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台味,家常味  

一月末,台北國際書展期間,很榮幸地,我和應邀訪台的日本知名小說家吉本芭娜娜進行了一場公開對談。活動中除了有關飲食的交流外,還由我準備了幾樣台灣家常小食與她和現場聽眾們分享──白切雞、白切肉、白菜滷、滷綠竹筍和花枝、魷魚羹以及粉圓豆漿豆花……大夥兒吃吃聊聊好生開心。

回想起來總覺奇妙,從大學時代第一次被《廚房》吸引,繼而不自覺地一路追讀到如今,我的人生各階段,似是一直都有吉本芭娜娜陪伴。

遂而一年一年、一本一本,越來越熟稔親切於她似是始終一貫,在失去、療傷與重生主題上的不變;也點滴感同身受於字裡行間隨歲月積累因而益發深刻的,關於這世界,關於人與人心的感懷、抒發與洞見。

此之外,讓我深有共鳴的還有,吉本芭娜娜對食物的描繪。

小說裡,只要有食物出場,十之八九都是素樸、平實的料理;圍繞著食物的場景與氛圍也總是乾脆爽朗明亮,文字短短卻充滿畫面,滋味香氣歷歷,讀著,彷彿看到小小的微微的暖熱與光,以及牽引人走出苦痛和晦暗的力量。

而讓我尤為驚喜是,她的飲食散文書《食記百味》裡,對於台灣料理的敘述:

「台菜和中菜幾乎沒有不同,但總有一點自由揮灑的感覺。」

「我在台灣吃的每一餐,雖然不是都好吃得要死,但也絕對沒有失望之時。」

「那是隨時可以大快朵頤的國家。這樣的國度,人們的想法豐富,沒有尖銳冷漠的心情。也許是因為可以很便宜就吃到頗費工夫的美食,即使阮囊羞澀,也不那麼畏縮……」

清清淡淡數語,讀來卻是一擊中的般直入我心。

於是在對談裡,忍不住請她再談談對台灣飲食的看法。

吉本老師說,台灣料理對她而言是「每一日每一餐都可以享用的料理」,每每讓她懷念憶起,昔年日本料理的、最原初原本的味道。

──是的,這麼多年來,嚐過許多國家的食物,回頭看台灣料理,我也有著幾乎完全一致的感覺。

不管是家常料理、街邊小吃、以至餐館裡宴席上,即使內裡涵藏無數經驗功力智慧用心積累,然從本質到外在一逕簡簡單單實實在在,不尚表象上的浮華精雕,卻是真味原味盡在其中。

這樣的素樸本質,當然多少與這片土地的過去現在種種歷史因緣有關:

亞陸邊陲島嶼之地,移居為主的住民背景,沒有輝煌燦爛悠久的歷史、沒有重重更迭相承的王朝皇室貴冑階級,於是,家常與庶民食物,成為這國度飲食的最核心面目。

最可貴是,也許是百姓性格的原就率直,加之日治時期和風家常烹調概念影響,近代數十年來的富庶,隨生活之優裕而衍生的精緻需求和慾望,卻並未帶動台菜走向表象上的繁複。

反是內化為對食材之培育、選擇、火候、調理本身的講究,以至菜式形貌的包容多元;簡樸尋常樣貌,食之,卻有感人肺腑之味。

而較之巧飾奢華的華肴豪宴來,這樣的尋常家常味,往往更久長也更得人心。

尤其,越是過盡千帆嚐盡珍饈後越是能懂,如是四處遍見的樸素真淳滋味,在這競逐奢華的世界裡,益發得之守之均不易。

因之格外讓遠道旅人歡喜心悅,也令我驕傲依戀。

 

《原文出處》「 小吃的時間」
《延伸閱讀》
迷人台灣小吃

 

※本文由《Yilan美食生活玩家》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文章
歡迎訂閱《Yilan美食生活玩家》電子報

 

 


作者相關文章



追求!三一東林轉型成功的奧秘


什麼是法拍屋?金拍屋?銀拍屋?鑽石屋?


江淑筠個展《集合元素》:在瞬間火花中凝視永恆


以一破千 山川戰法教你看穿主力控盤手法


就諦與印度男神 一起關心緬甸地震


鬧4年案荒 中科盼到小宅案降臨


2兆美元的債務缺口要靠盟友 川普急 日歐中俄不急


用Pantone新色「奶油黃」 為居家注入活力!5個柔和舒適的輕亮美宅


D-DAY 90天偏多操作 90天關稅豁免 台股到處黃金股


賺夠你的可支配所得


失智症─高齡社會悲歌 慢下來 等等他們


強護盤 緩繳稅 穩民心


展望亞洲 大豐國小展南亞豐華


「利他」思維創造共贏 旭榮集團邁向第二個五十年


組成繪畫:在幻象與物性之間重構空間的繪畫實踐


記得,你看到的都是「樣品」!建商最愛用的預售屋迷魂大法


乘著愛與勇氣飛翔:「讓我成為你的翅膀」徵件比賽作品捷運亮相


陳明賢帶動新創 廣納有想法有作法的年輕人


台灣真心站在親美 美國給台灣親冷屁股


關稅股災 國安危機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