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鄭明輝:乳房重建,再現「身」與「心」的圓滿人生  

文.許洛婕、黃淑珍

乳房對很多女人而言一直不屬於自己的。年輕時是男友的;結婚後是老公的;當了媽媽是小朋友的。面對因癌症是否得乳房重建選擇時,台灣女人常常沒有自主權。丈夫、兒女會跟你說不需要、健康就好、太貴了、年紀大了用不到……但有多少決定權是聽從自己內心需求的聲音呢?」這是鄭明輝院長對於當前台灣女性,面對乳房重建手術現況時態度的觀察和感嘆。

回過頭來看,乳房重建技術在歐美發展很久了,反之,在台灣則沒這麼普遍,大致可歸納三點原因:

第一,部分專科醫師對於乳房重建本身的技術或經驗並不精熟;第二,部分民眾會認為,乳房切除並不會危害生命,沒有重建的必要;第三,乳房重建被歸納為「美容手術」,健保不給付,造成民眾重建意願低。

但是,乳房病徵切除後,下半人生就會因此明亮光采嗎?鄭明輝坦承:「乳房是女性很重要的生理特徵,切除雖然不會有生命危險,但身體形象會受損,為穿衣帶來許多不便,生活品質也會下降。」事實上,有四分之一的乳癌患者都有憂鬱症情況,不健全的外觀帶給她們的心理打擊,有時或許比身體上的病痛還難熬。

亞洲第一位Godina獎得主

1998年,鄭明輝的老師,時任長庚大學醫學院長魏福全教授,注意到台灣乳房重建技術的落後,便交給他一項任務,讓他去美國花費一年多時間學習乳房重建。鄭明輝也是少數願意將時間和心力都用來鑽研這項技術的醫師,他說:「我比較笨,也比較執著,就一直做,改良技術,讓成功率提高、後遺症減少」。

嘴上說著自己比較「笨」的鄭明輝,就這樣成為2006年美國重建顯微外科學會Godina獎的第一位亞洲得主,也是亞洲第一位將顯微手術引進,用自體脂肪重建乳房的醫師,鄭明輝職涯中發表了四十幾篇論文,除了大幅減輕病人身心上的病痛,也在乳房重建領域留下了無價的學術瑰寶。

病人的一聲謝謝 成為他源源不絕的動力

「其實我大學的時候沒有很愛念書。」鄭明輝坦承,但是當他成為實習醫生後,意識到自己開個藥、開個刀,都可能對病人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是一輩子。

於是,鄭明輝不斷要求自己技術的精進,在一場場手術中總結、分析下次可以怎麼做,減少後遺症,而看著病人在手術恢復後,對他說一聲「謝謝」,就能帶給鄭明輝極大的滿足,提供他源源不絕的動力。

鄭明輝在研究的道路上,也面臨過重重難關。台灣乳房重建技術較美國落後,除了要讓病人願意配合臨床治療,術後若出現後遺症,鄭明輝心理也會止不住的愧疚。而最困難的,則是在初期缺乏經費,一直到2006年鄭明輝得獎後,才申請到國科會的資金,得以將許多論文中的想法藉由實驗驗證。

鑽研出經驗後,鄭明輝又將這些寶貴的技術寫成論文,無形中讓更多病人受惠。鄭明輝說:「我一雙手只能開一個刀,但是我寫一篇論文、教一個學生,他們可以去幫助更多病人」。 

只要還能工作 就會繼續幫助人

從長庚醫院院長到自行設立安德森整形外科,大部分人會認為前者看起來更「高大上」,更令人崇拜,然而,鄭明輝卻有不同的想法。鄭明輝說:「在一個大醫院裡,從停車場走到病房就要十分鐘。」他不想每天浪費這無謂的時間,而是想拿去幫助更多病人。

鄭明輝設立安德森的初衷,是為了提供病人更好的醫療環境,安德森診所雖然沒有長庚醫院占地大,裡面設備卻一應俱全,除了手術室也設有多間病房,讓鄭明輝可以隨時關注病人的情況。

乳癌也許治癒了 自信卻沒有

美國前任總統柯林頓受母親感召下,在任期內多次公開支持乳癌防治倡議,並在1998年成功推動《婦女健康與癌症權利法案》,法案規定保險須給付乳癌病人的化療、乳房重建甚至是對稱調整的手術費用。

相比之下,台灣對於乳癌方面的政策與知識推廣近年來雖有加強,但在術後重建方面,因為不受到重視,大部分醫生對於學習這項吃力又不討好的技術意願則日漸低落,造成無法培養出精實的專業醫生。

目前台灣乳房重建可分為矽膠袋和自體脂肪植入,前者約花費15至20萬,後者因為要求自然的外觀,技術含量更高,需要花費30萬以上,而台灣的乳房重建手術因為被歸類為醫美,健保無給付,成了許多病患接受重建的絆腳石。

乍看之下,重建費用並沒有到天價,但對於已在前期治療花費鉅額的病患來說,也許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再加上重建手術治療的是「外貌」而非「生命」,因此常被認為沒有治療的「必要性」,許多患者便會迫於經濟或其他因素,選擇帶著殘缺的身體與自信過完餘生。

正視乳房重建對患者的意義

事實上,亞洲人因為基因問題,罹患乳癌的好發年齡約為44、45歲,近年受飲食、生活作息影響,更有病發提早的趨向。

因此,國健署表示,自今年(114年)起公費乳癌篩檢措施將擴大,放寬乳癌篩檢年齡,補助條件由原本45歲以上至未滿70歲的婦女,擴大至40歲以上未滿75歲婦女。鄭明輝期望,能藉由補助政策,讓病患在0到1期時就篩檢出來,提高病患的存活率。

而在術後重建方面,鄭明輝也不斷呼籲,不要只關注乳癌的治療,病患「身」與「心」的健康型態,同樣是不容忽視的課題。日本在2013年正式將乳房重建手術納入醫療保險給付範圍,減輕患者經濟壓力。韓國緊隨日本,在2015年也將乳房重建納入國民健康保險範圍。在此也希望讀者可以思考,台灣人驕傲的健保制度,何時可以跟上鄰國的腳步,重視乳房重建對乳癌患者的意義。

有了圓滿人「身」 才能圓滿人生

乳癌過去因奪走多位名人的性命,是許多女性的夢魘,現今因醫療的進步,存活率已經達到99%,不再被視為絕症,但術後的恢復、重建,仍是讓女性苦惱的課題。

鄭明輝從業二十多年,已幫助超過一千多名失去乳房的女性找回自信,除了在台灣乳房重建領域擁有不可撼動的權威,其名聲同樣享譽國際,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患者得知鄭明輝的專業後,都會不辭千里的搭飛機來尋求他的治療。

鄭明輝也遇過年齡高達八十歲的患者上門求醫,患者家屬都很反對,擔心她的年齡無法承受手術風險,那位患者告訴鄭明輝:「不用跟他們(家屬)商量,他們不同意,我重建是為了自己不是他們」,最後,鄭明輝評估患者身體狀況後,還是替該病患進行手術,給了她一個圓滿的人「身」。

乳房是自己的,只有自己能決定它最美的樣子。透過重建手術,讓乳癌患者擁有一個機會,可以自信敞開胸懷,重新擁抱人生。


作者相關文章



星際之門 芝麻開門 OpenAI CEO台韓固樁 亞洲科技股大爆發


生活質感Level Up!小宅走道與臥榻規劃技巧


記憶體發飆


王惠鈞攜手博太生醫 開啟阿茲海默症植物新藥研發


轉角遇見就諦 看見人生美好風景


樑壓床、鏡子對床真的會招來壞運勢嗎?


2025國慶焰火在南投登場 縣府推接駁專車疏運人潮


用手語翻譯 打開溝通的門


800V升級潮 飆股大追蹤 電源技術大突破 2.3兆市值上位新局


3D IC搶2.4兆大餅


領略色彩繽紛 讓想像力高飛 70歲雄獅文具越活越年輕!


破框.建構—桃園結構技術論壇揭示建築安全新世代


Q4必追 8檔焦點股 一路旺到年底


坪數小沒關係!3招打造18坪日系宅


山海鎌倉 • 旅中隨帖


川習TikTok


用[微]預算 直[上]竹北門牌負擔得起的好品味 首選【微上】


博太生醫董座徐宜生 從零售王到建構植物新藥大平台的轉折人生


預算有限還是想用文化石、石材、清水模嗎?14種替代建材神救援!


台灣僑外生觀看造山者:感動!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