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談東生華文化─以人為本,企業如家;以藥傳愛,關懷為任  

文.黃淑珍

「雖然不像醫生、護士每天面對病人,但我們製作的藥品卻可以在無形中幫助很多病人」,選擇就讀藥學系的楊思源,一開始並沒有鴻圖大志,只是認為畢業後能夠擁有穩定的工作,不過在投入製藥行業後,製藥的意義卻在她心中逐漸昇華。

三年一學新 百火鍊真金

楊思源從陽明大學藥理研究所畢業後,就進入東洋從事臨床試驗專員(CRA),不僅每天閱讀大量論文,也需要像專案經理一樣緊盯每個環節的執行,為她日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在職位上耕耘兩年後,楊思源也被高層注意,詢問她是否願意擔任產品經理。

轉為經理後,又是另一番天地,楊思源描述她的工作有點像專屬醫生的顧問,當醫生要使用公司推出的新藥時,就會對她「奪命連環Call」,不管是新藥的用量,還是病人服藥後的副作用,都是她的負責範圍。楊思源回憶,她第一個研究是與北榮一起合作試驗肝癌藥,曾經一天內在辦公室和北榮之間往返四次。

楊思源對自己的設定是每三年就要學習一樣新東西,即使如今已成為東生華總經理,她也仍在生物藥學所讀博士班,並每天閱讀論文,關注國際趨勢,像海綿一樣吸收新知識。同時,在職場上,楊思源也不懼怕「爛攤子」,除了用自己的經驗去應對新的挑戰,她也不吝於請教她的Idol─東洋集團董事長林全,來獲得不同的角度與視野。

在東洋集團任職的二十五年,不管是從事臨床試驗專員,還是擔任產品經理,楊思源都能在接受挑戰的同時發掘工作樂趣,持續在職場上發光發熱,一步步寫出自己的傳奇。

雙引擎穩成長 東南亞拚市場

東生華雙引擎策略分別為有機和無機成長,其中2024年公司約有56%的營收來自無機成長,在2023與2024年東生華併購高峰藥品及創益生技,同時廣納人才,員工數約成長三倍,不管是對策略多元化還是併購投後控管,都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2024年東生華透過雙引擎策略達到達成「五年翻倍」的成長目標,楊思源設定,在雙引擎策略下,公司每年要達到15%雙位數成長,以實現下一個「五年翻倍」。

楊思源在東洋擁有十年的內外銷經驗,到了東生華後,發現旗下產品多無外銷,未免感到可惜。東生華產品以自製國產新藥為主,這類藥品需要投入經費去研發、試驗,在國外相對常見,但在台灣及東南亞地區卻仍是新藥,因此讓楊思源看到了新市場,選擇將產品外銷至東南亞,再加上東生華母公司在東南亞本來就有許多據點,增添許多助力。

事實上,台灣的健保制度使藥價被壓得極低,有時甚至無法回收投資成本,東南亞卻沒有類似制度,自費比例高,也提供更大的市場去支持藥品研發。

以人為本 安身心方能治家國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當人無法在身心靈、家庭和工作之間取得平衡時,不太可能為了工作捨棄前者,楊思源認為,在人生不同的里程碑上,若能提供員工一些幫助,有助於他們長久的在舞台上發揮。

2022年,以中小企業之姿初出茅廬的東生華就榮獲了HR ASIA最佳企業雇主獎,在疫情爆發居家辦公時,為了紓解員工的身心壓力,東生華還舉辦了線上健身房,讓員工打開鏡頭一起健身半小時,楊思源逗趣的分享:「因為太久沒運動,不到十分鐘大家就汗流浹背!」

2023年,大家從居家返回辦公室,不過對於疫情的恐慌仍未消退,楊思源又和心理腫瘤基金會的方俊凱醫生合作推出了心理課程、測驗,也提供匿名的心理師諮詢,大受員工好評。到了2024年,東生華除了ESG,也推動DEI(多元、平等、共融),打造職場性別多元。除了上述所說,東生華也支持員工自行創立社團,並提供經費,近年因為ChatGPT的爆紅,東生華還有請老師來教學如何對AI下指令,不斷與時俱進。

從楊思源的談吐中,可以感受到她對員工福祉的熱情,東生華在她的帶領下就像溫暖的大家庭,遵守著職場秩序同時,又處處散發人與人之間的關懷,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

連結企業價值 視關懷為使命

長者的心血管功能常需要關注、護理,東生華主攻心血管科用藥,因此在回饋社會時,便以關懷長者為主,且注意到城鄉資源差距,更專注在偏鄉長者身上。東生華除了長期與老五老基金會合作,公司同仁也會主動報名,和基金會一起長途跋涉到深山老區裡擔任一日志工。

東生華過去多次派出行動物資車,為不方便採買的獨居老人提供生活物資,東生華的藥師也會發揮自身所長,替長者量血壓,關注他們的健康,許多長者在志工離開時都依依不捨的與他們道別。「我們在城市裡每天都覺得喧嘩,但有許多長者卻被遺忘在偏鄉」,楊思源說道,關懷他人是醫療行業的使命,也是東生華持續發揚的精神。

除了關懷偏鄉老人,東生華也在近年投入石虎環境保護,認領稻田並以有機方式耕種,避免石虎受化學肥料毒害。認養的稻田,不管是插秧還是收割都要親力親為,東生華又與老五老基金會合作,邀請老人家一起來割稻、脫穀,不僅讓許多長輩大展身手,也讓他們回憶起還未工業化的農業社會。收成回來的農作物,公司會再製作成禮盒或肥皂分送出去,禮物雖然不貴重,卻是一份真摯的心意。

病後重生 綻出無限人生

「我們在要做一件事前,常會做出預設條件」,2006年時楊思源被診斷出淋巴瘤,經歷過這場大病後,楊思源開始找回在五光十色的生活中被遺忘的初衷,更懂得把握當下。同時,身為天主教徒,在每個禮拜的彌撒中,楊思源不斷加深關懷弱勢的覺悟,在康復後選擇重返職場,也是因為她認為製作對病人有益的藥品,遠比在病友會擔任志工更有影響力。

因為許多病症在末期藥物已無太大作用,在未來,楊思源也期許能不斷推動預防型藥物,從早期就著手治療,盡量避免憾事發生。

概觀楊思源的前半生,從普通職員做起,年僅四十四歲就成為東洋集團最年輕的總經理之一,職場上她宛如勁草,不畏挑戰、保持人性柔軟,生活上她猶似松柏,經歷磨練、勇於活在當下,讓人不禁期待,日後她還能如何發光,並帶領東生華走向全新高度。


作者相關文章



第六屆海外十大傑出青年頒獎出爐


刷卡買手機竟可能影響房貸核准!專家:即使是0利率分期都要結清


建構法人投資思維 突破散戶盲點 不再追漲殺跌!


用愛改變流浪貓的生命—新屋貓舍義工團


AI永動機


台灣在EUV製程的特用化學擺脫美國技術有多難


如何避開新青安急凍危機?地政將軍關漢君:房市不會崩盤 但將迎來「15%修正期」!


星際之門 芝麻開門 OpenAI CEO台韓固樁 亞洲科技股大爆發


生活質感Level Up!小宅走道與臥榻規劃技巧


記憶體發飆


王惠鈞攜手博太生醫 開啟阿茲海默症植物新藥研發


轉角遇見就諦 看見人生美好風景


樑壓床、鏡子對床真的會招來壞運勢嗎?


2025國慶焰火在南投登場 縣府推接駁專車疏運人潮


用手語翻譯 打開溝通的門


800V升級潮 飆股大追蹤 電源技術大突破 2.3兆市值上位新局


3D IC搶2.4兆大餅


領略色彩繽紛 讓想像力高飛 70歲雄獅文具越活越年輕!


破框.建構—桃園結構技術論壇揭示建築安全新世代


Q4必追 8檔焦點股 一路旺到年底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