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新婚理財1+1>2  

「年收入究竟多少,才可以適合結婚?」29 歲的志豪最近常思考這個問題。挑起這個疑惑的源頭,正是自己也到了要步入家庭生活的年齡, 要選擇繼續自己單身打拼?還是組織家庭承擔更多責任? 

志豪有一位交往3 年、感情穩定的女朋友曉婷, 兩人希望能在30 歲前後結婚。最近兩人經常討論到結婚以後的事情,他才意識到,除了結婚瑣事讓人頭痛外,婚後首當其衝的就是「錢」的問題。
 
一個家庭的誕生,會伴隨許多新的花費支出,像是婚禮、是否要買屋、以後小孩的養育經費等,這些額外的支出費用,都不是小數字,他很擔心自己的收入無法因應婚後的生活需求。
 
看看自己的存款,志豪仔細計算,自己在一家3C 賣場擔任銷售專員,每月收入約4 萬5000 元,過2 年如果晉升到管理職,薪資差不多是5-6 萬元的水準;以目前的薪資,在扣除房租1 萬5000 元、生活支出1 萬5000 元、保險費3000 元後,若加上一些婚喪喜慶等臨時支出,每月能存下1 萬元就不錯了, 但大部分時間都存不了這麼多,另外銀行裡還有50 萬元存款。
 
志豪心想,以自己目前的存款僅能支付婚禮所需, 根本無法考慮是否要買房的問題,雖然女友曉婷不介意兩人繼續租屋,每月收入4 萬元的她,也願意在婚後把自己的70萬儲蓄拿出來當作家庭基金,但現階段自己收入無法增加,一旦結婚,支出變大,恐怕連儲蓄都有問題,尤其志豪依然希望自己能負起主要的養家責任。
 
這份責任感,讓志豪開始躊躇是否要這麼早就結婚?還是要再單身奮鬥幾年,等升任主管後,經濟實力更充裕以後再結婚?
 
「婚後的家庭生活一定比較花錢嗎?」面對志豪的擔憂,CFP認證理財規畫顧問黃博仁反問,他指出,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錢,因此,唯有生活方式能決定一個人能不能邁向富有。若藉由進入家庭生活,調整財務規畫方式,反而能發揮1+1>2的理財力量。 
 
新婚理財 1+1>2
 
與其問年收入多少才能結婚,黃博仁建議,在進入家庭生活前,應該先回頭省視自己的單身生活,想想,單身生活時,錢都花到哪裡去?
 
黃博仁指出,年輕時的花費,因為沒有家庭負擔,很多時候都把錢花在消耗品上,流行的3C產品、時髦的車子、嚮往的旅行,這些都無法讓自己置產致富,是名副其實的單身「貴」族。
 
很多單身貴族在評估單身與家庭的經濟差異時,很容易會忘記:責任與負擔可以增加自己的財富,因為生活的穩定,會減少很多情緒型消費,也會更有動力去賺錢。
 
以志豪來說,租屋費用占了收入的1/3,成為生活中最龐大的支出,加上與朋友聚餐、出遊等都列入生活支出的「必要開銷」,有餘裕時才存錢,自然無法掌握存款進度。
 
在思考是否建立家庭的同時,不妨先從了解、改善單身時的消費與理財習慣開始,幫自己找出更多財務餘裕。黃博仁建議,可以先從3方面著手,讓新婚理財能夠1+1>2:
 
1.共享兩人資源:想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共享資源?例如:同樣1萬5000元的租屋,2個人用,比一個人負擔更省錢;2個人開伙,比1個人開伙更經濟;1個人出門搭大眾交通工具最划算,若2個人一起,不管開車或搭計程車,經濟與時間效益都更高。
2.改變生活方式:想想單身時的消費習慣有哪些真的帶來快樂?例如:三不五時與朋友聚餐、唱KTV,真的可以聯繫情感?還是為了殺時間、排遣寂寞?逛街購物是為了一時的消費快感?還是真的是生活所需?單身「貴」族的生活,有時是由過度消費堆砌而起,把需要的留下來,不需要的剔除,就會產生更多經濟資源可以運用在家庭生活上。
3.規畫夢想目標:想想自己未來希望過什麼樣的家庭生活?單身時,一人飽全家飽,不論哪種生活型態,只要自己滿意,別人也無須多話,自然少了努力的目標。
結婚後,讓另外一個人一起計畫未來,有了清楚目標,就能化為讓自己生活方式脫胎換骨的動力。 
 
333理財原則
 
理財專家曾志堯在《35歲前要上的33堂理財課》中提到,要因應人生不同時期的需求,制定與時俱進的理財規畫,才能迎戰人生變化球。
 
結婚不單是兩個人的結合,也是財產的結合。在婚前雙方可能都有一些資產和零散投資,是依據自己的收入、職業特點和投資風格來操作自己的投資理財方式。如果要進入婚姻,首先要做的就是整理各自的帳戶。最好在婚前溝通未來資金管理模式,可以各自管理、選擇共同帳戶,或全交由其中一方打理,這樣做的好處是,清楚掌握家庭的整體資產狀況。
 
第2 步則是透過記帳的方式,確認未來的費用,包括租金、水電、瓦斯等日常開銷,而稅款、保費或孝親教養金等費用也須予以「月化」,分攤計算在各月的開銷中;確認收入、支出後,再制定每月投資、儲蓄的可行規畫。
 
第3 步是制定家庭理財計畫,黃博仁建議剛開始時,只要掌握簡單的333 原則即可,不需要給自己過大的家庭財務壓力。所謂333 原則是:3 成生活費、3 成投資儲蓄、3 成房貸
 
像志豪與曉婷月收入共8 萬5000 元,決定租屋, 則可將租金壓在2 萬5000 元以下,多餘的資金就能滾入夢想基金裡,提高儲蓄率。
此外,志豪原有的50 萬、曉婷70 萬元存款,加上投資儲蓄金額比單身時更多,若是兩人有購屋、生育計畫,將更有利投資計畫的安排,反而更有餘裕去制定投資時程,加快人生家庭夢想的實現。
 
結婚好?單身好?沒有一定答案。但與其讓經濟問題左右人生進程,不如問自己,願意為人生、為家庭付出多少理財努力?
 
文│黃惠美
更多文章請上30雜誌網 www.30.com.tw
 
 

作者相關文章



追求!三一東林轉型成功的奧秘


什麼是法拍屋?金拍屋?銀拍屋?鑽石屋?


江淑筠個展《集合元素》:在瞬間火花中凝視永恆


以一破千 山川戰法教你看穿主力控盤手法


就諦與印度男神 一起關心緬甸地震


鬧4年案荒 中科盼到小宅案降臨


2兆美元的債務缺口要靠盟友 川普急 日歐中俄不急


用Pantone新色「奶油黃」 為居家注入活力!5個柔和舒適的輕亮美宅


D-DAY 90天偏多操作 90天關稅豁免 台股到處黃金股


賺夠你的可支配所得


失智症─高齡社會悲歌 慢下來 等等他們


強護盤 緩繳稅 穩民心


展望亞洲 大豐國小展南亞豐華


「利他」思維創造共贏 旭榮集團邁向第二個五十年


組成繪畫:在幻象與物性之間重構空間的繪畫實踐


記得,你看到的都是「樣品」!建商最愛用的預售屋迷魂大法


乘著愛與勇氣飛翔:「讓我成為你的翅膀」徵件比賽作品捷運亮相


陳明賢帶動新創 廣納有想法有作法的年輕人


台灣真心站在親美 美國給台灣親冷屁股


關稅股災 國安危機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