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無止盡向大海丟錢 打造753公里「黃金」海岸  

台灣四面環海,本島海岸線長1338公里,有著豐富海岸景觀。但你有留意到嗎?港口、海堤、消波塊、護岸等人工設施,逐漸取代潔白細柔沙灘,這些人工海岸長達753.5公里,由北到南,包圍台灣。

極端氣候加上過度開發,加速海岸侵蝕。新竹港南、台南七股海岸因漁港引來的突堤效應,導致海岸退縮;屏東塭豐海岸的村落為發展養殖業,超抽地下水引發地層下陷;台東南迴公路臨海路基受大自然與港口影響,逐漸被掏空,其中南興路段3公里的海岸線,一次性防護就耗資9億元,平均每公里代價3億元。過去數十年,政府投入上千億蓋海堤、堆消波塊,這些用錢硬築起來的人工「黃金」海岸,堪稱世界奇蹟。

《遠見》盤點全台14處嚴重侵蝕的海岸線,深入現場、實況報導。面對大自然反撲、無法回復的人文景致,與保護居民安危的國安級議題,政府如何提出治本解方,已迫在眉睫。

台灣原本是一座美麗島嶼,但你有沒有發現,我們離自然海岸愈來愈遠了?

台灣本島海岸線長1338公里,目前卻有753公里為「黃金」海岸,堪稱世界奇蹟。此「黃金」海岸,並非金光閃閃的美麗沙灘,而是用錢硬築起來的海岸。

過去數十年來,政府為維護海岸線,總計砸下上千億台幣,每年仍持續不斷向大海丟錢中。

第一座黃金海岸就出現在高雄市梓官區的蚵仔寮。政府從1952年興建護岸加以保護,累計用了近2萬兩黃金打造3公里海岸線。

今年最貴的海岸線,將被台東南迴公路南興路段所取代。近期僅一次性工程費達9.2億元,平均每公里的代價是3.06億。  

「說台灣的海岸線是用黃金砌起來的,一點都不為過,」前水利署第六河川局副局長張義興說。

4

        氣候變遷+人工建設加速海岸侵蝕、倒退

為何台灣非得用鈔票築起黃金海岸?這正是氣候變遷下,人類與大自然拉鋸的結果。

全球暖化,冰河、極地冰層融解,導致海平面上升。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的第五次報告指出,1902至2010年間,全球海水位已上升約18.36公分,若依各種情境推估,至21世紀末的上升量,最小值26公分,最大值可達82公分。

海岸退縮已是全球議題,對島嶼的影響更勝內陸國家,「毫無疑問,四面環海的台灣是風險較高地區,」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系教授簡連貴肯定地說。

而海洋大學副校長許泰文則從台灣潮位站觀測資料,估算出台灣100年後的海平面,將比現在高30到50公分。

加上台灣地處颱風頻仍區域,不斷被巨浪沖刷,也加速海岸侵蝕。許泰文舉例,2001年基隆龍洞在颱風來襲時,海浪頂多6公尺高,去年颱風帶來的巨浪平均來到11至13公尺,最高為17公尺。

除大自然反撲的力量,「人為因素更是可怕,」台師大地理系副教授林宗儀說,過度開發也是加速侵蝕的原因。

例如興建水庫、築攔砂壩、整治河川等,減少原先該流向海岸的沙源。而海岸設置港口、填海造陸、及防波堤等設施,則會造成突堤效應;至於發展養殖業,導致超抽地下水,引來地層下陷,也讓海岸後退更為嚴峻。

台灣的海岸侵蝕又以西海岸最明顯,「沙岸愈發達的地區後退愈厲害,從彰化到屏東一帶最明顯,」 成大水工試驗所組長許榮庭說。

        14處侵蝕最劇烈 橫跨東西縣市

目前本島被列為嚴重侵蝕的海岸線多達14處,橫跨東部到西部10幾個縣市,包括宜蘭烏石港、台南七股等海岸段。政府為保護這些地區居民的生命財產,年復一年築起高高的海堤,並堆置大量的消波塊。

林宗儀也表示,目前人口密度最高的西海岸,近八成都被海堤、消波塊包圍了,台灣就像是被水泥圍起來的「堡」島。

 雖然消波塊能發揮立即保護海堤的效果,但許泰文坦言,消波塊就像抗生素,用多了有後遺症,不僅無法聚沙,反而會淘空海堤的基腳,導致沙灘大量流失。

「現在全國各地幾乎看不到沙灘了,」許泰文以小時候常去的高雄旗津海水浴場為例,原是延伸至海洋的一大片美麗沙灘,現已成傾斜陡峭海岸,沙灘逐漸縮小。

許多人記憶中的沙灘也不復存在,如宜蘭頭城海水浴場、台南的黃金海岸沙灘都消失無蹤,連西子灣的沙灘也所剩不多了。

很多海岸線甚至退無可退,僅能靠海堤固住,一道道海堤遂成為現在的海岸線。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六孔管理站主任黃光瀛說,「這簡直是國安議題了」,沙灘、海岸不見了,很難再回來,是學者專家眼裡天大地大的事,卻是民眾最無感、最被忽視的議題。

豈止多數百姓無感,台灣甚至沒有主管海岸線的中央主管機關。

        問題點1〉業務分散各單位
        沙洲無人聞問 外傘頂洲11年後恐消失

一直以來,台灣海岸業務分散各部會,當危及居民時,由水利署興建一般性海堤保護;漁港的事業性海堤則歸漁業署;商港是交通部的權責;燈塔則是財政部管轄等。

也因此出現三不管地帶,例如濱外沙洲根本無人負責。其中,外傘頂洲被認為是侵蝕最嚴重又最被遺忘的海岸線。曾多次到沙洲調查的許泰文指出,沙洲原先長20公里、寬3公里,不僅住人還有門牌號碼。過去20年來,高度從10米降到不及2米,從胖胖的蕃薯漸漸變成瘦瘦的香腸,最北邊的部分海岸已跟陸地連接,嘉義恐將失去天然屏障。

成大水工試驗所研究員高瑞棋也指出,外傘頂洲從1983至2014年,面積從2400公傾縮水至1000公傾,政府擔心持續變瘦將影響養蚵業,已在外海設置11座離岸堤保護。

儘管已有防護設施,成大水利海洋研發文教基金會仍提出警告:外傘頂洲大約會在2028年消失於海平面,距今只剩11年。

        問題點2〉各部會互踢皮球
        救了高雄海岸線 台南海灘卻遭殃

由於海岸線沒有中央主管機關,也造成各部會容易互踢皮球,找不到人負責。

以花蓮縣靠近七星潭附近的舊垃圾掩埋場為例,近來海岸侵蝕嚴重,造成垃圾裸露的二次汙染。花蓮縣環保局長饒忠說,2014年花蓮市公所應林務局要求,已將該處歸回林務局,但當海岸退縮時,林務局卻說斜坡是掩埋場復育後的新生地,非其業務範圍。

各自為政,導致海岸線東做一點、西補一點,甚至帶來「以鄰為壑」的後遺症。台南黃金海岸沙灘的消失就是例證。

當初為拯救高雄的海岸線,從興達港一路蓋離岸堤到二仁溪口,雖然解決了高雄的問題,卻也讓台南黃金海岸的海灘完全滅絕。

另外,港口也對海岸造成破壞。

        問題點3〉台灣漁港密度冠全球
        防波堤產生突堤效應 成海灘殺手之一

台灣島已經被各種港口團團包圍,其中,漁港的密度居世界之冠,平均每8.86公里就有一座,港口防波堤所產生的突堤效應,被證實是海灘的殺手之一。

漁業署企劃組長林國平表示,早期為發展漁業,廣設漁港,直至21世紀為保育漁業資源以及各界逐漸重視海岸保護,2003年已政策決定,除非特殊因素,不再興建漁港。

目前進行整併轉型後,全國漁港(含離島) 雖已降至224個,但每1.6個鄉鎮區就有一個漁港。

王藝峰表示,剛開始興建一座漁港還可以,等到蓋到第50、第100座時,就發現不對了,加上又沒有整體管控的主管機關,問題愈來愈嚴重。

例如新北市貢寮的金沙灣就被和美漁港的堤防影響,沙灘瀕臨消失。和美漁港也被喻為是經典的活教材,從1965年興建完成後,即因海浪過大,船隻難停靠,在漁民陳情下,當時的省政府在1988年延長南北防波堤各100公尺。但新建海堤改變了海沙流動,造成港口淤積,幾乎無法使用,海灘也頓時滅絕。

不管什麼原因造成國土流失,政府為固住海岸線,花費鉅資維護,已無法計算實際金額。如以一塊20噸重消波塊造價2萬6000元,以及吊放費2500元計算,丟一塊就是3萬塊不見了,「從以前累計到現在,肯定是嚇死人的數據,」許泰文想都不敢想。

這僅是消波塊而已。還有海堤、離岸堤、護岸等防護設施。

以近10年較盛行、設置在外海約100公尺的離岸堤為例,全國共有263座,嘉義至屏東海岸就蓋了237座,其中屏東縣密度最高,124座,占比47%。如以每座3000至4000萬的造價計算,至少投入79億至105億元。

        海堤、消波塊僅治標 自然工法才能找回沙灘

如以內政部定義的人工海岸線來估算,台灣(不含離島)就有753.5公里的海岸都布滿各種設施。由於海堤等設置很容易被破壞,必須不斷丟消波塊,但丟了就沈、沈了又要丟。令人想起希臘神話中被懲罰的西西弗斯,必須將巨石推至山頂,當每次到達山頂後,巨石又滾回山下,就這樣不斷重複完成這「永無盡頭又徒勞無功的任務」。

營建署綜合計畫組科長廖文弘說,人與海爭地,必然要付出代價,海堤等設施僅能治標無法治本。這幾年海岸維護工程已朝向近自然工法,透過養灘等方式,試圖將沙灘找回來。

可是養灘曠日廢時又花大錢,民眾只要海岸受威脅,就立即向民代陳情,政府就趕緊再蓋海堤、丟消波塊。

一位研究人員以親身經歷指出,政府拿民代建議蓋海堤的四個地點,但因預算有限,請他選出兩個,還要限期完成,因為民代快要卸任了。

加上台灣的海岸觀念未臻成熟,民眾至今仍以為海堤最好是混凝土實心、又高又厚才安全,「他們不知道一旦蓋了海堤,就沒有回頭路了,」許泰文說,導致工程人員無法根據專業,落實海岸整體維護。

「就這樣一直蓋海堤、丟消波塊,到底還要丟到何時?」張義興不禁反問,這次補強僅是等待下一次颱風的來襲,海岸維護應該從人定勝天轉為人定順天了。

林宗儀也建議師法自然,以政府的財力不可能無止盡丟錢防護,不妨保留海岸後退帶,嚴禁高度開發,採低度使用。對人口密度高的地區,遷村不可能,可考慮重兵防護,但要注意對鄰近地區帶來的衝擊,人口稀少地區就不要再花冤枉錢,「反彈聲浪再大,也要勇敢踏出第一步。」

2017年,長期被忽視的海岸議題終於露出生機。延宕24年的海岸管理法在2015年2月立法通過,營建署成為主管機關,今年2月也完成公告整體海岸管理計畫,邁出海岸管理的第一步。

台灣是否還要延續過去的作法,不斷丟錢到海裡,還是尋求與自然共存的可能途徑?期待新法令能帶來解方。

文╱彭杏珠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4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4月號

 

 


作者相關文章



願望可以被收藏!呂英菖打造沉浸式願望宇宙 願望卡無限公司正式開張


坐擁「小而美」生活圈 「富廣夢溪石」自住家庭首選


ART FORMOSA 2025 全面升級 重返展館 引領夏季當代藝術風潮


改掉5個NG習慣 讓空間乾淨一整年!


感謝僑教政策 讓我們有助人的能力


以善念為創業根本 達勝科技始終走在市場最前端


關稅大限到了 第3季操作策略


拆解主力控盤手法 台指期達人自創心法勝率逾八成


晨昏四季,在家喝茶


怕電費貴不敢開冷氣?台電認證的十大冷氣省電方法


《2025年最新》益生菌到底怎麼選?專科醫師這樣建議!


把「願望」化成卡片 傳遞溫暖與祝福


匯率、關稅大限、以伊戰爭衝擊油價 鎖定高毛利AI股


中東危機衝擊市場


2025年全球傑出僑生校友誕生


防颱措施做好了嗎?快確認8大必做防颱安全措施


《許願先生─願望卡無限公司》:把願望做成卡,讓魔法成為收藏


AI新十大建設


作帳行情升溫 台積電重返千元點火 AI台灣蓄勢衝


台灣在亞太基因定序產業鏈上不能缺席!基龍米克斯攜手NGS龍頭廠 打造亞太基因定序中心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