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日本節能背後的無助:首相官邸前喊廢核, 每週五憤怒上演  

福島核災是日本難以抹去的痛,反核因此成為許多人的信仰,每週五固定在首相官邸前的反核抗爭,已經持續兩年,只要一日不廢核,這場運動就很難結束。
週五傍晚,東京地鐵國會議事堂站附近分外熱鬧。這裡不是酒吧或餐廳,下班人潮卻慢慢匯聚前行,宛若一條河流不斷延伸,直到首相安倍晉三的官邸前,人們的腳步才停了下來。
 
「停止核電!」「反對重啟!」街頭愈來愈多群眾,齊喊口號。「自民黨=自滅黨」「反對核電廠重啟」等各式標語緊緊握在人的手心裡。
 
這是日本民眾自發的反核活動。自2011年3月福島事故發生後,每週五在官邸前的馬路聚集,迄今已兩年,反核人潮仍從不間斷。
 
這項活動,人潮最多的時候多達20萬人,甚至還有鎮暴車出來維持秩序,兩年後估計每週仍有500人左右,成為日本社會持續最久的公民運動。
 
隊伍裡,許多是頭髮已斑白的老人,談天時輕聲細語,十分客氣,典型的日本人風格。然而,喊起口號,卻卯足了勁。
 
年輕人則用新科技表達訴求,以iPad製作跑馬燈,小小一塊面板,字體不大,卻始終高舉。
 
將視線往整條馬路延伸,一路有人吹著像是貝殼一般的號角,有人打著日本傳統大鼓,也有媽媽推著貼有標語的嬰兒……,眾生群相,共同的訴求就是廢除核電廠。
 
「日本其實是很能忍的民族,怎麼激怒都不容易生氣,很難在路上看到有人吵架,大型集會也很少。核能這個議題,反對的聲音能持續這麼久,就代表這件事超過他們容忍的限度了,」長期居住在日本的台灣貿易中心所長陳英顯觀察。
 
福島核災陰影深,七成日人支持廢核
根據日本最大報紙之一《朝日新聞》2013年2月調查,認為應立即廢核或2030年之前逐步廢核的日本民眾,加起來高達71%,贊成繼續使用核電的只有18%,11%沒有回答,比民調顯示反核的民意仍舊高漲。
甚至,首相安倍晉三雖支持重啟核電與外銷核電,夫人安倍昭惠卻公開表示:「我反對核能。看見他(安倍晉三)推銷核能到海外,我就心痛。」
 
福島核災的陰影,是促使日本人民反核的最大原因。陳英顯舉例,他的辦公室一位優秀的日籍員工日前辭職,原因竟是因為擔憂東京的輻射汙染影響兩個孩子的健康,夫妻兩人寧可中年轉業,放下原本高薪的工作,搬到最角落的高知縣,到鄉下地方重新生活。
 
此外,由於受到福島核災的影響,東北五省的農產品都已禁止出口,也有日本民眾擔心,這些銷不出國外的產品,就直接在日本國內銷售,影響國人健康。
 
「我之前都不敢買關東地區的礦泉水,只買九州的,蔬菜、水果都是買愈遠愈好,最好是進口的,」陳英顯說,福島核災發生後,台灣的悅氏礦泉水就突然成為非常受歡迎的商品。
 
連知名的築地海鮮,有些講究的人,也擔心海水汙染,連海鮮都不吃了。「日本不是資訊很透明的社會,很多訊息,政府並不公開,人民大部分只求自保,」陳英顯說。
 
事實上,福島核電廠之前就陸續傳出輻射物質外洩,並已汙染海域和鄰近土壤的消息。不過,東京電力公司一直沒有對此項指控做出回應,直到今年7月底,才承認事實並對此公開道歉,更讓社會更對政府與電力公司提供的資訊失去信心。
 
經歷廣島原爆,85歲婆婆反核逾30年
與台灣相較,日本人民對核能的恐懼,可以追溯到二次大戰期間。85歲的齊藤美智子,是每週都會出現在官邸前的反核民眾之一。身高才約150公分的她,在反核隊伍的人群中顯得瘦小,由一位友人在旁攙扶著。
 
她的頭上戴著寫著「反對核電」的白色布帽,笑著說:「這可是福島地區的商品!」然後,從竹編包包裡,拿出從裁縫店購買的花布、以奇異筆寫下標語:「我希望住在一個安全的家園」。
 
接受記者訪問時,她舉著標語的手,始終沒有放下休息。不痠嗎?她說:「當然痠啊!」即便如此,她仍在這裡持續舉牌兩小時。為什麼如此堅定反核?這位老人家淡淡地說:「我的好朋友、國小老師,全部在廣島原爆時死了。」
 
因為這段傷痛的回憶,當1986年烏克蘭發生車諾比核電廠爆炸事件時,她就決定開始反核,自己製作小旗子在官邸附近發送民眾。
 
齊藤美智子緩緩地說,她的兒子高中時曾因為好友過世而想要自殺。她就告訴他,想要做什麼都可以,就是不可以去死。後來,兒子結婚,媳婦的父親竟也是廣島原子彈的輻射被曝者,手臂變形,全身病痛,就是她親眼所見的例子。
 
「我追求的,只是好好的活著,如此而已,」齊藤美智子說。
 
除了每週五的反核集會,每年的8月6日與9日,分別是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的日期,她都會從家裡搭一個半小時的車,出來默默舉著標語。
 
隊伍中也不少年輕的身影。早稻田大學文化人類學研究生永野篤表示,1999年東海村JCO臨界意外,三名現場工作人員因作業不當,造成大量輻射線釋放,工作人員因此死亡。
 
「核災很多時候是人為疏失。這是機率問題,只要再發生一次核災,就是日本再也承受不起的後果,」永野篤說。
 
新的安全審查標準,社會仍有許多疑慮
此外,對於核電是否就是經濟的解藥?社會也有不同的意見。
 
綠色和平組織能源氣候與能源主任高田久代表示,做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的德國,過去20年能源消耗下降6%,然而GDP仍然增加30%。日本GDP只成長了20%,比起德國少了10%,能源消耗卻反而增加6%,由此可知,「經濟成長,不一定等同於用電成長。」
 
高田久代舉出經濟產業省的統計,表示真正用電比率高的業種,其生產金額與雇用人數,占整體製造業不到1%。意即,並非所有的製造業都是高耗能產業,破除製造業等於高用電量的迷思。
 
關於7月剛出爐新的安全審查標準,社會亦仍有不信任的聲音。「新標準只規定核電廠不能位於斷層帶的正上方,但並未考慮斷層地帶的連動性。」綠色和平核能部門主任鈴木一惠表示。
 
沉默的日人終於願意說出心聲
來自荷蘭、今年50歲的潔欣塔(Jacinta Hin),已經住在日本23年,從事人力資源工作。她和來自法國、日本的友人成立「美麗能源」團體,自掏腰包購買蠟燭,每週五都在官邸附近讓人們許願。
 
她表示,所謂「美麗能源」,是指對地球、人們與食物都安全的能源。核電若包含風險成本以及核廢料除役的費用後,就不經濟了,當投入很多成本發展核電,自然就會排擠再生能源的發展。
 
已經參與反核運動兩年的潔欣塔,觀察日本社會的變化:「不太表示反對意見的日本人,終於願意說出他們的心聲,這非常難得。」
 
不過,也有人認為,隨著時間的過去,人們終將會向經濟低頭。前日本原子力技術協會最高顧問石川迪夫說,去年的眾議院選舉,反核的代表都落選,就是證明了民眾雖然不情願,但仍會慢慢轉向贊成核能。
 
未來,日本反核與擁核兩種勢力如何拉鋸?後續發展,仍須關注。
 
 
文∕王美珍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9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網:www.gvm.com.tw
 
 
 
 

作者相關文章



星際之門 芝麻開門 OpenAI CEO台韓固樁 亞洲科技股大爆發


生活質感Level Up!小宅走道與臥榻規劃技巧


記憶體發飆


王惠鈞攜手博太生醫 開啟阿茲海默症植物新藥研發


轉角遇見就諦 看見人生美好風景


樑壓床、鏡子對床真的會招來壞運勢嗎?


2025國慶焰火在南投登場 縣府推接駁專車疏運人潮


用手語翻譯 打開溝通的門


800V升級潮 飆股大追蹤 電源技術大突破 2.3兆市值上位新局


3D IC搶2.4兆大餅


領略色彩繽紛 讓想像力高飛 70歲雄獅文具越活越年輕!


破框.建構—桃園結構技術論壇揭示建築安全新世代


Q4必追 8檔焦點股 一路旺到年底


坪數小沒關係!3招打造18坪日系宅


山海鎌倉 • 旅中隨帖


川習TikTok


用[微]預算 直[上]竹北門牌負擔得起的好品味 首選【微上】


博太生醫董座徐宜生 從零售王到建構植物新藥大平台的轉折人生


預算有限還是想用文化石、石材、清水模嗎?14種替代建材神救援!


台灣僑外生觀看造山者:感動!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