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掌握胎兒健康 量測胎動的2大原則  

1

胎動,是孩子出生前與媽咪最大的互動,更重要的是可以得知他在腹中的狀況。通常不可能24小時都利用超音波檢查胎兒的狀況,因此大多數的時間,並不清楚肚皮下發生了什麼事。唯有正確測量胎動,孕媽媽才能及時掌握胎兒健康。

文╱黃鈺倫  採訪諮詢╱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李日升

孕期各階段的胎動頻率

胎兒在子宮內大部分的時間在睡覺,少部分的時間在活動,胎兒剛開始兩次清醒的時間間隔大約30分鐘左右,之後每一個小時內有40到50分鐘的睡眠時間,10分鐘左右的活動時間,妊娠後期的睡眠時間則會拉長至3至4小時,清醒時間增加到30分鐘。

許多媽咪認為胎兒在半夜的時候活動次數較多,但事實上胎兒的睡眠時間和活動時間是規律在運作,但在孕期的不同階段,孕媽媽能感受到的胎動頻率也不相同。

1.懷孕初期

懷孕16週起,媽媽們開始感覺到胎動。但這時候的胎動並不明顯,因為胎兒身形還很小且力量微弱,因此孕媽咪不會有太大的感覺。

2.懷孕中期

17到29週之間,也是胎動最頻繁的時期,這時候的胎兒身形大概只佔據子宮一半左右,所以還有空間讓胎兒在肚子裡做較大動作的活動,但因為肌肉還在學習,所以動作不多,孕媽咪感覺到的胎動多半以滾動為主。

3.懷孕後期

約自29週起,胎兒成長速度快,子宮內所剩空間不大,手腳不能完全伸直,只能以四肢的簡單活動為主,加上睡眠時間拉長,使得活動次數減少,但力道明顯變大,有時,孕媽咪隔著肚皮就能摸出胎兒的手、腳、膝蓋。

2

如何正確測量胎動

胎動除了是胎兒與媽媽的互動之外,也可以從胎動中得知胎兒的活動力,

胎動若有所減少,表示可能有重大的問題,因此,正確測量胎動的目的是避免遺憾發生,希望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適時掌握胎兒的健康。

原則1:一天至少十次

兩小時內胎動達十下,且一天內感受到十次都在胎動的標準中。測量胎動並不一定要在某一個固定時間,可以藉由通勤、午休等瑣碎的時間測量,即可簡單掌握寶寶的健康。由於有時候胎兒比較不愛動,可能是因為孕媽媽忙於工作而忘記吃飯,導致胎兒肚子餓,因此活動力下降,適時補充糖分、熱量,加上起來走動、輕微搖晃肚子,通常胎兒在一小時內就會醒來開始活動。但若超過一、兩小都沒有感覺到胎動,就要儘速就醫。

另外,若媽咪懷的是多胞胎,胎動次數也要個別分開計算。通常產檢的時候,醫師會告知胎兒的位置,請孕媽媽們一定要分開計算多胞胎的胎動。

原則2:次數減半是警訊

計算胎動次數是掌握胎兒健康的關鍵,除了上述基本原則外,若是孕媽媽有明顯感受到胎動次數減少為原先的一半,建議先藉由吃東西、走動以試著改善胎動狀況,但若胎動還是明顯減少,且持續超過一個上午,就建議到醫院做檢查,確認胎兒健康狀況。

由於孕媽咪在臨盆前因為子宮空間變小且羊水減少,因此胎動會比較不明顯、次數也比以往降低,還有若是媽媽感冒不舒服,也會造成胎兒活動力下降,但這兩種情況下的測量基本原則仍不變,胎動次數一天至少還是要有十次。

3

※原文刊載於2017年09月號《媽媽寶寶雜誌》367期。

※文章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preview-11005-0.html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作者相關文章



租屋不是人生的陷阱 而是一堂關於獨立的法律課


2026年大商轉 第二波行情操作術CPO+人形機器人 迎接爆發性成長


萬鈞法人視野:基金經理人思維 洞悉產業脈絡與AI趨勢


長輩視力開始退化,我們能怎麼幫忙?整理師教你3招打造貼心無障礙空間


新護國神山群


不妨讓自己更加進化!市場一直都在


AI旺到年尾 009808 11月迎首次配息 後市表現受關注


拒絕潮濕必看|學會自製4種除濕小物,居家防潮天然又環保


願就諦書屋成為新時代NGO推手


婚姻制度的酸甜,要是早知道就好


保險超業分享終極心法:陪客戶一起成長


i17熱賣蘋概股飄香 GB200轉換GB300大爆發


舊家具,新回憶


稀土與晶片之爭


衣服洗完有臭味怎麼辦?專家傳授7個實用除臭神技!


共築幸福家園:台灣之心守護生命四大行動


配息達人MK郭俊宏:投資成功80%是心態!現金流的最終目的 是找到你人生的Happiness


台股直逼2萬8!009808淨值同步歷史高 配息日近 關注度升溫


立彩大里新案,熱銷開工!台中獨創!『自住彈性大升級』備受自住客好評


OpenAI一兆美元大餅隱藏版受惠股 奧特曼率聯軍衝鋒 AI供應鏈迎大商機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