台灣蓄勢衝


台灣在亞太基因定序產業鏈上不能缺席!基龍米克斯攜手NGS龍頭廠 打造亞太基因定序中心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