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2041青年出極 挑戰2℃  

想像有一天,當台北變成湖泊,嘉南平原變海原,該怎麼辦?2℃,是全面失控的臨界點,而今年,正是最關鍵的年分。張良伊從台灣出擊,帶我們走進南極、走向國際,面對暖化,讓自己不後悔,就起身,開始改變!
174
2013年,是暖化的關鍵年

5月,大氣含碳量首度超過400ppm,意味著增溫2℃世界來臨;9月,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專家委員會(IPCC),發布第5次評估報告,指出人類是全球暖化主因;11月,第1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COP19)在波蘭華沙召開,今年將是繼京都議定書過期後,達成下個氣候協議的關鍵年!

台灣青年從2008年、波蘭波南茲的COP14,開始參與這場盛會,今年,COP19聯合國非官方青年聯絡人張良伊說,行動、改變,讓下一代看見美麗地球,都是為了不後悔,都是為「拯救人類自己」。

假如現在你有1分鐘機會,上台代表地球人發言,來挽救暖化頹勢,你要如何有效運用這1分鐘?你要如何讓大家聽見你的聲音?

參與氣候變遷議題多年的張良伊,選擇的是親自到氣候變遷發生地,用雙腳走過南極、南太平洋,用雙耳傾聽氣候難民心聲,以雙眼看見人們團結合作,最後舉起雙手,大聲呼喊:「昨天氣候變遷跟我無關,但我願意從現在改變,那你們呢?」

今年3月,張良伊登上南極大陸。腳踩凍土、遠眺皚皚冰山的他,不是去觀光,而是代表台灣參加「2041青年出極計畫」(2041 Antarctica Expeditions)。這個計畫由首位步行踏遍南北極的探險家羅伯特‧史旺(Robert Swan)發起,從2003年開始,每年公開招募擁有想法的年輕人前往極地,試圖在南極失去國際法案的保護之前,透過「未來大人」的雙手拯救可能造成國際情勢搶攻的瘋狂未來。今年,在世界18國、42位青年行列中,張良伊以台灣青年身分前往南極,記錄、保護世上最後一片偉大荒野。

自1940年代以來,因暖化使冰棚持續崩解,平均35天就崩掉台灣面積1/10;台灣,同樣深受氣候變遷影響,面積只有南極的1/388,人均碳排量卻居亞洲第一,如果海平面上升1公尺,嘉南平原沿海不保,50萬人口恐成為氣候難民。

「當我知道愈多,我沒有辦法蒙蔽自己,不去捍衛未來。」身為地球村一員,張良伊這麼告訴史旺,這份責任讓他決心加入2041。不過計畫非誠勿擾,除自費新台幣80萬元,來支付旅費並資助國際組織,還必須許下承諾:回台積極投入環境教育。為了參加,張良伊到處演講募款,差點拿家裡房子貸款,最後靠贊助籌到錢;他這份堅持,成為他最終錄取的理由。

站上國際:青年出擊,跟世界溝通
把台灣放在世界平台上溝通,青年,就是改變的開始,就是暖化的解方

時間推回到2008年,就讀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3年級的張良伊,申請前往瑞典當1年交換學生。熱愛擁抱自然的瑞典人,非常重視環保,不僅焚化爐燃燒氣體能導引成暖氣,更讓食衣住行處處與綠色相關,打造綠能城市,這讓張良伊嘆為觀止。

回到台灣,張良伊開始關注台灣環境議題,在教授與學長建議下,以加拿大綠色文化俱樂部(Green Club)會員身分,前往2009年在哥本哈根舉辦的第15屆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COP15)。

COP(Conference of Parties)為聯合國氣候綱要公約(UNFCCC)底下的締約國大會,由各國官方代表參與,全球各地的NGO 也以觀察員的身分參與,是全世界唯一的氣候談判場所,也是唯一有權規範締約國家實行減碳責任、調適行動的公約。為期2 週的議程,兩幕景象深深地震撼了他。

當各國在為自身利益盤算,使會議龜速進行時,吐瓦魯居民在會場外呼喊「吐瓦魯,要生存!」抗議暖化使海平面上升,國家面臨海水淹沒。這幕景象讓張良伊落淚,他想起:「台灣也是小島,再不改變,下一個就是我們。」

當平均20歲的各國青年,以匹敵專家的知識、起身號召的勇氣,站在台上堅持改變時,張良伊看呆了,他問自己:「我能做到嗎?被排擠在聯合國外的台灣,該如何穿透高牆縫隙,把重要經驗跟現況帶回台灣?」

回台以後,當其他大學生正享受青春,張良伊的青春則全給了氣候變遷,連畢業旅行都選擇加入由游琁如、王品文2個女生發起的「環浪計畫」,到南亞大海嘯的受災地、南太平洋島國薩摩亞,見證暖化真相。

薩摩亞,面積相當於1/12個台灣,人口約20萬。張良伊說,這座小島只要全球再增溫1.5℃就會滅頂,但社會問題如貧富差距、性別歧視嚴重,比起暖化,居民基本生存都成問題,如何談挽救小島,問題更複雜了。

張良伊的勇氣在心底敲鼓,他想,「不只台灣,我要將更多走不進會場的聲音記錄下來,放到世界平台一起溝通。」

他立下目標,成為「台灣氣候變遷的不後悔青年」,要拉台灣青年一起跳出溫水,用超過《航海王》魯夫的百倍熱血打破冷感。他說,人人都要找到說服自己的理由去改變;青年,就是改變的開始,就是暖化的解方。

在地行動:成為TWYCCer,改變從「青」開始
「如果不是我們,那是誰?如果不是現在,那是何時?如果不是台灣,那是哪裡?」

2010年墨西哥坎昆COP16,張良伊選上亞洲區青年會議主席一職。有別於第1次驚呆地動彈不得,這回他站出來積極分享台灣經驗,希望世界知道台灣的聲音,並與國際氣候青年共同策畫行動,討論談判進度,向各公民團體諮詢,也與各國青年一起向各國談判代表遊說。此外,也扮演公民記者,把現場所見所聞記錄下來,讓台灣民眾得以即時得知其他國家青年關心的是什麼。

「國外青年能做到,台灣青年為什麼不能?」張良伊心想,對抗暖化,要團結、要有策略,於是在2011年,他和一同參加哥本哈根COP15的張恩典,成立了「台灣青年氣候聯盟」(TWYCC),分別在台北、高雄活躍;隔年正式登記立案,成為台灣第一個青年環境NGO。

3年來,這群氣候聯盟的「推客(TWYCCer)」,以青年培力青年,將國際COP青年會議帶進台灣,首創氣候變遷工作坊,舉辦講座、讀書會,串聯環保團體、學者,翻譯國際環境資訊,還進行田野調查,培訓青年具備知識與發聲力。

2012年,他們參加卡達杜哈的COP18,和台灣同步連線;今年11月再度出擊,前往波蘭華沙參加COP19。不管曾是學生、如今已踏入各行各業的上班族,或平時只是與學業成績奮鬥的學生,經過3年努力,如今他們都有能力改變世界,向國際喊出「世代衡平(Intergenerational equity)」新價值,要改變從已開發、開發中國家,以橫向平面分配碳排責任的思考模式,喚醒縱向、歷史的碳排責任,呼籲別將下一代拖下水,希望跨世代間的權益維護能成為2015年新氣候協議的指導原則。

同時在台灣,為呼應國際水資源年,TWYCC 以「水水一百」計畫,邀請青年蒐集100個台灣水故事,希望透過周遭環境的水資源故事,建立相關議題資料庫,並串聯水利相關科系師生及專家學者,討論可行技術方案,甚至發展出環境教育及深度旅遊。張良伊說,透過故事挖出問題原因、感受人情,就能幫助青年找到珍惜環境的動力。

曾有人質疑,為什麼青年要花錢、花時間,出國學習氣候議題,回台後卻未必帶來改變?張良伊回應,正因為台灣處於國際弱勢、缺乏危機意識,出國正是機會來自省、充實,透過群聚力量,成為能影響政策的大氣旋,向上改變社會。

以實際行動在國際上對氣候議題發聲,遇到的困難其實比想像的還多。當2012年張良伊獲選COP18非官方青年聯絡人,卻因台灣在聯合國地位兩難,面臨各界壓力,成為輿論抨擊對象。張良伊說,他難過了很久,但立場從未改變:以台灣為名,行動關心暖化,就是他抗壓的最佳辦法。

暖化解方:一點創意,創造生活點點綠
知行合一加創意,做點燃火花的人,煙火就能燦爛盛放

張良伊說,台灣人的環保知識,遠比他國來得豐富,卻很少真正「做到環保」。環保不只是帶環保杯、隨手關燈,範圍還可以更大,如果將專業結合環保,比如創造節能醫院、採用電動救護車、手術器具可分解……,其實只要加點創意,工作也能更友善環境。

就像在2041團隊裡,張良伊看到,有英國畫家用環保顏料,賣氣候變遷畫作,籌錢2、3年來參加;還有化妝品供應鏈主管,提到回國後,要全面採用再生紙包裝、標示碳足跡。張良伊說,當各國都從源頭著手,讓改變與個人緊密連結時,我們是否應該讓環保脫離高空、降落地面,找到著力點,開始改變?

張良伊點燃火花,讓年輕力量盛放,迸成煙火,這股動力仍在燃燒。最近他獲得國際環境組織350.org工作職位,合夥創「一坪工作室」,思考如何用「碳足跡」創業,標示產品從製造到廢棄的碳排放量,打造從搖籃到搖籃的消費場域。

從氣候變遷國際會議、國際志工計畫、創建非營利組織,到前往2041南極計畫,這些眼界和思考,一路走來,張良伊如何找到這份堅持自我、捍衛未來的理由?見到史旺時他曾問:「活動辦了10年了,為什麼還要繼續?」史旺握著張良伊的手說:「10年了,才有像你這樣的年輕人來參加,那我們還要努力多久,才能讓更多人知道?」為減緩、調適暖化而行動,張良伊和史旺一樣,永不停止。

「No more delay. Action now. Now you can be the one, and you’re the change.」不再拖延、立刻行動,你就能改變世界。

 

文∣高嘉鎂 攝影│蕭如君

支援行動最前線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成立於2011年,致力關心氣候變遷,透過非營利組織力量,以青年培力青年,分享國際資訊,成為青年交流平台,凝聚「推」力,「推」動社會改變。

關心全球暖化、氣候變遷,你可以這樣做:1.創意思考,如何在工作、生活中做到環保,改變舊習慣;2.關心台灣、國際環境相關新聞議題,和朋友分享;3.參與聯盟活動,和推客們一起踏出國際。

 

 


作者相關文章



GB200需求強勁 聯電組團搶攻先進封裝商機


願望可以被收藏!呂英菖打造沉浸式願望宇宙 願望卡無限公司正式開張


坐擁「小而美」生活圈 「富廣夢溪石」自住家庭首選


ART FORMOSA 2025 全面升級 重返展館 引領夏季當代藝術風潮


改掉5個NG習慣 讓空間乾淨一整年!


感謝僑教政策 讓我們有助人的能力


以善念為創業根本 達勝科技始終走在市場最前端


關稅大限到了 第3季操作策略


拆解主力控盤手法 台指期達人自創心法勝率逾八成


晨昏四季,在家喝茶


怕電費貴不敢開冷氣?台電認證的十大冷氣省電方法


《2025年最新》益生菌到底怎麼選?專科醫師這樣建議!


把「願望」化成卡片 傳遞溫暖與祝福


匯率、關稅大限、以伊戰爭衝擊油價 鎖定高毛利AI股


中東危機衝擊市場


2025年全球傑出僑生校友誕生


防颱措施做好了嗎?快確認8大必做防颱安全措施


《許願先生─願望卡無限公司》:把願望做成卡,讓魔法成為收藏


AI新十大建設


作帳行情升溫 台積電重返千元點火 AI台灣蓄勢衝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