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不矯情、不失禮,真誠好人脈第一課  

有好人脈,除了在人生道路上不寂寞,更能在遇到困難抉擇時, 到處看見向你伸出的援手;當被需要的時候,也能成為他人的幸運星。 好人脈根基於真誠與自在,能產生1+1>2的能量,幫助你衝破人生關卡, 在一來一往的互動中,建立出深厚而長久的情誼。

在1995年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新生歡迎會上,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奉命帶著考慮入學的賴瑞‧佩吉(Larry Page)參觀校園,兩人一開始話不投機、幾乎對每件事都有不同的看法。
然而,當兩人相處了一段時間以後,敏銳又務實、扮演策略家角色的佩吉,邀請熟稔技術、鬼點子多又富道德感的布林,與他一起編寫一個大規模的網路搜尋引擎。
18年後的今天,這對好朋友共同努力的成果──Google,成為世上最廣為人知的搜尋引擎,公司市值超過2500億美元。
這對搭檔的創業故事之所以特殊,是因為過去我們常忽略英雄身邊的夥伴。也是由兩人搭檔創業的社群網站LinkedIn,創辦人暨執行董事長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與班‧卡斯諾查(Ben Casnocha)認為,只要深入研究任何名人的生活,會發現他們都獲得來自朋友廣泛地支持與協助。

三大正向影響力,有助自我成長

想一想,過去一年的成就與快樂時光,其中是否總少不了幾個好友的身影?這些朋友,求學時,和你相互請益、一起學習;與你在職場上並肩作戰、共同成長。
每個生命階段中,朋友永遠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伴你走過各種人生歷程,而他們對你發揮的影響,也遠比你所想得還要巨大。 

1.朋友,幫助事業更上一層樓:
全球500大企業之一的京瓷創人稻盛和夫在《稻盛和夫經營術》中,自述自己在創辦京瓷時沒有錢、沒有經驗,更沒有技術與設備,「有的只是足以信賴的夥伴」。如當時投資他的宮木電機專務西枝一江,請他以技術出資的形式擁有股份,同時擔任經營者。稻盛和夫認為,公司的阿米巴(小團體組織)經營形式,即是以人心為基礎,彼此尊重、協助,最終成功開拓京瓷的事業。
試想,以技術見長的本田汽車創辦人本田宗一郎,如果沒有銷售搭檔藤澤武夫相伴,本田汽車也無法從一家機車修理廠,發展為世界級的機車與汽車製造商;宸鴻光電董事長江朝瑞在面臨破產難關時,要不是靠著前大同公司總廠長施國清的鼎力相助,及前戴爾亞太區供應鏈管理總經理方國健的投資,今日也無法帶領宸鴻躍升市占率達60%的觸碰面板界龍頭。
這些事業夥伴的成功,有的是相互砥礪、激發點子與才能;有的是能力與個性互補;有的則是在對方的事業低潮時伸出援手。無論是何種形式,朋友,都是幫助彼此攀上事業高峰的關鍵。

著有《別自個兒吃飯》一書的作者啟斯.法拉利(Keith Ferrari)指出,大部分人都要應付遠超過能力所及的個人關卡和工作困境,「我們若是想追求自己能力所及的最高成就,就需要別人幫忙。」因為,擁有來自外界的聲音,才能讓我們看見自己未見的盲點,克服自己能力的缺陷,朝更遠大的目標邁進。
此外,《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9年也曾引述一篇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指出有廣大個人線上社群網路的員工,生產力較一般員工高出7%;而擁有密切人際網絡的的員工,生產力則高出他人30%,證明人際關係能助我們想得更透徹,執行時更專注。 

2.朋友,讓你追求更好的自己: 
除了攜手邁向成功,朋友也是敦促你不斷前進的重要動力。《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提到,每個人都會受到朋友的行為與理念影響,把對方的價值觀變成自己的,因此改變自己的最快方法,就是和已達到你目標的人相處。
本田直之在《超強人脈術》一書中指出,每個人看見夥伴達成目標,如股票上市、出版書籍時,心中會湧現「既然他能,自己也能」的希望,如此一來便會在潛移默化中,激勵自己成長,朝理想邁進。 

3.朋友,讓你的工作更快樂:
在職場上有朋友相伴,也會讓你更樂於工作。《人生一定要有的8個朋友》(Vital Friends)作者湯姆‧雷斯(Tom Rath)引用蓋洛普(Gallup Organization)的研究,印證工作上有至交的人對工作的投入程度是他人的7倍。
這些人不只比較快樂,也較能創新、冒險進取、與人合作、分享大膽的構想,與顧客的關係也比較深厚。若你在工作上有可敬的朋友,工作滿意度可以大大增加一半以上。
良好的人際關係之所以能讓你更快樂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大腦會與他人相連結。在以研究社會智能為主題的《SQ》作者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在書裡指出,不同於其他生物是由身體內部訊息來調節自身活動,人類的大腦會在我們與他人互動時,因應對方的內心狀態調整自己。
高曼認為,情緒就像感冒病毒一樣,具有傳染性。當你向對方皺眉,會讓對方有憂慮的感受;而對方使你微笑時,他也會感覺到快樂。這些在人與人之間傳遞的情緒,會由外而內影響你的心境。因此,擁有美好的人際關係,能增進健康;反之,「惡劣的人際關係則會像慢慢發作的毒液一樣傷害身體」。

網路社交,強化現實世界人際黏度

往年拜年,總是親自到朋友家,或以電話拜年,但是,現在你是否曾透過手機簡訊或是社群網站向朋友拜年?或是將家中年夜飯的照片放上Facebook,與朋友分享自家私房好料?
網路技術所開啟的互動方式,正影響著我們的社交模式,讓建立人脈的方法由實體世界擴展到網路世界。
尼爾森(Nielsen)調查指出,光是2012年7月,美國人就花了20萬個小時在社群網站上。其中,坐擁10億會員的Facebook,已成為世界上人口第三大國;而在這個虛擬國度裡,據市調公司Pew Research調查,每個人平均擁有245個好友,而且每月新增7名。
《超級關係》一書指出,從電腦到平板電腦、手機,我們無時無刻可以透過網路與朋友連上線,而當愈來愈多人被吸引加入網路的人際網絡,網路也開始在我們的社交生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著名的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證明地球上每個人都可藉6個中間人相連結。當這個實驗搬到網路世界中、以e-mail進行時,根據康乃爾大學理論及應用力學博士鄧肯‧華茲(Duncan Watts)的實驗,每個受試者平均只需透過4.05位中間人,就能將訊息傳達到目標對象。
透過網路,我們能比過去更容易結交到新朋友;在網路世界中,我們能更輕易串起自己的人際聯絡網。
《超級關係》作者理查.柯克(Richard Koch)和葛雷格‧洛克伍德(Greg Lockwood)指出,有利我們開拓人際關係的網站與相關工具不斷出現,讓我們能夠記錄、組織,甚至管理我們在網路上的人際關係與會員資料。你毋需成天掛在Facebook或LinkedIn上,只要把你的個人資料放上,就能發現久未聯絡的舊朋友,或是想要認識的新朋友。
網路雖能讓我們建立新連結、找到舊朋友,但除了溝通、聯絡的方式不同,我們交朋友的本質卻仍然相同。
柯克和洛克伍德在《超級關係》中強調,我們在網路中建立人際網絡的目的,其實也只是為了達成我們一直以來需要的歸屬感、被傾聽、與人交往、獲得資訊等欲望。網路並未創造新的社交世界,而是延續、強化原有現實世界中的人際交往。

前統一超商總經理、現任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徐重仁,提到自己過去在超商時期,與外派來台的日商合作夥伴累積深厚情感,至今有人升任公司高階幹部、有人退休,眾人仍在日本成立「仁友會」(徐重仁之友)。近期日本朋友來到台灣,仍會帶上禮物、大家一起餐敘。
對徐重仁來說,這些朋友在生意之外,不僅是自然而然昇華的友情,更是永遠的感情。他認為,當你真心待人,別人也會用真心對待你,若只是為了某個特別的利益建立關係,通常不會長久。因此,所謂認真經營人脈,徐重仁直言:「指的是用真誠去對待人吧!」

人性的正面觀感來自真誠

正如擔任松下電器創辦人松下幸之助的助理22年、現任PHP綜合研究所社長的江口克彥,在《好人緣七大法則》一書中,以做生意比喻交友,認為兩者的成功關鍵,就是要先確立心中常念的價值順序。如果說「做出令顧客滿意的產品」是創造良好利潤的前提,「誠意」就是建立互惠關係不可或缺的關鍵。
《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作者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與班‧卡斯諾查(Ben Casnocha)形容一般人對人際關係或人脈的傳統印象,通常是功利、虛假、刻意營造的。
然而,「培養關係應該是一件樂事」,你不需要像個過分積極的人脈狂,四處參加聚會、找人閒談、把每個見過面的人都加為社群好友;要建立好的人際關係,重點在於你是否用心與對方交往。真誠的概念看似簡單,要實際應用於人際相處上,卻非人人能做到。 事實上,一切的行動都源自一個基本的概念:你如何看待別人。
《好人緣七大法則》即指出,一個人唯有對人性有正確的了解,才可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若心中不認同對方,許多相處時的互動便只會流於表面功夫,就算用了高明的說話技巧或稱讚話術,終究無法感動他人。
《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也點出培養真誠關係的兩個關鍵:

1.從對方的觀點看世界:
要做出大家願意付錢購買的商品,得先了解顧客在想什麼;同樣地,在與人相處時,唯有當你真正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才會開始培養真誠的關係。

2.思考如何幫助對方、和對方合作,而非你能得到什麼:
當你偶然結識某個超級富豪,自然會想與他分享你的理念、或投資你的公司,但你應該先試著把那些念頭擺在一邊,先想想如何幫助對方。 認真的關係培養者,在交朋友時想到的是友誼、而非自己需要對方的什麼;他們知道好心會有好報,但不會念念不忘。

展現親和力、禮貌溝通,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懇 對他人的真誠若只放在心中,無法實際表現,對方將永遠也無法得知你的心意。
高曼在《SQ》書中指出,與人互動時所需的社會智能(social intelligence),所指的不僅是要明智地理解人際關係,更強調在生活中身體力行。
至於在日常相處中,要如何實際體現你對他人的誠意?其實,從每天上班與同事、主管、客戶間的面對面接觸,到透過Facebook、e-mail與他人互通有無,都有許多互動的機會,而在這些看似平常的相處中,其實你就可以將以下真誠的原則付諸於行動,在人際關係中明智行事:
1.培養後天親和力,打造良好的第一印象:無論是虛擬或現實世界,了解對方背景、傾聽、積極發問與請教,有效地拉近彼此距離;
2.保持禮貌溝通:在虛擬世界或面對面時,遵守一定禮節,展現對他人的基本尊重;
3.透過讚美、送禮,讓對方明白你的心意:每一個人都希望被肯定,藉由具體、即時的讚美及送禮擄獲人心;
4.讓關係隨著互助變得更緊密:秉持互惠原則,掌握他人渴望,創造雙贏局面。 如江口克彥所強調:要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最重要、也最基本的態度就是真誠無欺」。

 

 採訪‧撰文 / 尹俞歡,編輯 / 陳清稱,本文取材自《經理人月刊》2013年3月號

 

 


作者相關文章



AI世代下的親子閱讀陪伴者─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推動共讀25年


GB200需求強勁 聯電組團搶攻先進封裝商機


願望可以被收藏!呂英菖打造沉浸式願望宇宙 願望卡無限公司正式開張


坐擁「小而美」生活圈 「富廣夢溪石」自住家庭首選


ART FORMOSA 2025 全面升級 重返展館 引領夏季當代藝術風潮


改掉5個NG習慣 讓空間乾淨一整年!


感謝僑教政策 讓我們有助人的能力


以善念為創業根本 達勝科技始終走在市場最前端


關稅大限到了 第3季操作策略


拆解主力控盤手法 台指期達人自創心法勝率逾八成


晨昏四季,在家喝茶


怕電費貴不敢開冷氣?台電認證的十大冷氣省電方法


《2025年最新》益生菌到底怎麼選?專科醫師這樣建議!


把「願望」化成卡片 傳遞溫暖與祝福


匯率、關稅大限、以伊戰爭衝擊油價 鎖定高毛利AI股


中東危機衝擊市場


2025年全球傑出僑生校友誕生


防颱措施做好了嗎?快確認8大必做防颱安全措施


《許願先生─願望卡無限公司》:把願望做成卡,讓魔法成為收藏


AI新十大建設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