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話題
-
文.洪寶山去(二○一八)年一部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再次開啟社會大眾對親子教育話題的關注,家長們也重新檢視自己教導孩子的方式。從市面上玲琅滿目的教養叢書來看,凸顯出國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且全心全意提供最佳的資源給下一
-
圖/陳德信 文/洪蘭 隔壁鄰居帶著她的小女兒去美國遊學了一年,現在回來了,小娃兒一年不見,長高了許多,英語說的字正腔圓,流利的很,可是她的母親依然是濃重的中式美語,沒有什麼進步。這真是一個奇怪的現象,所有的事情都是大人做的比孩子好
-
圖/shutterstock 文/康健雜誌社長李瑟 (上圖為示意畫面)台灣青少年孫安佐於美國賓州東區聯邦地區法院認罪「非美國公民持有武器罪」,協議美國政府沒收他持有的彈藥、自行組裝的半自動手槍等物件,將被遞解出境回台灣,除非獲准,
-
文/曾任彰化基督教醫院職能治療組組長、彰化縣職能治療師公會理事長陳宜男職能治療師「少動」似乎是現代幼兒所面臨的「文明症」之一。在台灣,發現3~5歲兒童過重的比率高達23.9%(與行政院衛生署所公告的標準相比較)。「少動」的問題不僅
-
文/洪郁鈞採訪諮詢/全德中醫診所中醫師暨《跟著中醫爸爸調小兒體質》作者劉宗翰從孕期到孩子青春期之前,體質變化深受許多因素影響,雖然寶寶的先天體質在出生前已大致決定,但後天的培養與累積,仍有機會為寶寶未來的基礎體質加分。孕媽咪自我
文/林宛瑤採訪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邱志宇攝影.化妝髮型/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糞便與排尿的型態臺北市立聯合
2015-04-10
文.圖/Vera熱愛日本藥妝的超人氣部落客Vera,自從有了寶寶ㄉㄨㄞㄉㄨㄞ之後,便開始努力挖掘婦幼聖品,研究事半功倍的育兒方法。
2015-04-07
文/李藹芬採訪諮詢/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君堯從觀察惡露變化可了解產婦的產後復原狀況。究竟惡露有哪些變化?何時會停止?
2015-04-01
文/林宛瑤採訪諮詢/馬偕醫院台北院區護理部12C病房護理長傅美玲攝影.化妝髮型/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媽咪嚴珈琳、寶寶李芊儀親餵母乳的
2015-03-30
整理/林宛瑤圖文提供/上人‧双美生活文創‧小牛津幼兒教育有許多種類,而從遊戲中學習,是最能吸引孩子的方法,利用教具來輔助教學,能幫
2015-03-27
文/林奕如採訪諮詢/許世賓婦產科診所院長許世賓攝影/江建勳演出/準媽媽康舒喬場地協力/忠孝世賓婦產科診所Part1觀念篇羊膜穿刺的
2015-03-25
文/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王宏哲攝影/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兒童的創造力該怎麼培養?父母的角色在哪裡?後天我們該做些什麼啟
2015-03-20
文/彭曉薇採訪諮詢/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專任主治醫師陳悅意化妝、髮型、攝影/BingoBunny賓果邦尼攝影演出/漂亮媽咪玉菲在女人
2015-03-18
文/洪郁鈞採訪諮詢/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暨職能治療師張旭鎧攝影‧化妝髮型/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演出/漂亮媽咪王姿懿&寶寶張愷芯五感啟
2015-03-10
文/林奕如採訪諮詢/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張龍演出/bobo意華‧江沐宸‧戴碩頡‧宇帛紘照片提供/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何謂腺
2015-03-09
文/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王宏哲攝影/BingoBunny賓果邦尼攝影模仿學習轉成能力雖然寶寶愛玩你丟我撿,卻不代表不
2015-02-13
文.圖/Vera熱愛日本藥妝的超人氣部落客Vera,自從有了寶寶ㄉㄨㄞㄉㄨㄞ之後,便開始努力挖掘婦幼聖品,研究事半功倍的育兒方法。
2015-02-10
文.圖/Vera熱愛日本藥妝的超人氣部落客Vera,自從有了寶寶ㄉㄨㄞㄉㄨㄞ之後,便開始努力挖掘婦幼聖品,研究事半功倍的育兒方法。
2015-01-26
文/洪郁鈞採訪諮詢/臺灣嬰幼兒手語教育協會理事長黃小珊(小3老師)攝影‧化妝髮型/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演出/漂亮媽咪連芳儀&可愛寶寶
2015-01-26
整理/林奕如圖文提供/IKEA‧伊萊克斯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用品或玩具,都能幫助孩子了解烹飪用具的使用方式,爸爸媽媽不妨從這些唾手
2015-01-23
文/林奕如採訪諮詢/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潘俊伸攝影/班尼頓風格寫真‧黃嘉達場地協力/禾馨賀果產後護理之家常見的洗澡危機1、洗澡時
2015-01-23
文.圖/Winnie維婗部分攝影/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演出/可愛寶寶張語桐因為卡通《小英的故事》裡,主角小英的裁縫畫面,而開啟了維婗
2015-01-22
文/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王宏哲攝影/BingoBunny賓果邦尼攝影根據統計,大約有25%~35%的幼兒及學齡前孩子
2015-01-19
文/林奕如採訪諮詢/青年診所院長楊靖瑩寶寶圖片提供/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演出/bobo宇帛紘、婼伊Q1.喝母奶真的容易餓?青年診所院
2015-01-14
文‧照片提供/國際行為分析師袁巧玲打破情緒的循環有時候,壞情緒的開端是來自於孩子做了一件令我們困擾的事,也許是孩子無理取鬧、或是他
2015-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