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企業有獲利 但錢都到哪去了?〉加薪,老闆沒說的祕密  

全球都在拚經濟,各國政府鼓勵企業加薪,如何從低薪泥淖中脫困,成為國人共同的目標。根據調查,台灣實質薪資不僅倒退15年,而且回不去了,員工想要加薪,已經很困難。

老闆沒說的祕密

企業不是沒有獲利,台灣租稅負擔全球最低,被稱為資本家的樂土,但是賺的錢都到哪裡去了?
2 
壓低薪資的元凶

勞動成本攀升,企業不加薪,老闆有話說;派遣制度變調,年薪、特休假被誰坑掉;外勞逐年增加,本土勞工如何生存?薪資又該怎麼突破?

2014年伊始,各大企業紛紛表態徵人、加薪。金融保險業將合力招募超過4萬人;科技業徵才需求從1萬5000人起跳,台積電起薪優渥,大學生3.8萬、碩士生4.5萬、博士6萬;信義、永慶、台灣房屋三大房仲業者也要增聘超過1萬名新人。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展現大氣魄,啟動全台徵才1萬5000人,起薪跟台積電相仿,4月起年薪低於120萬的員工至少加薪3000元,作業員起薪調為2萬6000元。「Google不論給多少待遇,只要拿到錄取通知,鴻海願意付二、三倍的薪水,」郭台銘高調搶人才。

台灣實質薪資倒退15年   
薪水上不去了?你我都是窮忙族!

接二連三好消息,是否意味著台灣將迎來「薪資成長」的春燕,從此遠離低薪困境?如果你抱著雀躍的心情,可能要失望了。《遠見雜誌》彙整30多位產官學與勞工代表意見,都一致認為台灣實質薪資想要翻轉,實在困難。

薪資回不去了,是老闆們不想說的祕密、政府不願意看到的真相,卻是全民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全台四成二受雇人口 月收入不到3萬

台灣陷入低薪困境,從近30年的薪資成長率可看出端倪。1981年~1990年名目經常性薪資(不含端午、中秋、年終、例行績效獎金)的平均年增率為10%,當時正是經濟起飛的年代。1991年~2000年,對外出口仍持續成長,平均薪水增幅還有5.5%的水平。但2001年~2013年則大幅衰退至0.8%。

「0.8%扣掉約1至2%的通膨,讓實質薪水倒退15年,」台新投顧協理李鎮宇指出。

與世界各國比,台灣的低薪狀況實在超乎想像。根據勞動部統計,從2002~2012年,韓國每月的名目薪資由約194萬增加到約299萬韓圜、新加坡從3158成長至4433新幣,台灣僅從4萬1530元微增至4萬5888元。

這11年間,台灣年增率僅0.3%,不如南韓5.34%、香港6.86%、新加坡2.28%,僅小贏日本(-0.84%)。依據美國勞工統計局資料,台灣的單位勞動成本從1990年~2011年都是呈現下滑趨勢。以美元計算,台灣1990年~2000年間衰退1.3%,2001年~2011年更下跌了3.1%。同一期間,韓國製造業單位勞動成本卻成長1.9%,日本、新加坡也分別上升0.4%和0.2%。

如果以製造業每小時工資成本來看,2011年台灣以9.3美元居亞洲四小龍之末,韓國每小時18.9美元、新加坡為22.6美元、日本則是35.7美元。

低薪的結果讓台灣的窮忙族愈來愈多。有高達四成二、357萬的受雇者每月經常性收入不到3萬,30歲以下年輕人超過六成月薪不到3萬元。

低薪風暴襲台 三大困境亟需突破

國民黨立委蘇清泉公開表示,月前香港議員來訪,竟然對他說:「你們的薪資好低!」讓他心裡很痛。不僅被香港議員看笑話,美國國務院2月28日公布的「2013年全球人權報告」,在台灣的章節中,更點出多項勞工權益問題,其中就包括薪資微薄。

台灣從被外國仿效經濟奇蹟的經驗,到現在的低薪國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是由眾多因素所造成。未來,這些問題有解嗎?

困境1〉產業無法轉型,低薪是代工的宿命
首先,數十年的產業轉型效果不彰,是造成薪資低迷的主因之一。早期台灣的產業定位是世界的代工廠,用低廉勞力賺取微薄利潤。等到工資上揚、環保意識高漲後,就像游牧民族,遷移到能提供更廉價的勞力、土地與租稅優惠的地區。

1990年代,當廠商陸續外移後,政府為留住產業,開始引進外勞。政大金融系兼任教授殷乃平表示,最底層的工作都是外勞,薪資未與本勞脫勾,供給面固定,最低階的不動,薪水就上不去,成為拉低薪資的因素之一。

近20年來,即便產業重心從傳產轉到電子業,除部分業者轉型成功外,多數仍擺脫不了代工宿命,想的還是如何取得便宜勞力、土地、租稅優惠,台灣的企業持續深陷在降低成本的遊戲規則中,薪資當然難上漲。

一位不具名的台商說,製造業靠降低成本賺代工錢愈來愈難了,國際買家非常強勢,只給固定毛利,知名品牌不會超過9%,如遇罷工、停電,損失都要自行吸收,連供應商都要受買家規定,被掐得死死的。

一位是某國際品牌的主要代工台商指出,幾年前買家為分散風險,要求剛在浙江設廠的他轉到柬埔寨,由於投資龐大,他無力再遷移至金邊,沒想到後來訂單竟被抽走,讓他欲哭無淚,只好到處找小訂單。「他以前不可一世,現在一把年紀還要到處跑業務,」一位同業心酸地說。

困境2〉大陸崛起取代台灣,企業獲利變少
海外台商看似是台灣經濟力的延伸,其實對台灣的GDP、就業市場助益有限。國外的產值必須扣掉當地成本後,才能算進GDP。

而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比例逐漸增高,更從1999年的12.24%增至2013年的51.49%,「代表有一半以上工作機會不在台灣,」全國工業總會祕書長蔡練生說,業者對大陸的依賴程度日益加深,以台灣50指數成分股為例,50大企業就拿走868家上市公司69%的獲利,而「50大中有八、九成企業的主要獲利來自大陸,」台新投顧協理黃文清說,老闆想要徵人、加薪,絕對會在有獲利機會的大陸,不會在台灣。

諷刺的是,現在大陸已逐漸取代台灣的代工地位。10年前,喬盟企業董事長王明智為去化訂單,陸續下單給陸資廠代工,3年前卻發生下包廠搶單,「想都沒想過一手培育的陸資伙伴,竟反咬一口,搶我的客戶,」王明智不敢置信地說。

連主計總處都坦承,台灣的GDP、出口貿易額已連續3年低於全球平均GDP成長率、貿易成長率,為歷年罕見,研判是大陸供應鏈壯大,低價搶進原由台商把持的代工體系。

全球景氣溫和復甦 台灣卻未同步好轉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也發出同樣警訊。根據最新報告,近年台灣的經濟表現出現與國際走勢「背離」的現象。以去年為例,隨著歐盟、美、日經濟逐漸擺脫陰霾,全球景氣溫和復甦,但台灣卻未同步好轉。這種現象從未出現過。甚至跟大陸也出現背離。去年大陸經濟成長率7.7%,出進口成長分別為7.9%和7.3%,然而台灣對大陸出口成長率只有1.5%。

背離現象顯示台灣產業競爭力出了大問題。反映在代表競爭力指標的附加價值率,也是大幅下降。根據主計總處資料顯示,台灣的產業附加價值率從1991年的42.37%,降到2011年的36.27%;製造業萎縮更多,從32.56%下滑至24.26%。競爭力衰退,導致企業獲利受影響。根據金管會的資料顯示,上市公司2011年較2010年的稅前純益衰退32.43%(5316億元),2012年又比2011年減少4.04%(484億元)。而中華徵信所調查的2012年台灣百大集團的獲利,也僅有7892億,較2011年減少2.5%,且連續兩年負成長。

老闆愈來愈難賺,更降低加薪意願。儘管製造業大遷徙後,服務業順勢而起,補齊職場空缺,目前產值占GDP比重68.29%,提供約460萬個工作機會,仍無法撐起薪資的一片天。

除資訊及通訊傳播業、金融保險業平均薪資較高外,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指出,服務業普遍長工時、低工資,轉型升級不易,這幾年靠服務業發展,雖然解決了失業問題,也同時埋下低薪隱憂。

困境3〉學用落差大,資方不願付高薪

雪上加霜的是,學用落差大,也是平均起薪滑落的原因。台灣廣設大學的結果,讓大學生數量快速膨脹,1999年畢業生約10萬171人,到2011年為23萬2448人,13年內增幅達到132%。

許多大學生雖具文憑,卻能力不夠,資方只願意付高中職的薪資,壓低新鮮人的平均起薪。以服務業為例,很多都只要高中職學歷就能從事,現在卻是大學生在做,全國商業總會祕書長賴榮坤指出,是教育體系造成的結果,韓國大學錄取率約50%,日本約70%,台灣幾乎是百分百,大學生供過於求,應該要回歸到技職教育,讓學生適才適所。

從產業轉型效果不彰、大陸取代代工地位,到學用落差等,都是壓低薪資水準的原因。難道台灣的低薪困境無解嗎?

擺脫均貧噩夢
只靠撙節成本,誰能幫台灣加薪?

台灣勞工陣線祕書長孫友聯感歎,台灣靠廉價勞力、租稅優惠所形成的血汗經濟模式如果無法改變,只會繼續沉淪。「假設企業家還不爭氣,一味靠節省成本,不想研發創新,薪資根本不用想翻轉了,」他無奈說。

當產業競爭力衰退,出口貿易萎縮,就會導致獲利下降,薪資就難提高,民間消費也無法提升,政府就課不到稅,稅收不足,更難投資建設,這四個撐起GDP的主要支柱都無法成長,經濟就會陷入惡性循環。「如何將壞的循環,扭轉成良性循環很重要,」台大經濟系副教授李顯峰說。

台灣勞工陣線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加稅救台灣、加薪救勞工,但在民粹主義盛行的此刻,加稅會引起企業、民眾反彈,加薪也非企業所願。政大勞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約則建議下猛藥,政府必須向只想要廉價勞力、租稅減免、便宜土地的勞力密集產業Say No,引進外商或鼓勵高附加價值產業台商回國投資,才有機會解決低薪困境。

「加薪絕對是企業的責任,但政府也要創造有利經營的環境,」蔡練生語重心長,全球競爭激烈,企業都很焦慮,尤其是中小企業提供523萬9972個工作機會,占比達65.36%,政府應該輔導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薪資才會有感。

最終還是回到經濟問題,市場餅做大了,什麼問題都解決了,而開放則是台灣無法迴避的課題。對內要改善投資環境,讓外商、人才願意進駐,對外要積極加入區域經濟組織。

近年來區域經濟整合成為趨勢,各國競相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競爭對手韓國已生效、簽署的FTA有12個,共涵蓋51個國家,還繼續跟9個國家洽簽中。

反觀台灣,與大陸的服貿協議還被擱置在立法院,3月18日晚間,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等民間團體和學生還突破警力、衝進立法院、霸占議場,讓議事為之癱瘓。

台灣再繼續內耗、拖延下去,就只能困守在2300萬人的市場,無法以對等的優惠關稅,與各經濟體進行貿易往來。

低薪是不是國恥,不只是政府的事,立法院也有責任,全民都要面對。台灣到底是要一起均貧,還是要升級賺全世界的錢,讓薪資翻轉,就從現在開始吧!

 

文/彭杏珠
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www.gvm.com.tw


作者相關文章



星際之門 芝麻開門 OpenAI CEO台韓固樁 亞洲科技股大爆發


生活質感Level Up!小宅走道與臥榻規劃技巧


記憶體發飆


王惠鈞攜手博太生醫 開啟阿茲海默症植物新藥研發


轉角遇見就諦 看見人生美好風景


樑壓床、鏡子對床真的會招來壞運勢嗎?


2025國慶焰火在南投登場 縣府推接駁專車疏運人潮


用手語翻譯 打開溝通的門


800V升級潮 飆股大追蹤 電源技術大突破 2.3兆市值上位新局


3D IC搶2.4兆大餅


領略色彩繽紛 讓想像力高飛 70歲雄獅文具越活越年輕!


破框.建構—桃園結構技術論壇揭示建築安全新世代


Q4必追 8檔焦點股 一路旺到年底


坪數小沒關係!3招打造18坪日系宅


山海鎌倉 • 旅中隨帖


川習TikTok


用[微]預算 直[上]竹北門牌負擔得起的好品味 首選【微上】


博太生醫董座徐宜生 從零售王到建構植物新藥大平台的轉折人生


預算有限還是想用文化石、石材、清水模嗎?14種替代建材神救援!


台灣僑外生觀看造山者:感動!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