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永遠供不應求的360噸〉天禾玉的稻米故事  

務農就是一門好生意

務農是不是一門好生意?在台灣,「穀賤傷農」時有所聞,農民儘管再辛苦,也只能被動接受中盤商的收購價。許多農民自嘲務農的三大缺點:太辛苦、收入少、社會地位低。然而,花蓮玉里的稻米品牌「天禾玉」,卻走出了不一樣的路。

天禾玉創辦人彭鏡興,今年61歲,家中種稻相傳四代。2004年時,他創立「天禾玉」品牌。2013年在日本國際米食競賽中,天禾玉擊敗台、美、中、日、韓等3814種參賽稻米,獲得特優獎。
2
他這樣種稻:不求高產量,只求高品質

每年產量360噸,永遠供不應求;還能從日本人手中奪下難得的世界米食競賽特優。日本米品質一直群冠世界,評選過程挑剔嚴格,通常大獎都是由日本人獲得。然而,這已經是彭鏡興第三次從挑剔的日本人手中獲得獎盃,讓天禾玉的品質,有了國際專家保證。

曾有在台灣工作的日籍人士,寫了一封信給彭鏡興:「生長在日本秋田縣的我,對米的要求很高,一直認為台灣米還沒有達到日本米的水準。但,這樣的想法完全被打敗了。天禾玉的香味、口感都很棒,連冷掉都很好吃。」因為品質好,一般稻穀1公斤售價約40、50元,天禾玉卻可賣到每公斤90元,將近兩倍。

當年輕人都在為22K叫苦,彭鏡興卻說:「只要照著我的方法做,保證收入是22K的好幾倍!」到底,彭鏡興「點穀成金」的祕訣是什麼?

目前彭鏡興種植的稻田共計30公頃,承租了兄弟姊妹與街坊鄰居的好田。其中一塊依傍在秀姑巒溪支流旁。這兒的大自然是「素顏」的,山就是山,溪就是溪,周遭什麼都沒有,只有彭鏡興勤勞巡田的身影。

被稱「彭博士」時時掌握新技術

「我不求高產量,只求高品質,」彭鏡興分析,台灣人年均收入已超過2萬美元,需求已不在量,而是質。他體會到,「西部的農民大多都還在求量,但這樣化學肥料就要多、農藥也要多,不但環境破壞了,農民身體也會不好。」因此他希望種出好吃又健康的米食,也給自己高報酬。

彭鏡興高職時學的是化工,但他不把化工專長發揮在「添加」,而是「減少」。堅持少用化肥、少加農藥,好幾年都通過無農藥殘留檢驗,讓天禾玉受到市場青睞,每年產出大約360噸稻穀,永遠供不應求。然而,如何能用最自然的方法,種出健康又好吃的稻米,就是一門鑽研不完的學問了。

國內的農業改良所,是彭鏡興善用的資源。只要官方發布研發新品種,他就會立刻了解相關資訊與技術,再自己反覆實驗,找到最佳種植方法。勤奮的程度,讓花蓮前縣長謝深山都尊稱他為「彭博士」。此外,彭鏡興也把握到日本參加比賽的機會,收集國際上最新技術情報。「就像參加奧林匹克比賽一樣,要一直保持知己知彼的狀態。」

他說:稻米跟iPhone一樣 可以不斷升級

種稻當然也要不斷創新,還要重視每個細節都到位,沒有一個步驟可以掉以輕心。「就像iPhone會一直升級,稻米也一樣!」彭鏡興說,農業其實與高科技一樣,要不斷創新。即便天禾玉已拿到三次日本國際大獎,還是覺得不該滿意,「現在只是比別人好而已,還不算成功,還要進步。」

其實要種出能參加國際賽的高品質稻米,從挖土、整地,很多細節要到位,每個步驟都不能馬虎。彭鏡興對自己的形容是「非常龜毛」。例如,種稻一定要「深耕淺插」,翻土要翻得深,將來生長的空隙才會大,取得養分才會多。但是苗要插得淺,分櫱(分枝)才散得開。

從「整地」,更可看出他的嚴苛標準。倘若農地沒有整平,會造成施肥不均,稻子就會長不好。而灌溉時某些地方積水,就會吸引雁鴨前來破壞稻子,增加成本。為了確保地平,他不但親自整地,不假員工之手,甚至還依照當地地形地勢,自己研發農機。他對天禾玉農地的標準,是100公尺前後水平不能超過5公分,簡直要和水泥地一樣平,足見其講究。

彭鏡興也提醒一個奇妙小撇步,「作物若有耐心、愛心對待它,它就會如你所願;不理它,它就表現不好;再不理它,它就死給你看,很現實。」例如他曾經嘗試用溫室種菜,以為設置好按鈕,定時澆水,就可省去人力,沒想到作物死了一大片。從此,他除了睡覺吃飯,就在田裡。每天早上都要和稻子說「喔嗨呦(日語早安)」,還唱客家歌給它們聽。

掌握訂價權 翻轉市場規則

目前,天禾玉客戶包含糧商、農會與一般消費者。為了維護與顧客關係,天禾玉也融入了服務業精神,創新經營。例如,天禾玉的米有數種不同客製化包裝。只要客戶打電話訂米,報上家庭人口數、大概每週幾天在家吃飯,工作人員就會幫你計算應該訂什麼包裝。

此外,每年播種時節,彭鏡興開放顧客可免費到田裡參觀,體驗插秧,也讓顧客看見種稻米的環境,吃得安心。此外,還有觀光旅遊的附加價值,彭鏡興不僅會幫忙代訂民宿,他還特別去上生態解說員課程,由他親自導覽解說。直接讓消費者和土地接觸,用自然說自己的故事,不但省了行銷費用,也讓人感動,增加顧客黏著度。

因為對品質的堅持與創新經營,彭鏡興也讓天禾玉改變了過去由糧商喊價的產銷結構,把定價權拿回自己手上。「過去,台灣的稻米產業結構,農民大概付出70%,但是拿到的收入只有30%,」他在天禾玉創立之初,就立定目標,翻轉這樣的收入結構。

「只要我們種出客戶要的東西,價格就是我喊了!」他認為從事農業一定要有遠大志向,期望成為「上等」農夫,才不會任人宰割,更不需要政府補助。雖然已經是台灣「第一名」的農夫,彭鏡興未來卻並沒有擴產或外銷的打算。「種得那麼好,數量有限,為什麼要給外國人吃?」「外國人要吃,應該就要來台灣,與觀光旅遊業互相搭配。未來50年,世界的重心在亞洲,亞洲的心臟就在台灣,台灣的農業,處處都是機會!」他自信滿滿地說。

 

文/王美珍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1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網:www.gvm.com.tw

更多在地產品


作者相關文章



GB200需求強勁 聯電組團搶攻先進封裝商機


願望可以被收藏!呂英菖打造沉浸式願望宇宙 願望卡無限公司正式開張


坐擁「小而美」生活圈 「富廣夢溪石」自住家庭首選


ART FORMOSA 2025 全面升級 重返展館 引領夏季當代藝術風潮


改掉5個NG習慣 讓空間乾淨一整年!


感謝僑教政策 讓我們有助人的能力


以善念為創業根本 達勝科技始終走在市場最前端


關稅大限到了 第3季操作策略


拆解主力控盤手法 台指期達人自創心法勝率逾八成


晨昏四季,在家喝茶


怕電費貴不敢開冷氣?台電認證的十大冷氣省電方法


《2025年最新》益生菌到底怎麼選?專科醫師這樣建議!


把「願望」化成卡片 傳遞溫暖與祝福


匯率、關稅大限、以伊戰爭衝擊油價 鎖定高毛利AI股


中東危機衝擊市場


2025年全球傑出僑生校友誕生


防颱措施做好了嗎?快確認8大必做防颱安全措施


《許願先生─願望卡無限公司》:把願望做成卡,讓魔法成為收藏


AI新十大建設


作帳行情升溫 台積電重返千元點火 AI台灣蓄勢衝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