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進擊吧!智造科技!  

面對中國巨人崛起、數位科技帶來的全球產業變局,以硬體製造及供應鏈見長的台灣企業,努力以科技為盾、以服務設計為矛,轉型成為「智造科技」業,發現未來高獲利生存之道。

無數以獵食人類為樂的巨人出現,面臨生存危機的人們,為了躲避巨人的進擊,蓋起了三重巨大的高牆,在領地內享受著和平盛世,過著一百年的安逸生活。

沒想到,有一天出現比圍牆還要高的超大型巨人,破壞了第一道牆,巨人們成群結隊衝入城內,大口咀嚼人類,龐大的絕望和無力感,再次壟罩人類社會。

這是日本漫畫《進擊的巨人》的故事背景,今年4月推出動畫後,引發社會大眾的熱烈討論。而這樣的情節,似乎反映著台灣製造產業的困境。

第一個進擊的巨人,就是來勢洶洶的中國製造業,「這幾年中國工廠快速竄起,它們的力道你很難想像!」和碩聯合設計總監李政宜提到,過去台灣引以為傲的製造業,已經被中國工廠快步追上,台灣做USB、DVD播放器等3C產品,中國也有一堆,更別說是製造傘、襪子、鑰匙圈那些傳統產業。「台灣再怎麼做,都贏不過它們,」李政宜感慨地說道。

中國巨人崛起

這幾年,台灣就像是活在牆內的人類,安逸地享受著和平盛世,當中國巨人開始急起直追,吞噬了台灣過去賴以維生的訂單,再加上電子產業的衰退,毛三到四的微利時代來臨。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資料,截至今年5月,台灣製造業5月份生產年增率為-0.9%,1到5月間的年增率也僅有0.3%。另一份「100年工商及服務業普查初步統計結果」則顯示,台灣資訊業在研發投入、創新產出及全球布局規模,雖然都居製造業之冠,但利潤率2.7%及附加價值率32.0%,在過去五年間分別下跌5.2個及5.1個百分點。台灣製造業面臨到不得不走出牆外,為了生存而戰鬥的關鍵時刻。
除了近在咫尺的中國工廠,在地球的另一端,還有一位未來的製造巨人,那就是網路巨擘Google。「我們大概是未來世界上最大的硬體製造商之一!」在去年Google股東大會上,財務長皮榭特(Patrick Pichette)直言,總有人以為Google對硬體一翹不通,其實它們有生產伺服器的工廠,而且懂硬體、動畫、設備、供應鏈,「Google在硬體領域瞭若指掌,極具競爭力。」

的確,近年來Google主打「智慧化」概念,在硬體製造端頻頻出招。除了生產自家的網路伺服器,以125億美元收購手機製造商摩托羅拉(Motorola),接著推出科技感十足的Google眼鏡,讓市場吹起穿戴式裝置的熱潮。此外,Google無人駕駛車今年也在美國取得車牌,象徵無人駕駛之路邁入重要的里程碑。

「台灣產業必須想辦法轉型,才能大幅提升價值!」美國國際史丹佛研究中心總裁卡爾森(Curtis R. Carlson)指出,雖然台灣硬體設備製造領先全球,但處於顧客價值鏈的最底端,整體來說毛利率較低,非常需要改變現況。

然而危機就是轉機,一向以硬體製造、彈性供應鏈見長的台灣製造業,開始效法Google的「智造科技」,運用本身的製造核心能力,加上領先全球的科技能量,透過服務和設計的加值,積極尋找新的應用領域,從「高效率量產製造業」全力轉向「高附加價值創新產業」,才能找出高獲利的生存之道。

發揮核心競爭力

場景轉換到台北捷運地下街,潔淨明亮的門市,掛著「Pegavision」的招牌,這裡是和碩轉投資的晶碩光學開設的隱形眼鏡專賣門市。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從電腦代工起家,運用集團的光學技術,以及設計製造能力,大舉搶進醫美市場,去年賣起隱形眼鏡、彩色片和放大片,在台灣北部開了32家門市,靠著口耳相傳,累積了7萬名晶碩之友。

不只有童子賢大搶醫美財,包括大立光轉投資的星歐光學、台灣光罩轉投資昱嘉科技、精碟轉投資精鼎光學、明基材成立品牌「美若康」等八家業者,紛紛投入高毛利、高成長的新產業,搶食每年三、四百萬的市場商機。

除了隱形眼鏡之外,科技大廠也延伸觸角,為自家技術找尋新的應用領域。像是新金寶集團旗下的金寶生物科技,用生產半導體的標準建立植物工廠,首創在無菌室以LED燈照射,用營養液灌溉水耕蔬菜,將高科技結合農業,提升農作物的經濟價值,1公克蔬菜要價1元,開拓出高端市場。

另外,明基友達集團的佳世達科技,五年前成立「QisDesign」設計品牌,切入競爭激烈的LED市場。ODM起家的佳世達,靠著工業設計與LED技術,設計出多款低溫不燙手、色彩豐富的高級燈飾,屢屢獲得國際設計大獎的肯定。當競爭對手都在搶做上百元的LED燈泡時,佳世達已經設計出上萬元的LED燈飾,中間價差超過20倍。

另一方面,發跡於台灣中南部的傳統產業,開始積極擁抱創新能量。來自台南的不織布大廠康那香,過去專注於不織布產品,現在把合作的網張到最大,結合華星科技的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FID)E-tag技術,加上華楙生技的遠紅外線機能粉體,研發出全球第一款的「智慧尿褲」,不僅可以抗菌、提升血液循環,還能透過手機掌握使用者的排泄狀況,降低長輩和病人罹患尿布疹的機率。

全球第二大的汽車窗簾廠皇田工業,因為受到中國低價競爭的衝擊,開始思考如何轉型突圍。董事長林永清利用自家的「庭園機械」電池載具核心技術,研發出智慧型的「桿弟機器人」,透過紅外線自動遙控,機器人就可以帶著高爾夫球具,跟著使用者在球場上趴趴走。

價值轉移的探索

「設計就像是一個介面(interface),可以把技術和市場結合在一起,」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郭介誠提到,台灣擁有很多領先的技術,可是找不到適合的出海口,需要設計的角色進來,主動發現需要、解決問題,成為技術與市場之間的橋樑。

他提到,台灣雖然擁有製造技術和設計能力,但是需要一個媒合的社群,凝聚這兩股勢力。

像是經濟部技術處委由工研院、資策會與紡織研究所,共同成立「科技設計加值聯盟」(Dechnology),打造設計(Design)結合科技(Technology)平台,目前已經有超過1000位會員,激盪出300多件創新產品。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主任劉佳明表示,台灣不能只是接訂單,更需要靠設計加值,開發出創新的產品,如此一來才有主導規格、定義未來產品的機會,才有自訂獲利空間。

「我們一直在尋找除了製造之外,ODM可以創造的價值在哪裡?」仁寶創新設計本部副總經理陳禧冠認為,企業必須先找到自己的定位,透過價值轉移(Value migrate),發揮本業的核心能力,進一步去開創新的產品。

價值轉移不只是技術和設計,更要創造出新的需求。陳禧冠提到,大部分的台灣廠商只是被動的「發現需要」,但是新的時代是要「創造需求」的能力,以前台灣從硬體出發,想說怎樣讓產品更輕、更薄、電池更長效,一直在做物件的競爭,「可是現在消費者不在乎這些了,在乎的是有沒有創造出新的使用經驗?」

例如腳踏車大廠捷安特,不只是賣腳踏車,更營造出單車環島的氛圍,在全台灣自行車路線設點,到處開直營服務店,甚至和各地咖啡店溝通,鼓勵民眾把腳踏車騎進店內,成功創造出新的需求,捷安特不只是一間單純的製造商,而是創造生活型態(lifestyle)的品牌。

政大科管所教授溫肇東認為,問題的關鍵在於,台灣製造業總是先做硬體,才去想要搭配哪些服務,但是蘋果的示範是,率先勾勒出未來雲端運算世界的願景,先去思考未來數位生活的樣貌,應該要有哪些服務?再去想要用到哪些產品?「台灣廠商的mindset(思維)應該改變,要把製造服務化,轉成服務裝置化。」。

和碩聯合、佳世達、捷安特、康那香、皇田⋯⋯,不論是科技還是傳產,他們從核心能力出發,開始一場價值轉移的跨界探索,他們正努力改寫生活的樣貌,創造出翻轉製造業的新價值。

 

採訪/盧諭緯.趙荻瑗 撰文/趙荻瑗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13年7月號《數位時代》─ 智造科技TECH +。

 


作者相關文章



星際之門 芝麻開門 OpenAI CEO台韓固樁 亞洲科技股大爆發


生活質感Level Up!小宅走道與臥榻規劃技巧


記憶體發飆


王惠鈞攜手博太生醫 開啟阿茲海默症植物新藥研發


轉角遇見就諦 看見人生美好風景


樑壓床、鏡子對床真的會招來壞運勢嗎?


2025國慶焰火在南投登場 縣府推接駁專車疏運人潮


用手語翻譯 打開溝通的門


800V升級潮 飆股大追蹤 電源技術大突破 2.3兆市值上位新局


3D IC搶2.4兆大餅


領略色彩繽紛 讓想像力高飛 70歲雄獅文具越活越年輕!


破框.建構—桃園結構技術論壇揭示建築安全新世代


Q4必追 8檔焦點股 一路旺到年底


坪數小沒關係!3招打造18坪日系宅


山海鎌倉 • 旅中隨帖


川習TikTok


用[微]預算 直[上]竹北門牌負擔得起的好品味 首選【微上】


博太生醫董座徐宜生 從零售王到建構植物新藥大平台的轉折人生


預算有限還是想用文化石、石材、清水模嗎?14種替代建材神救援!


台灣僑外生觀看造山者:感動!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