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網路化浪潮 出版社的危機與曙光  

文.蔡武穆

網路化的衝擊,去年誠品書店關掉六家門市,金石堂全盛時期一○二家,目前僅剩四十多家,在重慶南路經營四十年的建弘書局不敵疫情而熄燈歇業,書店大退潮,書市面臨挑戰,繼之而起的電子書是否成為挽救衰微書市的春燕?

書店歇業,直接衝擊到出版業的命運,另一方面,也代表多數民眾不再買書,書籍在生活中的分量漸漸消失,根據統計,二○一○年出版業產值有三六七億元,到了近幾年,僅剩下一七○億至一八○億之間,幾近腰斬。

數位原生代 閱讀習慣改變

時報文化出版社董事長趙政岷認為,網路化確實帶來很大的衝擊,尤其是現在人手一機,LINE、臉書、IG等社群媒體成為生活重要的閱覽平台,其實,每個人每天看的文字並沒有減少,只是從書本轉換到螢幕視頻。

八年前他來到時報文化,沒有任何一本書的印量低於四千本,現在一刷不到二千本,銷量在一千到一千五百本之間,一整年還賣不完。

民眾已經習慣看二百字、二千字的網路文章,不願意看二百頁的書籍內容,失去深度閱讀的樂趣,他急呼籲,大家不要有了新歡、忘了舊愛。

二○一○年台灣年度總出版書籍四萬三千多本,二○一八年僅略為縮減到三萬九千多本,過去三年新書出版每年遞減五百本,閱聽習慣改變之外,書店退潮是一大主因,加上疫情影響個人經濟,書籍為非必要品,降低購買的慾望。

閱讀習慣改變,不見得能回得來,尤其是數位原生代的閱讀者,他們尋求新知和補充內容的方式和過去不同,以前出國旅遊前會買一本旅遊書籍做功課,現在上網Google或搜尋YouTube影片,旅遊資訊唾手可得,上網取代了書本成為吸收新知的來源。

另一方面也跟人的閱讀心理有關,人類喜歡看會動的影片勝於看不會動的文字,幾年前,他到學校演講,剛好《哈利波特》第七集上市,問學生有沒有買一本回去閱讀,舉手的人屈指可數,問其原因,學生回答:等著看電影。

「有系統、有組織的深度閱讀相當重要」,趙政岷認為,閱讀時,我們處於主動學習,可以隨時停下來思考、反芻,看影片則是屬於被動的接受,閱讀有助於前額葉發展,建議大家多主動閱讀。

作家明星化 出版業大翻轉

為了挽救頹喪的書市,出版社想盡辦法把讀者勾引進來,創造許多不同的閱讀體驗,舉辦簽書會、演講會、Clubhouse,或乾脆直接開直播,讓作家直接跟讀者互動。

過去出版社是B2B的型態,把書推到書店,書店把書賣給哪一位消費者,出版社不清楚,但是當書店退潮,出版社就必須自己跳出來,自己做B2C跟讀者互動,或甚至C2C拉近作家和讀者之間的距離。

趙政岷認為,出版業上中下游正在被翻轉,有些作家甚至比出版社、書店更會賣書,網路直播節目「木曜4超玩」粉絲有二百萬人,出書賣到四、五萬本,創造粉絲經濟,以前作家不見得是明星,現在明星可能成為作家,而且作家必要成為明星,一致目的要把讀者帶進來,建立閱讀的生活習慣。

多元、分眾年代 有需要就有市場

「什麼樣的內容才能成為書」這個命題開始被重新設定,內容、通路開始「碎片化」,過去沒有八萬、十萬字不能成為書,現在二萬、三萬字即可出書;現在賣書靠博客來、誠品、金石堂,搞不好未來網紅、KOL更會賣書。

包裝封面也開始在改變,書籍雖然越賣越少,卻要越做越精緻,燙金、打凸、挖洞,唯一的目的是增加收藏。

趙政岷說,現在是一個分眾的年代,書籍分眾、讀者分眾、通路分眾,就好像有些人愛打球、有些人愛釣魚、有些人喜歡閱讀,愛書的人也不見得每一個人都可以啃四百頁的書。

閱讀樂趣在於想像空間,你可以回到十六世紀品嘗蘇格蘭的歷史,可以經歷知識、愛情、恐怖、懸疑各種情境,近年的暢銷書《斜槓青年》、《被討厭的勇氣》、《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其實都反映了消費者的需求和某種情趣。

《每天來點負能量》和村上春樹《身為職業小說家》同時間上市,一樣狂銷五萬多本,過去覺得負能量傷風敗俗怎能出書,作者打破傳統認為正能量做不到,負能量比較療癒,確實滿足某一群人的心理需求。

打中心坎 引起共鳴 還是有基本盤

「我們對於紙本書的努力還不夠」,社會變了、讀者變了、工具變了,而出版社並沒有找到對的讀者,告訴他們三、四百頁的書好在哪裡。 

雖然出版業的產值下降,不代表紙本書沒有未來,還是有個別的書賣得很好,就拿《這世界很煩,但你要很可愛》來說,如果只是被標題吸引,頂多一兩萬本的銷量,可是竟可以賣到八萬、十萬本,內容引起潛在讀者共鳴,可見並不是沒有讀者,而是有沒有做到讀者想看的書。

時報出版社在金石堂、博客來的銷量都是名列前茅,目前九五%營收仍在於紙本書籍,七年前增加出版量維持利潤,五、六年前以多元性策略,一年出版三、四百種書籍,均攤下來,書籍品項增加三○%,營業額卻只增加三%,過去三年書市不振,只能靠大書補小書、舊書補新書,有些新書甚至還賠錢。

電子書近五年每年成長三成,只佔營業額的五%,以時報文化來說,營業額四億,電子書營收僅佔二千多萬,仍是杯水車薪。

全世界的電子書發展趨勢皆然,在日本電子書僅佔七%、北歐三%至五%,美國發展比較快,紙本書與電子書各占五○%,趙政岷認為,電子書是一個成長的市場,具有未來性,但要期待電子書彌補紙本書下滑的缺口,緩不濟急。

紙本書轉成電子書只是文件格式的轉換,比較簡單,電子書的銷量還無法支撐出版社的營運,現在都是印製紙本書時,用少量的成本發展電子書,有聲書則不同,必須重新錄製,所需的成本及製作就比較複雜。

影音、Podcast、數位課程興起

手機、無線耳機硬體設備進步,聽的市場漸有起色,去年疫情嚴峻,Podcast大為流行,美國閱聽市場蓬勃發展,台灣聽的市場剛起步,跑步、做菜、開車都是應用場景,但要彌補紙本書籍銷量,仍不足矣。

影音對出版業是一個顛覆,「誰說出版一定要是書?」出版可以是影音、Podcast、數位課程,今年度有作家在網路上推出古典音樂、簡報、法式甜點等課程,相當受歡迎,也有從數位回到紙本的,例如吳淡如出版《人生實用商學院:誰偷了你的錢?》,就是將Podcast內容精華節錄出來編輯成書,出版第一個月就狂銷兩萬本。

話說回來,有些作家不善言辭或在鏡頭前拋頭露臉演出,發展有聲書或影音就是一個障礙;反過來,網紅出書,粉絲轉換率僅三%到五%,人紅書未必能賣。

一元多用 擴大地域 為讀者出書

台灣市場太小,出版社必須思考如何「一元多用」,將內容轉成不同形態滿足各類需求,另一種方法是擴大地域思考,全球華人有二十億人口,就算不看中國大陸的十四億人口,星、馬、港、澳、美國等仍有相當大的華人市場,海外地區寄送紙本書成本太高,電子書、有聲書反而成為有利的形式。

多元、分眾的趨勢將會持續進行,趙政岷認為,未來三到五年將會是一個新常態的建立,過去為作家出書,未來出版社可能要同步進行為讀者出書,守住大作家的同時,更要積極創造新的可能性。

03-理財我最大-寶山會客室 趙政岷


作者相關文章



願望可以被收藏!呂英菖打造沉浸式願望宇宙 願望卡無限公司正式開張


坐擁「小而美」生活圈 「富廣夢溪石」自住家庭首選


ART FORMOSA 2025 全面升級 重返展館 引領夏季當代藝術風潮


改掉5個NG習慣 讓空間乾淨一整年!


感謝僑教政策 讓我們有助人的能力


以善念為創業根本 達勝科技始終走在市場最前端


關稅大限到了 第3季操作策略


拆解主力控盤手法 台指期達人自創心法勝率逾八成


晨昏四季,在家喝茶


怕電費貴不敢開冷氣?台電認證的十大冷氣省電方法


《2025年最新》益生菌到底怎麼選?專科醫師這樣建議!


把「願望」化成卡片 傳遞溫暖與祝福


匯率、關稅大限、以伊戰爭衝擊油價 鎖定高毛利AI股


中東危機衝擊市場


2025年全球傑出僑生校友誕生


防颱措施做好了嗎?快確認8大必做防颱安全措施


《許願先生─願望卡無限公司》:把願望做成卡,讓魔法成為收藏


AI新十大建設


作帳行情升溫 台積電重返千元點火 AI台灣蓄勢衝


台灣在亞太基因定序產業鏈上不能缺席!基龍米克斯攜手NGS龍頭廠 打造亞太基因定序中心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