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生活做原料,文化為刻刀─楊裕明的和菓子之心  

文.黃淑珍   圖.楊裕明提供

楊裕明來自茶香世家,他在日本學習室內設計後,便想在台灣開一間融合日本文化的喝茶空間。「手機畫面難以記錄下茶的色、香、味,只能靠茶點來點綴」,有感於此,楊裕明踏上了「螞蟻」旅行,他曾經一個禮拜沒有吃過鹹食,只為嘗遍日本有名的甜點,最終,他在京都開啟了與和菓子的緣分。

和菓子不含油,可以襯托出茶的回甘,不會喧賓奪主,其精緻的外表也深深吸引楊裕明,在深入了解歷史後,他發覺和菓子是長久以來與日本茶道相輔相成的文化,同時隨著生活、季節、節氣呈現不同的樣貌,多樣性令他沉醉其中。

數量累積技術 「快」工出細活

俗話說「慢工出細活」,不過,和菓子卻不是能慢慢雕琢的「細活」,由於食材多是豆沙,製作速度是很大的關鍵,只要接觸空氣或吹到風,就會影響到口感。

因為是要給客人品嚐的甜點,楊裕明除了要求精緻的外表,也堅持呈現最好的口感,為了達到最佳的風味,他會反覆練習,直到能短時間內完成成品,才會端給客人,他說:「和菓子沒有捷徑,唯有熟能生巧,用數量累積技術」。

一顆花瓣多達五、六百剪,女孩子拳頭大的剪菊,楊裕明大概七分鐘內就會完成,造型比較簡單的和菓子,製作時間也會控制在三分鐘內,不會在手上停留太久,由此便可看出他精益求精的態度。

深研茶道文化 呈現與和菓子羈絆

楊裕明曾在日本拜師學習製作和菓子,不過老師只能教導他怎麼煮食材,造型製作、文化融合則需要他自己去領會。身為台灣人的楊裕明和當地人的日本文化底蘊難免有差距,於是他投入大量時間研究日本的古詩集、古董、茶道,從中尋求與和菓子的連結。

和菓子在日本文化中,會用來呈現生活與季節的變化,可以說是感知外界的媒介,因為深諳其中的聯繫,楊裕明也是茶道師願意向其購買和菓子的少數台灣師傅。

「陶藝師也要懂喝茶,才知道怎麼做出好的茶具」,浸染了茶道和日本文化,楊裕明製作的和菓子,不再只是漂亮的裝飾品,而是能夠呈現與茶道的羈絆,在一方小小的榻榻米內,與飄逸茶香一同沉澱出靜謐的空間。

生活做原料 文化為刻刀

「對我來說,做和菓子就像一個狀態,當處於這個狀態時,眼睛看到的一切都可以是和菓子」,楊裕明說道。楊裕明堅持每日設計一款和菓子,和菓子就像是他的日記,記錄生活中的時刻,一簇花、一壺酒、一炷香都可以是靈感來源。

短而深的五年日本之旅,楊裕明在那片狹長島國上體驗了與台灣截然不同的人文風景、四季更迭,為他往後生活加上濃厚的「日系」濾鏡。除此之外,因為看過許多古董、古畫,楊裕明得以熟識古日本藝術的美感,都成為他日後設計和菓子的養分。

楊裕明就像是一位雕刻家,以生活做原料,以文化為刻刀,讓日本美學得以呈現在萬物上。與沉穩內斂的外表相符,楊裕明也偏好外表樸拙的和菓子,他說:「我心目中的和菓子要有意境和故事,不能流於表面。」

和菓子為生活按下慢動作鍵 細膩感受變化

楊裕明坦承道,其實一開始沒有特別想要鑽研和菓子,只是想找個適合的茶點,沒想到最後一頭栽進去,連本業都沒有餘裕維持。他說,每日埋頭製作和菓子,過一段時間後回首看到自己的進步,也會忍不住心生歡喜。

接觸和菓子後,讓楊裕明更有儀式感,有意識地放慢步調感受生活,不只是數著日子前進,例如每天經過公園看到一株野草,他就會觀察這株野草是不是多長一片葉子,什麼時候要開花,細膩感知周遭的變化。

楊裕明並不認為自己是藝術家,也沒有很遠大的理想,而是一個單純喜歡和菓子的人,台灣隊奪冠他就用和菓子表達對台灣的熱愛,聖誕節將近他就用和菓子慶祝節慶的到來,這也是楊裕明堅持每日設計的原因之一,他像是辛勤日更的部落格主,只是將記錄的載體換成了和菓子。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不自詡為藝術家,楊裕明卻仍有藝術家的小困擾,因為堅持不改動設計的樣式,他常需要花心力尋找雕塑和菓子的工具,甚至自給自足磨製竹刀,他也曾經為了呈現想要的紋路,一根根把扁梳上的梳齒拔掉,以達到合適的疏密。

《和菓子之心》發揚和菓子之「芯」

和菓子在日本已經有幾百年歷史,但台灣才剛開始接觸這個文化,楊裕明特別提到一種和菓子種類「練切」,特色是容易塑型、顏色變化豐富,常被用來呈現華麗精緻的外表,也可以說是社群媒體上的寵兒。

可惜的是,因為漂亮的外型更容易受到關注,多數人會以為和菓子就是練切,殊不知還有許多種類。為了讓大家更了解和菓子,楊裕明將十八種不同的和菓子技法整理,收錄到《和菓子之心》中,也包含了它們各自的文化意義。

《和菓子之心》的籌備,從疫情前就開始了,楊裕明自曝,雖然收集很多資料,但一直難以將其融貫,在超過五年的淬鍊後,才終於讓這本著作出爐,他直言,在初次翻閱實體書時,當下的感動難以言喻。

在旁人看來,《和菓子之心》就像和菓子之「芯」,書中文字除了隱含楊裕明熱愛和菓子的赤子之心,也是發揚和菓子百年文化的燈芯。

楊裕明遺憾地指出,和菓子在日本已經走向黃昏,甜點學校的學生也都更偏好洋菓子專業,原因在於傳統和菓子店都有傳承給後代的慣例,後生只能選擇自行創業,相較之下洋菓子的出路較多,也因為行業的封閉,許多日本的和菓子老店相繼倒閉,成為時代的眼淚。 然而,無心插柳柳成蔭,楊裕明開設的和菓子線上課程,意外在華人地區引起效應,進而讓日本重新正視和菓子產業,他也被多個國家邀請開課。楊裕明也希望,未來能在台灣開和菓子學院,和專業的團隊一起傳遞真正的和菓子概念。


作者相關文章



AI取代不了的工作


AI世代下的親子閱讀陪伴者─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推動共讀25年


GB200需求強勁 聯電組團搶攻先進封裝商機


願望可以被收藏!呂英菖打造沉浸式願望宇宙 願望卡無限公司正式開張


坐擁「小而美」生活圈 「富廣夢溪石」自住家庭首選


ART FORMOSA 2025 全面升級 重返展館 引領夏季當代藝術風潮


改掉5個NG習慣 讓空間乾淨一整年!


感謝僑教政策 讓我們有助人的能力


以善念為創業根本 達勝科技始終走在市場最前端


關稅大限到了 第3季操作策略


拆解主力控盤手法 台指期達人自創心法勝率逾八成


晨昏四季,在家喝茶


怕電費貴不敢開冷氣?台電認證的十大冷氣省電方法


《2025年最新》益生菌到底怎麼選?專科醫師這樣建議!


把「願望」化成卡片 傳遞溫暖與祝福


匯率、關稅大限、以伊戰爭衝擊油價 鎖定高毛利AI股


中東危機衝擊市場


2025年全球傑出僑生校友誕生


防颱措施做好了嗎?快確認8大必做防颱安全措施


《許願先生─願望卡無限公司》:把願望做成卡,讓魔法成為收藏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