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潢-列預算的訣竅
如何花錢花在刀口上,確實是門大學問。我能理解,沒錢做裝潢,真的是比小說《百年孤寂》六代家族都消失在世上更悲慘的事,但「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好吧,就把如何「省得有品味」當成上天的考驗好了。
什麼工程才算是刀口?嗯,先定義一下,是指多花一點錢就換回較好品質的高CP 值工程。
我個人覺得有兩大項:一是水電,尤其是電路的部分,往往多花個5,000 元,你家的電源品質就能從經濟艙變成商務艙,當然是CP 值很高的工程。不像大理石工程,花6 位數的錢只換來冷冰冰又俗到不行的電視牆而已。二是地板與家具等等會與你肌膚有接觸的項目,也就是觸感比虛假的視覺更重要。
大部分的人在設計居家時,想的都是視覺性的,往往會忽略觸覺這一塊。但我覺得觸覺才是生活中重要的元素。住得舒適,除了通風採光以外,也要能讓人放鬆,而放鬆,我覺得就要靠觸感去達成,當你感到溫暖時,生理與心理就很自然地放鬆了。
姥姥我很喜歡一位日本建築師中村好文,他對住宅的觸感設計有很深的體悟,就如他在《住宅讀本》一書中所言:「一棟好的住宅必須花時間用觸摸的方式,才能體會它的好處。像家具、扶手、拉門、地板等身體接觸到的地方,必須是讓人舒適的材質。」他覺得,一個小屋只要有良好的觸感,就等於是滿足了一切的需求。
所以,那種老死不相往來的天花板、三五年才動一次的儲藏室櫃子、照明、電視牆、玄關牆等,就不必列太多預算。把錢花在會和你有身體接觸的工程吧,尤其是地板與家具,不但與你有互動,也是決定空間好看與否的視覺焦點,這兩項配得好,你家就成功了8 成!
若是你家沒什麼基礎工程如水電、泥作等要做,又或者是新屋,我甚至會建議,家具更要佔5 成以上的預算!
裝潢亂花錢,多做多後悔!
接下來我想再談的是姥姥的中心原則:做得少比做得多重要。
當你很猶豫,不知某項工程到底要做或不做時,這條原則就很好用啦,答案是「不做、不做、不做」!我知道我知道,很多人會擔心日後後悔「當初為何沒做」,現在要找木工師傅來釘個小櫃子還沒人要理你,但我想說的是,後悔當初做那麼多的人也很多,以我個人經驗,慶幸沒做的比後悔少做的例子多。
為什麼? 主因是人會變老, 初老症狀的第101 條就是, 想法永遠會不一樣,甚至是光譜兩端的極大差異。以前覺得金城武帥到不行,現在則覺得不夠Man。
舉個跟家有關的例子好了,姥姥家在做第二次裝潢改造時,個人當時很希望有個臥榻,就是在窗底下做個可坐可躺、下方還可收納的一排矮櫃。忘了是誰說的,女人是幻想型的動物,真的。我看著有做臥榻的照片,開始幻想:「在窗畔眺望著廣大的景色,一邊喝著咖啡,一邊看著小書,這才是真悠閒,真享受啊!但後來也是因預算不夠,考慮了很久就捨棄臥榻的美好點子。裝潢後第一年,覺得小可惜;第二年、第三年就漸漸發現,「好險,當初沒做真是英明!」為什麼有這麼大的轉變?因為眾多屋主都跟我說:「其實我一個月只去窗下坐個下午而已,有時忙起來好幾個月才想到去坐一次。」
Pourquoi ? Why? 豆係ㄉㄟ?
「因為坐起來不是那麼好坐,還是正常椅子舒服,而且每天回到家早已天黑,累得半死誰有空去那邊坐著發呆啊?
如果這臥榻與我光顧社區公設泳池是同樣的頻率,也就是一個月平均用一次不到,那幹麼要花幾萬元呢?再來,我家有陽台了,要看view,我搬張椅子去
陽台咖啡廳就好了,臥榻不是多此一舉嗎?
但人很奇怪,一定要老了才能看破一些事,當年,對臥榻還真是鬼迷心竅。所以若有疑慮或猶豫的,就先不要做了吧!
家具是會與肌膚直接接觸的項目,更是決定風格的靈
魂。其實只要省點木作費、花點錢買好燈、好家具,
可以讓居家質感升級很多!(集集設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